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以就业相对困难大学生为样本

2018-08-06 03:31储昭辉储文静
关键词:应用型问卷因子

储昭辉,储文静,方 越

(1.合肥学院 数学与物理系,安徽 合肥 230601;2.江西师范大学 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2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比前一年增加了30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是就业人数增加所导致的,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还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不匹配”问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有待加强[1-2].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在当前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3],将就业创业能力有机融合,设立调查问卷,以应用型高校这一新型大学为视角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对策.

1 指标确定与数据来源

反映就业能力内涵要素很多,在国外,Forrier.A和Sels.L在2003年将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内部维度,包括技能水平、个人知识和持续学习能力;二是外部维度,即就业市场的情况[4].Ronald W.Mcquai和Colin Lindsay在2005年把个人技能和家庭背景归类为内部维度,其中个人技能包括就业基本素养、健康状况、职业信息搜寻能力以及适应新环境能力等;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等反映家庭背景.经济形势、宏观政策以及人才市场状况等则归类于外部维度[5].在国内,郑晓明在2002年把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归纳为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6].任江林在2004年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基本工作技能、专业技能和求职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基本工作技能包括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等;专业技能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求职技能包括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自我定位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语言能力、判断能力、自荐能力等[7].

本文在整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8-9],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侧重于内部维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性的原则,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编制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调查问卷,包含20个指标,具体见表1.然后以就业相对困难大学生为主体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55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1%,涵盖除医学类所有专业,样本详细分布特征具体见表2.

表1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自我评价指标

表2 样本分布基本特征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方法

人们在对一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往往会建立系统性的指标体系,得到大量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带来指标的相关信息的同时,也会给数据分析带来一定困难,因为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导致观测数据部分信息可能重叠.因子分析法就是将大量彼此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的指标变量转换成较少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基于信息损失最小化原理,把众多指标归纳综合为较少指标,这些新的较少指标我们称之为因子,具体数学模型是

2.2 数据分析

根据学生自评结果,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按照很差、差、一般、好、很好,分别对应1-5分进行统计.然后通过SPSS19.0对问卷的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量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807,信度较高[10].再运用KMO值的度量标准与Bartlett球形检验值来进行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KMO=0.974>0.9,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近似卡方值为8 959.537,df值为190,sig.值为0.000,低于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同样表明做因子分析合理.

表3 KMO 和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

2.3 因子分析

由于问卷所包含的就业创业能力要素太多,因此需要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公因子,简而言之就是以较少的几个因子概括原调查的大部分信息.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以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70%作为标准进行提取,输出的初始特征值碎石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从第3个因子之后特征值趋于平缓,因而提取3个公因子.再对样本进行正交旋转,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4.661%,包含了原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具体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图1 初始特征值碎石图

表4 因子分析结果表

提取方法:主成成分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公因子的内涵,需要确定各公因子的载荷量.本文利用最大变异转轴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做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

表5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提取方法:主成成分.

旋转法: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 9 次迭代后收敛.

3 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11]

3.1 研究结果

依据表4,5,根据提取的3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求出其相对权重,并根据学生各指标自信度自评得分可求出3个公因子的均值,具体见表6所示.第一类因子包含10个指标,分别是X7学习成绩、X10学习能力、X11专业知识应用能力、X13团队合作精神、X15实践能力、X16实习(工作)经验、X17逻辑思维能力、X18创新思维能力、X19提出问题能力、X20解决问题能力,所占权重达到43.84%,这些指标是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容易观察考核的要素,也是起主导作用的指标,我们将其命名为专业能力因子.第二类因子包含8个指标,分别是X1责任感、X2职业道德素养、X3适应能力、X4时间管控能力、X5情绪控制能力、X6抗压能力、X12组织协调能力、X14沟通交流能力,所占权重达到38.89%,这些指标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要素,关系到应聘者在单位可持续发展与成长,但不容易考核,我们将其命名为发展能力因子.第三类因子包含2个指标,分别是X8英语水平、X9计算机水平,所占权重达到17.27%,这俩指标对于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用人单位也比较看重,我们将其命名为基础能力因子.从表6可知无论各指标单项还是因子自信度自评分整体都不是很高,属于一般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处在前五位的指标分别是:X2职业道德素养3.31、X13团队合作精神3.30、X3适应能力3.30、X12组织协调能力3.28、X14沟通交流能力3.26;处在后四位的指标分别是:X7学习成绩3.02、X8英语水平3.03、X9计算机水平3.07、X18创新思维能力3.09.

表6 公共因子分类表

3.2 对策建议

3.2.1 对应用型高校

一是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校应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市场需求导向”的规律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与改造,变“知识输入”向“知识输出”、“能力输出”,遵循“技术逻辑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是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它的开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应按照“工程化为中心、应用型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现场工程师,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12].

三是定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等多方参与和共同努力,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就业创业指导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与能力.

3.2.2 对大学生个人

一是明确目标,强基固本.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是大学生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大学生从志愿填报时起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学校开设的《专业导论》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对自己职业生涯做一个很好的规划,树立好目标,然后根据规划打好基本功,如学习成绩、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等,夯实好自己就业创业基础能力,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自测中自信度最低的要素.

二是准确定位,自我完善.在大学生走访及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得知大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准是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碰壁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同学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面对各式各样的招聘时,迷失方向,这就要求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课及认知实习、毕业实习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进而完善自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短板.

三是积极实践,提高能力.应用型高校最大的优势就是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应用型高校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来说自评分还算较高,但仍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因此,广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借助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通过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等第二课堂活,切实提升自己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应用型问卷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问卷网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问卷大调查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