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摘要: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面临变革的机遇与挑战,职业新闻工作者也出现了身份认同危机,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新闻专业主义仍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新兴媒体的发展,对新闻专业主义更具有激励性意义。
关键词:新兴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价值
新兴媒体(Emergency Media)与新媒体(New Media)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兴媒体是指在网络电子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广播相比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比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媒体相比于广播电视也是新媒体,需要通过比较才能确定。近年来,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对新闻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闻专业主义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此后两百多年里西方传媒在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规则,它既有价值观引导的成分,如新闻自由、社会责任等,也有职业运作规则与道德规范,如报道的客观中立,媒体的公信力等,它成为现代新闻机构在新闻实务中恪守的专业标准。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部分人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会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而消失,但笔者认为,新兴媒体的崛起对于新闻业的发展是一次机遇,它会丰富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也会突显新闻专业主义的作用。
一、新闻机构的全媒体转型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平台不断拓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使得新闻的传播更方便快捷。这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需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不仅要注重时效,还需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更方便快捷,有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将新闻生产、发行、广告等集合为一体,如专业新闻网站,也有公民新闻网站,实现了新闻的日常化发布,还有个体化模式,如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随着自媒体的不断涌现,使得传媒机构受到更大的挑战,新闻专业主义依赖于媒体的融合转型,维持其独立性与专业性。
媒体的融合包括三方面,一是内容融合,即非职业新闻信息的有效融合,整合专业媒体的内容优势,打造强势的新闻矩阵,如《人民日报》的全媒体矩阵,便充分发挥了《人民日报》的内容优势;二是形式融合,集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打破单一文字为主或声音为主的模式,台湾《联合报》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三是媒介组织融合,建立各种媒介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新闻采集、制作、传播上的联动。
《雪崩》是《纽约时报》2012年推出的专题报道,它由专业化的团队执行,历时半年才完成,推出后广受好评,并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这是《纽约时报》全媒體转型的代表作,依靠单个的记者很难完成,而是通过报社的记者相互合作,依托各种传播平台,实现了报道的最佳效果。周永康被捕的消息公布后,财新传媒便推出了相关报道,梳理了与周永康有关联的各类人物,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因而,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迫使传统媒体主动与新兴媒体融合,这使得媒体能通过更多的平台传播信息,并以更为专业化的团队报道新闻。传统媒体的全媒体转型是趋势,这有助于新闻报道的全面展开,实现新闻传播的最佳效果,做出更专业化的有影响力的报道。
二、新闻人担当意见领袖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打破了以往受众被动接受新闻的方式,受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微博等平台传播新闻,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公民新闻得以发展,普通民众可化身公民记者。
而新闻事实一般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新闻事实的表象,以福建古雷PX项目爆燃事故为例,只要是现场的目击者,便可以拍照发微博等方式传播,反映的是事情的动态过程;第二层级的新闻事实,则需要通过调查、取证的方式获得,这通常需要专业的记者才能完成,一般人很难获得相关信息;第三层级的新闻事实,多较为隐蔽,在对基本事实有全面的掌握后,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出,一般涉及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普通民众能参与的一般是第一层级的事实,专业的记者和媒体才能更深入地探究新闻事实。
普通人可以轻松地拍照、录视频,技术门槛的降低,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事件的见证者。虽然网络上包含了各种声音,但话语权却是由少数意见领袖掌握,而媒体记者往往是意见领袖的代表,因为记者掌握更多有效信息。在网络上,各种观点得以表达,但也可能出现网络暴力,如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后,国内网络上反日的言论不绝于耳,这也导致少数人毁坏日系车等过激行为的出现。所以,在某一事件引发舆论发酵时,意见领袖往往对舆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这更需要新闻人理性发声。公众往往也比较重视意见领袖的声音,新闻人主动发声,有助于网民了解事实,做出客观的判断。
面对庞杂的信息,新闻工作者选择报道什么样的新闻,关注哪些方面的议题,都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因而,身为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者,新闻人应提升自身的能力,更需要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主动担当意见领袖,帮助受众更全面地认识新闻事实。
三、新闻价值标准的重构
随着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获取新闻的途径,新闻资讯处于不断更新中。但这也导致各种虚假新闻泛滥,大多网民不会仔细辨别新闻的真假,如“庆安枪击”事件,在政府未公布视频前,网上各种谣言传播,给当事警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的外延不断扩展,服务信息、生活琐事都被泛化为新闻,相比于硬新闻,故事化的新闻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民生新闻成了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此外,标题党盛行,主要是因为一些网络媒体一味追求点击率,将标题改得耸人听闻,以此吸引受众阅读。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中立,不论是虚假新闻,还是网络谣言,都是与新闻专业主义相悖的。在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发布信息的今天,人们更多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发送内容,一些情绪性的内容很容易被人转发,比如是中国人就转之类的,这也使得客观公正的新闻专业主义标准难以保证。标题党这类做法虽然短期会提高点击率,但长期看,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失去公众的信任。
新闻价值标准包括重要性、显著性、贴近性、趣味性,这些标准时至今日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但新兴媒体对原有的标准造成了冲击,需要为其加入新的内涵。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下,新闻价值标准的含义更为丰富,强调内容、形式、服务的高品质,内容的高品质体现在新闻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形式上注重技术和审美的结合,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呈现新闻信息,服务上关注用户的感受和想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新闻及时性的观念,将新闻传播推向全时化的阶段,这意味着新闻传播与新闻事件的同步,随着事件的发生,新闻快速发布、不断更新、有效重复,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
四、坚持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新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新兴媒体的崛起在方便人们获取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新闻专业主义为应对各种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一方面,新闻专业主义注重维护新闻自由,保证民众的言论自由,另一方面,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社会责任,认为自由和责任不可分割。
新闻专业主义倡导的新闻自由,是在履行社會责任的前提下。微博等平台的出现,更突显了专业报道的重要性,因为尽管网络使得新闻线索更多,但是很多网民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传播培训,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一些人出于一时激情而转发扩散未经证实的内容。甚至还有些人利用网络传播谣言或辱骂他人,造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所以,媒体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防止新闻自由滥用,才能更好地维护民众的权利。一方面,媒体在报道中不能只看利益,而忽视民众真正关注的话题,要关注普通民众的想法,反映民众的诉求;另一方面,记者需要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边缘群体,挖掘为人所忽视的问题。人文关怀与事实并不矛盾,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习惯了碎片化阅读,人文关怀性的报道更富人情,也会让报道更耐读。
新的传播技术给新闻工作者更广阔的舞台,相比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网络空间中新闻报道有更大的被接受的空间,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中国青年报》为例,其采取了先网后报的策略,凡是当天发生的新闻,先发布在网上,再通过筛选确定在报上刊登的内容,这一方面调动了记者的积极性,能够随时关注当天的新闻,另一方面,记者受到的束缚限制相对较少,因为可以先发在网上,可供讨论的空间更大。通过网络,更多人会看到报道,这其中包括新闻工作同仁、专家学者、事件当事人等等,都可能会就报道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对稿件的改进和完善会有很大的帮助。
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社交媒体的兴盛,不可能导致新闻专业主义的终结;相反,会促使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补充完善,更好地指导新闻实践。新闻专业主义对于新闻人而言,是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实践,并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胡芃原. 论新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J].新闻界, 2014(10):70-72.
[2]查尔斯·贝克,陈卫星译. 媒体、市场与民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170-200.
[3]刘丹凌. 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J]. 南京社会科学, 2012(2):109-116.
[4]刘丹凌. 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J]. 南京社会科学, 2012(2):109-116.
[5]吴飞.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6):122-129.
[6]吴飞. 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J]. 新闻记者, 2013(3):11-19.
[7]Philip Meyer. Public journalism and the problem of objectivity. Cleveland, Ohio, September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