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杨军
本刊二○一八年三月封面故事《乐教之道》,曾简略提及我国古代雅乐传入日本。正如中国雅乐在民间形成戏剧,日本雅乐也分化出了能乐。作为一种集舞蹈、诗歌、戏曲、音乐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和歌舞伎一样驰名世界。中国戏剧教育和雅乐复兴,日本能乐的传承经验也可为借鉴。
日本能乐之能,不仅是艺能的意思,还包含「能」字古义,「贤能而强壮者称能杰」。《说文》曰:能为熊属。坚中,骨节实,故称。又引申为善、胜任、顺习。如屈原诗「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换言之,能乐兼有身体和德行的双重教育。(图片来源:Flickr.com,摄影:Stéphane Barbery)
能乐一大特点是能面具,类似中国戏剧脸谱。其服装样式也有严格区分,如白色代表高贵,红色代表年轻女性。
中国雅乐“六小舞”强调身体的中心轴,所谓“立身”,即“禮”的训练,
一切礼仪、舞蹈动作都围绕此中轴运动。
明代王阳明谈礼乐教育,即说“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能乐舞蹈的特点是圆形运动,训练折足(运步)和准备姿势,
其核心也是为身体塑形(日文“构”)。
日语汉字“舞”是飞跃、回转之意,即圆形运动,不是单纯跳舞。
能乐戏曲部分称为「谣」,相当于戏曲的念白和唱词,其抑扬变化和音乐也如同王阳明论诗歌教育,「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
能乐舞台根据能乐特点而设,四方形,以屋顶和四根柱子为最大特征。观众就围在突出的舞台周围,不用麦克风和照明等,使舞台和所见成为一体的“能的世界”。能剧中最著名的梦幻能,主要情节是一个旅人拜访名胜古迹,然后作为幽魂的主角一一登场,演述故事,最后旅人醒来,原来是一场梦幻。
「舞」是能剧的主干要素,故能剧角色分工通常以主角一人为重心,并不着重整体描写登场人物间的人际关系,而以主角所跳优雅的舞为鉴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