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40年

2018-08-06 06:39编辑卢娜周珍视觉中国东方IC
东方企业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

文、编辑/卢娜 周珍 图/视觉中国、东方IC

乌飞兔走,白驹过隙,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之后第一届新生入校40年。四十年间,高考制度几经改革,曾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今在不断扩招下,部分地区的录取率甚至已超过了90%。同时,高考虽仍被视作改变命运的一块敲门砖,但已不再那么“一考定终生”,留学教育产业的兴起,也为求学深造提供了更多路径。这段高考变迁史,我们一起回味。

在高考制度四十余年的变迁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与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和挑战,他们的经历与故事,不仅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亦是一段回荡在记忆山谷中的时代回声……

1970年代

大事记

1977年8月,邓小平在一次有40多位教育界著名人士及官员参加的会议上决定:立即恢复高考。高考在当年12月9日、10日两天进行。

十年文革,使得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所有大学都只能接受获得推荐的工农兵学员,然而1977年8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句“恢复高考”哗地打开了这扇封闭了10年的高考大门。

这一决定打开的不仅仅是大学的校门,更是打开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窗。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学的憧憬,570万考生从全国各地涌向考场……

1970年代高考记忆

王毅 现外交部长 1977年参加高考

1977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知青后王毅以24岁的“高龄”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次年,他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读于日语专业。当时外语学院招生,对考生年龄做出的限制是:不能超过25岁,王毅差一点因此与大学失之交臂。

王毅在母校四十年校庆出版的《二外四十年》一书中撰文回忆说。“1978年初,当我背着行囊第一次走进二外的大门,我似乎仍然不能完全相信这一事实。这一天,对于我,对于我们这一代人,都太重要了,也到来得太艰难了。”

冯仑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1977年参加高考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冯仑记得自己赶考时就借了辆自行车,骑着车跑到建国门的二十六中考场。他回忆说:“当时考场的课桌都是破破烂烂的,桌面高低不平,有时一写字就把考卷戳出一个洞……那场高考确实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是国家用人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从农村考到城里,后来选择继续求学,我在中国社科院读了法学博士,实现了人生的垂直流动,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J先生 外企高管 1977年参加高考

“我一直说,有两件事改变我命运的。一是改革开放,外企进来了,我从体制里走出来,有了跟之前完全不同的发展;二就是高考,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连后来进入外企的资格都没有。”已是知名外企高管的J先生这样回忆自己的高考经历。

“那时候一听说恢复高考,我们都太激动了,那种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望啊。大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后来才知道录取率只有4.7%,竞争之残酷,可想而知。其实我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并不明确知道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但不是都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所以我就填报了复旦大学的理论物理系,结果真考上了,是实力,也是幸运。”

1980年代

大事记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高校开始实行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

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同年,国家教委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没有大张旗鼓的送考,没有全民上下自发的为考生“创清净”……1980年代的高考虽然已经是一桩考生们的人生大事,但还远远没有现在那么为人所看重。1985年开始,高考录取率达到35%上下,比起上个十年,大学梦已不再遥不可及……

1980年代高考记忆

张艺谋 导演 1978年参加高考

张艺谋是北京电影学院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我听说(恢复高考)后,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带着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一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其实,张艺谋当初想要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再实际点儿说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只要是大学生出身,地位就不一样。1982年,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这时候,我的人生才再次开始。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高考,很难说会有现在的一切。”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 1978—1980三度参加高考

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连考三次终于进入北京大学。有人觉得,像他这样屡败屡战的人会格外讨厌高考,但事实上,俞敏洪对高考很有感情。在去年的一次访谈中,他表示:“(高考)这条路尽管很窄,但我知道,一旦我被大学录取,我就从此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从此可以在自己所喜欢的知识世界和外部世界中间去遨游。”

易中天 作家 1978年跳过高考直接考研

1965年,高中毕业后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五O团工作、生活了10年。1975—1978年,易中天在新疆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中学任教,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担心自己与学生同场考试的尴尬,放弃了当年冬天的考试,1978年直接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1981年,易中天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史玉柱 巨人集团创始人 1980年参加高考

1980年史玉柱以数学119分(120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同时他也是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高考状元。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和周围同学“比聪明”,让他压力很大。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他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难,也让他明白梦想的实现需要尊重现实,于是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W先生 教师 1980年参加高考

W先生出生于东北一个小县城,他回忆说,那时要先通过初考,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假如初考落榜了,那就没有机会再考了。“我的父母都是工人,虽然他们会觉得有文化的人挺了不起的,但也没觉得读大学有多重要。当时我之所以会参加,纯粹是因为觉得自己学习成绩挺好,就想考考看。”抱着这样一颗平常心,W先生最终考上了国内某知名师范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老师。

有趣而极富时代特色的是,在获知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后,W先生的父母最高兴的不是家里出了大学生,而是大学生有国家管吃住,家里“可以省下一个人的粮票了!”

马云 阿里巴巴创始人 1980年代三度参加高考

有关马云的高考故事已经不再新鲜了,这位改变了中国人购物习惯的企业家,曾有过三次高考经历。马云第一次参加时选择了英语专业,由于数学不算分,拿到卷子后,并不打算好好答题的他索性选择胡乱在卷子上打勾,结果运气太差,只蒙对1分。

19岁那年,准备一雪前耻的马云信心十足地再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没想到还是失利了。在微博上,马云曾分享这次高考失败后的心情:“(落榜后)对未来充满忧虑和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由于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马云只得白天打工,晚上念夜校。20岁那年,马云参加第三次高考。这一次,他终于获得了杭州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白岩松 主持人/记者 1985年参加高考

白岩松小时候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怎么上心,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高中,整个高一高二,白岩松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

到了高三,白岩松突然发现,原来跟他一起闹、一起玩的小伙伴都去复习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备考冲刺了。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奋起直追,进到了班级前十名。最终,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

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 1987年参加高考

李彦宏当年是山西省阳泉市的高考状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高中时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李彦宏,毫无疑问地喜爱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却不是北大计算机系,因为他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因而填报了信息管理系。1991年面临毕业,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

周鸿祎 奇虎360董事长 1988年保送西安交大

说起高考,人们总爱谈高考状元,不过另外还有一类人,他们其实比状元还要风光,这就是“保送生”,而周鸿炜便是保送生之一。

别人觉得保送是最开心的事,周鸿祎却有些不满意。某次谈起高考,他还这样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在我的记忆里,总也找不到高中和大学的分水岭,这样挺不好的,似乎人如果不参加高考,就可能谈不上成熟。我想对那些对高考感到紧张的人说,这是人一生中回忆的资本,能参加高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990年代

大事记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9年,高校扩招,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已有十余年,但人们的选择并不多。就业上,大家都喜欢选“有编制”的;升学上,教育资源出现了倾斜,上好初中,才能考上好高中,继而才能迈入理想的大学,学生们所面临的高考压力可想而知。

1990年代高考记忆

刘强东 京东创始人 1992年参加高考

刘强东是1992年江苏省宿迁市高考状元,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当年,以其684分的高分足以进入国内任意一所顶尖大学,但当时他的一心“想当官”,于是就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

同年刘强东还获得了江苏省的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有加20分的奖励。刘强东为什么会一心想当官呢?原来他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关心时事的老师,总是喜欢带着学生们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因为刘强东成绩好,老师也格外欣赏他,还对他说:也许你一个人改变不了这个社会,但是以你的能力,未来说不定可以做我们宿迁县的县长,在你的权限范围内,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

Q先生 工程师 1992年参加高考

Q先生的父母都算是知识分子,因此本就在学业上对他要求严格,考大学自然是他“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加之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是Q先生求学时代最常在媒体宣传中听到的名字,所以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他满心想着填一个以后能搞科研,或者为国家工业发展做贡献的。

最后,他被某知名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录取了。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了一家汽车企业工作,实现了“为国家工业发展做贡献”的梦想。

王兴 美团网创始人 1997年保送清华大学

和周鸿炜一样,王兴也是保送生。1997年王兴从龙岩一中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又获全额奖学金保送至常青藤高校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博士生。

在美国的求学经历使王兴和大多数第一批互联网企业家一样最早接触到了互联网,感受到互联网魅力的他决定退学创业,“复制”Facebook模式,以人人网(原校内网)赚到了第一桶金。

21世纪初年

大事记

2001年,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7、8日。

2004年,教育部扩大了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9省市开始分省命题探索。

2007年,鲁、宁、粤、琼4省区迎来课程改革后第一次高考,同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实行“语数外”统一高考加学业水平考试“七选二”模式。

2009年,江苏、福建、安徽实行“语数外+综合”考试模式,高考开始步入“3+综合”时代。

2012年,开始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

2014年,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上海、浙江率先试点,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

2016年,全国26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时间表。

2017年,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第一年。上海、浙江两地“3+3”新高考方案取消文理分科,

考生可根据兴趣和特长,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录取率从当年的56%,一路攀升至2016年的82.1%。从这一数据来看,上大学已不再难了,但在“遍地大学生”的现象背后,考不上大学是显然的失败,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出路。因此,以高考换命运的诉求并未随扩招而减弱,相反,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这样的“高考工厂”涌现而出……

另一方面,以张一鸣(今日头条)、程维(滴滴)等为代表的中国商界年青一代,正是在21世纪初年考入大学,并就此崭露头角。

21世纪初高考记忆

张一鸣 今日头条创始人 2001年参加高考

张一鸣从小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自信,因此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他不在意什么分数线、录取率,仿佛国内高校任由其选择似的给自己未来四年的校园提出了四个标准:一必须是综合性大学,保证男女比例,方便交女朋友;二要靠海能吃海鲜;三要离家远逃离父母;四冬天要能下雪。最后,张一鸣跟南开大学互相看对了眼,调剂进入了第二志愿微电子专业。但一贯不喜欢第二选择的张一鸣深感微电子专业课程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反倒是计算机开发更对他胃口,于是,他索性转到了软件工程,然后还成功交到了日后成为他太太的女友。

程维 滴滴出行创始人 2001年参加高考

程维的高考之路颇有些戏剧性。平时一贯成绩不错的他,考数学的当天大约是被得心应手的题型冲昏了头脑,在高考数学中居然漏看一面,少写了三道大题,可谓是“大意失荆州”。不过或许是程维其他几门的成绩依然比较优秀,即便漏做了三道题,他依然考上了大学—被调剂到了北京化工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化工大学怎么会有管理专业?”程维深感好奇,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是化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第一届招生。

小Y 医药行业 2010年参加高考

今年高考之前,曾有网友爆料,一向以高难度闻名的“数学帝”葛军疑似参加今年江苏高考数学命题。虽然事后证明是虚惊一场,但2010年参加高考的小Y倒的确是险些败在了这位“数学帝”的身上。

2010年,葛军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命题工作,当年江苏数学平均分83.5分(总分160分)。有媒体报道称“据考生反映,其命题难得颇具特色,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面的分析问题能力。试题以其较高难度、区分度的命题形式引来众多考生与家长的非议”。据小Y回忆,当时看到题目的时候“人都觉得有点懵”,她闭上眼睛做了几个深呼吸才静下心来重新做题,最后小Y的数学成绩是颇具喜感的111,“虽然高出江苏省的平均分不少,但比自己平时模拟考的成绩还是少了二三十分”。

猜你喜欢
大学
大学枪击案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的大学,我来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订正里的大学问
我并不聪明,所以大学四年坚持了这些习惯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