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张塞红
(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慢性疾病。由于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治疗持续时间长,对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1]。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纳入样本中,对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5例。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13±2.45)岁;平均病程(5.36±1.47)年。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69±2.37)岁;平均病程(5.27±1.41)年。对比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研究的条件。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为患者答疑解惑,叮嘱相关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干预,除了具有常规护理干预的内容之外,还融入延续性的护理理念。(1)院内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护理服务,用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纠正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偏差,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2)成立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合理分工协助,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保证延续性护理的顺利进行。(3)建立起患者的健康档案资料,详细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为延续性护理干预提供指导。(4)丰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方面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锻炼指导等,建立微信群、QQ群等用于护患和患者相互之间的交流,进行至少为其一年的护理随访。
采用WOHQOL-100量表[2]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展开比较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前,在生理、心理、独立性以及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n 生理状况 心理状况 独立性 社会关系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75 10.52±2.45 11.03±3.14 10.73±2.01 11.25±2.96 11.05±2.47 12.12±2.51 10.04±2.41 11.89±2.64观察组 75 10.61±2.38 13.94±3.53 10.69±2.08 13.51±2.87 11.03±2.49 13.59±2.42 10.12±2.37 13.76±2.97 t 0.228 5.334 0.120 4.747 0.049 3.651 0.205 4.075 P 0.820 0.000 0.905 0.000 0.961 0.000 0.838 0.000
临床慢性疾病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病程持续时间长,在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此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3]。常规护理干预尽管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系统性和延续性的不足影响了其效果。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护理干预手段,融入了延续性的护理理念,同时还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患者院内治疗和出院康复等层面出发,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将护理干预延续到各个环节,实现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的生理、心理、独立性以及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作用。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