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美

2018-08-06 11:54王茹
魅力中国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造型

摘要:中国工笔人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绘画中“线”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传统工笔人物画强调线条的韵律,作者在创作过程将其作为主要的语言方式,赋予浓厚的情感,让整个画面充满活力与鲜明的生命力。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多用线条的疏密、粗细、曲直、力度、弹性以及线条的虚实变化来表现整幅画面中人物的造型感与韵律美。总之,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线条的表现是多样化的,线条在造型和韵律美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韵律美;造型;线

一、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线条的表现

“线”是绘画中一种古老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中国古代绘画最传统的审美特征之一,中国工笔画从古至今大部分是以线为主体地位的。古代人物的衣物、发饰等大多是样式繁琐,结构复杂,所以极其适合用“线”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最原始的岩画来看,那一幅幅生动而形象的画面,是先民用最稚拙而简朴的线条绘制生成的,还有原始人们为了生活而发明的陶器,其上面简单的几何纹和各类动物、人物、禽兽等图案的刻画,线条不仅流畅,且富有造型感与韵律美。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战国时期的帛画中找到更充足的佐证来证明线条的重要性。

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两幅人物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具有一定的独立意义,这两幅帛画是目前我们见到最早的独立人物画,其中在人物的造型上是以不同的线感来表现的。画中以墨线勾描,线条用笔优美、劲拔、流畅、顿挫曲折,富于节奏变化,充分的突出了线描在整幅画中的表现力,表明中国传统绘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特征此时已经形成,线条的运用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充分的显示出战国时期绘画的水平。

东晋画家顾恺之为人物画中的线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他在绘畫人物衣纹时运用“高古游丝描”1, 此描法并不是线条以细、匀而取胜,而是让线条充满了生命力。其作品《女史箴图》中,人物、道具以单线造型,同时又辅以墨色渲染使线与色相辅相成。他笔下所绘的人物线条圆润挺秀、悠缓自然、细密而精致,就像春蚕吐的丝一样,所以,高古游丝描又叫做春蚕吐丝描。

隋代工笔人物画中对于线的应用仍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线条的特点,即“细密精致而富有臻丽”的遗风。从敦煌壁画中明显的可以看到早期人物绘画线条圆润、婉转、流畅均匀,而在隋代后期壁画上刻画的线条则逐渐地变粗,线条挺拔刚劲且富有力度弹性。

唐代时期的工笔人物画达到了鼎盛的阶段,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都是传世之作,画中人物服饰、面容、神态、眉宇、嘴唇、皮肤等刻画的细致入微,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画面以线条为主体地位,不仅继承了魏晋时期线描的风格特征,并且对工笔人物生动传神的形象刻画有了进一步的创新。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此画用笔十分精致,整个画面采用精细的铁线描,笔力劲挺,线条准确而生动,质感毕现,独具特色。画中,运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五官、胡须、皮肤、动作、坐姿、服饰以及家具线条的各种变化,线条均匀流畅、柔中带刚、方圆轻重、缓急枯润、变化丰富,准确的掌握了人物的特点。特别是人物衣纹工细而不纤弱,流畅而不浮滑,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二、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线条的韵律美

人类对音乐形式美的追求,重在节奏和韵律。节奏是音响运动的轻重、快慢或曲子长短交错有规律的出现,亦是节拍,是形成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因此韵律的概念完全可以推广到静态的绘画当中,绘画虽不以声音为主体,但在一幅画中色彩的冷暖、比例的大小,尤其是线条的轻重、起伏、曲折、反复、连续等变化,明显的体现出线条的韵律感。

在最原始的绘画中,古人用最简单最粗犷的线条来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或许当时的创造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运用到了“韵律美”的法则来创作艺术,更不会意识到这种最简单的法则会一直影响到以后的整个中国绘画创作,为中国工笔人物绘画提供了灵性,开辟了先河。

宋代画家武宗元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卷》,画中人物线条的表达形成一种线条式乐符,似线在舞蹈,线条圆润挺秀,人物神态刻画得生动形象,其裙裾、飘带似在风中完美飘曳辗转,线条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支撑了整幅画面的生机,画面由大量的垂行线条组合而成,线条之间的空间分割变化内容丰富且齐而不乱,画中人物服饰用大量的长线条形成流动的韵律感,恰好的表现出仙人的长裙飘飘与众仙的婀娜多姿,使画面给人一种繁而不乱的节奏感与别出心裁的韵律美。

南宋画家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使用高度概括的线条描绘出诗人李白的风度翩翩,满怀诗情的姿态,昂首挺胸,其高傲的姿态与神韵被勾画的惟妙惟肖。作者除了诗人李白面部细致的刻画之外,其余大袍从头至脚,均以大笔挥扫,行笔如云,笔墨酣畅淋漓,寥寥数笔,以一当十,整体出神入化,毫无雕琢造作之气,画面奔放而不失法度,阔略而能传神,充满了节奏和韵律,有荡气回肠的动人之美,使画面显现的活灵活现。

三、传统工笔人物绘画中线条在造型中的体现

(一)线条在服装方面变化的体现。

古人将人物线描的方法总结为“十八描”2,这些描法将绘画中与生活中的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们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线条来看,画中人物身上所呈现出的线条与当时纺织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画中将衣纹的画法称作“高古游丝描”,画中侍女们的衣纹细劲圆润,线条连绵婉曲,不用折线亦不用粗细突变的线条,造就了含蕴飘忽的感觉,使人能在舒缓平静的联想中感觉到虽静犹动的效果。画中可以看出当时妇女所穿的衣服是多么的轻薄柔软,可以想象当时的纺织业有多么的先进。作品中人物所穿的服装款式继承了汉代服装的遗风并与少数民族的穿衣特色相仿,图中人物上衣紧身合体,袖口宽大,裙摆宽松且长裙曳地,体现了当时妇女对穿衣的审美风格,因此限定了当时朝代人物绘画中线型的状态,线条必定粗细均匀,且纤细的线条内含张力,明确的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穿衣喜好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的影响。全图格调高古,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线描的特色,顾恺之的作品成为后世画家们的模本,在以后各个时期的画风不管变化大小都受到了顾恺之画风的影响。

除了现实生活中的服饰外,神话作品当中的典型服饰就属吴道子笔下的作品《送子天王图》,图中主要在于线的运用,其粗细、方圆、轻重、快慢、浓淡、干湿、顿挫、转折多样变化,这幅画真实的反映了吴道子最基本的画风,

吴道子打破了长期以来历代画家沿袭顾恺之的那种游丝线描法,在画面中他笔下的天神衣服流动,饰带飘举,场面栩栩如生,把人物姿态、面貌勾勒的活灵活现。此外,他开创了兰叶描画法(又称莼菜条画法),其用线变化无穷,起伏辗转,把线条表现的刚毅且松动,极富强烈的动感,人们称其为“吴带当风”。

(二)线条在对象形态方面的体现。

线条的形态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线条在绘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承担着塑造物象形体结构,体现出作品的空间感、质感等诸多任务。

早在原始艺术中,线就以装饰形态呈现出来,然而从最开始淳朴自发的绘画形式到线在生活当中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出来,后来发展为自主意识的绘画创作方式,不得不让人们想到明代画家陈洪绶。其作品《水浒叶子》,画中的人物造型与构图打破了传统的结构模式。如果说古代绘画中的人物线条是以绘画者的意象造型,那么在《水浒叶子》作品中的线条造型就更能体现出陈洪绶在绘画时那种随心所欲的绘画境界。画中每个人物的造型用线勾勒的各异不同,打破了现实当中人物的正常标准造型,这种线的造型与白描鼻祖李公麟又存在着很大的风格差异,其人物造型中的线极度夸张变形,线的转折停顿、曲直往返、疏密交错、排比组合变幻无穷。他的线装饰意味非常强,且不同寻常,同时又运用他笔下的线条来折射小说中人物的面貌形象与命运转折,使线条更加的丰富,充满了让人揣测的寓意。

此外,陈洪绶笔下人物在用线时并不是对面貌以及裸露出来的身体过分的夸张,而是在面目表情传神的造型变化多于夸張的表现,他所描绘的中年长者面部的皱纹是通过线条的粗细而夸张的运用来表现出来的。因此,画中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经久不息的活在世人心中得益于画家对能表现人物神态、动态的把握,更是和他纯熟的线描艺术表现手法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袁慧华.浅谈工笔人物线造型[J].美与时代(下半期),2009(4):7-9.

[2]张超.书论辑要[M].河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3]王莹.论线条在中国画中的生命力[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注释: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99页

2.郎邵军,《中国书画鉴赏词典》,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3月,599页

作者简介:王茹,1992年10月,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造型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模式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新唯美主义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