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雨松
摘要:“中国梦”的实现建立于中国少年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之上。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民族文化,并以此为载体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可以说,民族文化进课堂是中职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枢纽”。因此,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重新架构中职美术欣赏课堂是当前中职美术教育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
关键词:文化 自信 民族文化 美术课堂 中职教育
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与此同时,在“少年强则国强”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青少年尤其是中职生文化自信教育成为中职学校在“十三五”期间一个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应该让民族文化渗透到中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增强中职学生文化自信。
一、民族文化走进美术课堂教学是时代需要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饱经侵略的中华民族在“中国梦”的语境架构下,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当前,大多数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敏感阶段,且因为难以适应传统教育模式而被“边缘化”,内心极度自卑,文化自信无从谈起。同时,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长期受外来文化影响,对传统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中职学生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美术课堂教学在民族文化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在文化自信的大力倡导下,民族文化教育成为中职教育的新热点。但是,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在与中职学生座谈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中职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预设的教育理想,具体表现如下。
1.民族文化教育中“灌输式”模式仍是主流
在一些中职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民族文化教育仍然被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老师重知识讲授而轻内涵阐释。简单来说,就是仅仅告知学生某一民族文化知识,却不深入挖掘和展现该民族文化知识背后隐藏的民族精神、道德诉求、人文底蕴,更没有把民族文化知识与美术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2.民族文化教育中“孤岛”现象十分普遍
所谓“孤岛”现象,就是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及过程缺乏顶层设计理念,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理念导向与认识存在不足,导致教育内容的割裂,教育环节的脱节。尤其明显的是,没有系统地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整个美术课程体系中,这就使得课程过程“各自为政”,课程内容“七零八落”,教学资源“零敲碎打”,无法起到内聚式的教育效果。
3.民族文化教育中“智慧性”问题凸显
在当前的民族文化教育中,中职学生常会发出“课堂没有意思”“怎么还是老套路”的感慨。这就是教育“智慧性”的不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美术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力不足,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不够,也在于当前中职民族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规范性不强,缺少优质教学资源。
三、民族文化走进美术欣赏课堂的实践
近年来,浙江省推出一系列课程改革工程,其中选择性课程改革在各中职学校风生水起。得益于此,笔者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程,并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此提高课堂的文化教育意义,在学生心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具体实践如下。
1.课程设计专题化——源自本土的文化艺术
真正有效的课程设计应该是师生双向互动、双向选择的成果。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笔者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由学生和老师一起从诸多教学内容中遴选,达成共识后形成专题化的课程安排。通过专题的选择过程,能够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在对专题的考量中,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强化文化自信。
在2017年上半年课程安排中,学生和笔者不约而同选择了“王冕与梅香梅韵”这一主题。课程开展前,针对“青少年对诸暨历代书画艺术的自豪感”问题访谈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诸暨人王冕和王冕的梅花作品有浅层次了解,并认为王冕可以代表诸暨历代书画大家。因此师生选择了“王冕与梅香梅韵”作为其中一个学习主题。通过王冕的《墨梅图卷》了解其整个人物品性与人生经历,解码其“僧寺夜读”的故事,让学生创造性的绘制“梅花屋”,从而串联起出整个诸暨当时的地域文化特征。
2.课程实施情境化——走出课本的美术赏析
针对民族文化教育灌输式教法的短板,笔者借力学校创新创业园区,探索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在体验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基于此,笔者鼓励学生加入“奇石社”,深入挖掘诸暨本土石刻文化,探访鹰毛坞摩崖石刻,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了解到诸暨“石刻石雕”文化的悠久历史内涵。
同时,学校引进火烙画葫蘆第四代传人,建立火烙画葫芦工作坊,该手工坊对学生开放,凡有兴趣的学生均可参加活动。打破班级建制的“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增强了对家乡和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目前,学校雕刻篆刻室和火烙画葫芦制作创作室以及2个书画展示室都在筹建当中。这些全新的教学空间将成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又一实效基地。
3.课程拓展立体化——信息技术的实践突破
在互联网+时代,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亟待实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笔者发现,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地展现美术作品中民族文化的内在规律,使民族文化教育真正耳目一新。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让教师从繁重的课本教材中“解脱”出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四、总结与反思
在强调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当下,文化素养的培养,文化自信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课堂永远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发挥课堂应有的作用,让中职学生去接触、感受、领悟民族文化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美术教师,也应当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将继续借力美术教育的自身优势和特色,给学生以更多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