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娟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就是在有效时间内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谓有效,也就是取得好的效果。本文就自己任数学教学的一些经验和较为成熟的做法,从课前的准备,目标的确立,课堂导入,问题的设置,动手实践,练习题的设计,激励性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针对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做一归纳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学习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很好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因此加强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课堂学习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也将直接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质量,所以,学校应该重视这方面教学。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当下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其中有效应对方法,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升。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和修正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涉及教学思想、课堂结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体改革的领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充分发挥以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具有定向功能。对教学改革程序的有效性具有控制作用。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雙向发展具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具有效率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稳定的功能。对教学改革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具有竞争功能。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中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制定出明确、全面、具体、符合实际、具有弹性的教学目标。因为明确而又全面具体的学习目标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所以学生只有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所以,这种有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自然比以往把学生”蒙在鼓里”的教学方法要高明许多,相信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要符合本班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理想化实现。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摇篮。教师在数学课堂里,根据教材,多设计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真谛,学以致用,让学生留意生活,观察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这会激发学生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学会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延伸。例如,在学习《利率》问题时,教师假设给每一位学生1000元钱,让他们寻找最佳的存储方法,争取获得最大的收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自己结组,到附近的银行去询问、调查,认真的神情,让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由得郑重对待这些小顾客,它们详细介绍存款的时间以及对应的利率,学生边听边算,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回家后,还征求父母的建议,寻找最佳的存储方案。学生在调查中,弄清楚了存储知识,也提升了表达和做事能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迸发出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品尝到自己探求知识的愉悦,也给学生继续学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三、加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如下探讨: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合理分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先来看合理分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内学生按照4~6人分为一组,力求做到组间搭配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再来看明确分工。为了保证组内各成员都有事可做,教师必须为小组成员安排合适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并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地互换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2.明确任务,及时引导、点拨。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有了明确的问题,学生才能去合作解决。然而,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不是模糊不清,就是过于简单,缺乏合作解决的必要,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小组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巡视工作,发现学生出现思维混乱或偏离讨论主题时,及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顺利解决问题。
四、注重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诸多缺陷,这些缺陷也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此,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创新,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宇.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0(43)
[2]尹珍.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