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研究

2018-08-06 12:45黄小雪
魅力中国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作用

黄小雪

摘要:在当前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激发探究积极性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史料的运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教学中史料的重要作用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推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方法;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领域的谈论和实践进一步增多,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对于史料教学的探讨,史学界、教育界已做了相当的工作。本文拟通过对史料、史料教学的界定,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运用中的价值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心得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史料与史料教学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画等等。”根据史料的保存状况,一般可分为原始史料(也称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两大类。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一般可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音像史料和口碑史料五大类。

而史料教学这一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的英国。英国主张史料教学的专家们认为,“史料教学”的基本理念应当是“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因为只有透过运用史料的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

二、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一)文献史料的运用

历史教科书中,文献资料数不胜数,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背后都记载着相关的文字资料,教科书编写者把文献资料进行裁剪、组合载入教材,这就对历史教师本身提出了挑战。历史教师应学会加工和编辑,筛选对教学内容有用的文献资料,紧扣教学内容,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把复杂难懂的语句,用简明的语言概述,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史料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圖片史料的运用

新时代的历史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图片和文字的有效结合。历史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同样也具有传递历史信息的功能。生动形象的历史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将生动的历史画面再现,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丰富的图片史料中,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图片的选择也不是任意为之。图片史料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选择方向:遗物类图片史料和遗迹类图片史料。

三、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历史学习的第一层次就是历史史实。史实在哪里?在众多的历史史料中。解读历史史料,其实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就是让历史回到原有的情境中。把一些枯燥、遥远的历史拉近,让学生理解那个时代历史人物的人生境遇和他们的选择,这样,既丰富了历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情趣。学生在品读这些史料的过程就如阅读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历史小故事,必然是兴趣盎然的。如:世界史关于《蒙娜丽莎》著名油画的介绍。学生在阅读时了解了这幅作品的特征,即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蒙娜丽莎,作品中的人物都好像在看着自己。学生不禁就会饶有兴趣的想,为什么呢?最终的解读结果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已经开始关注人的心理因素的挖掘,它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

(二)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目前中学生在获取信息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如学生对文字的阅读能力差(特别是对古文的阅读理解)、归纳能力、总结提升能力、观察力不够,对于关键信息缺乏应有的敏感度。而史料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这就与史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有关。文字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比如精读、略读、速读等;影像史料可以培养学生对图像、语言、动作等的理解接受能力;图片史料、实物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使用历史史料,是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所以,在这种多样性竞相迸发的历史背景下,使用具有不同特点的历史史料作为历史的佐证,可以加强历史的权威感和确定性判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史料来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许多俚语中,由于引用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语义讹变,比如“关公战秦琼”、“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这些语句都有其历史出处,所以使用这种具有史料背景的讹变语句,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历史思维的判断能力,不至于出现常识性的历史错误。

四、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谨慎对待史料的选择

在史料选择过程中,首先节录应准确,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秉承史学传统中的“实录”精神,严谨而科学的对待史料。讲求史料的真实性,而不能人为的随意修改。只有对史料谨慎节录,准确引用,规范呈现,才能更加高效地运用史料,更好地贯彻“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课标理念。其次难度要适宜,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外史料的难度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史料本身的理解,即是能否读懂史料;另一方面是所给史料与自己已有历史知识的联系,即是否能理解史料,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认真把握。

(二)突出学生主体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过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史料教学也应让学生重体验、重参与、重过程。学生的参与度决定了史料教学的真正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和积极引导,让其从史料学习中找到兴趣,并能深入其中,进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选择史料、研究史料、运用史料,带领学生解读史料、分析史料,学生的历史素养才会得到迅速的提升,历史教学也才会走上更为科学和合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龚恩园.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特点及价值[J].考试周刊,2015,(A2):132-132

[2]王亚军.高中史料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李伟科.21世纪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历史教学,1999(4)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史料作用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