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

2018-08-03 00:27:22刘艳霞李晋玲
城市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临汾市私家车距离

刘艳霞,李晋玲



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

刘艳霞,李晋玲

(山西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为缓解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以临汾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行为进行研究,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居民通勤工具使用以自行车或电动车和公交车为主,私家车为辅;居民个体属性如收入、性别、婚姻状况等对通勤特征有明显影响,天气也是影响通勤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应从加快建设慢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和促进互联网技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这几方面来优化城市交通管理。

问卷调查;通勤特征;个体属性;城市空间结构

通勤是指一种特定时间内,居民因工作原因在居住地和工作地有规律的空间往返行为。随着城市持续扩张,居民职住分离状况日趋严重,增加居民私家车通勤行为,而城市道路面积有限,导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通勤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时空周期性和稳定性,使得特定时间或特定区域通勤数量急剧增加,其所造成的城市拥堵现象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就临汾市而言,2016年末,临汾市仅轿车保有量为33.5万辆,而人均道路面积只有13.17平方米。此外,根据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早晚高峰时期对市内六条主要道路播报的道路交通拥堵指数显示,解放路口、水厂十字路口与鼓楼周围在早晚高峰时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早高峰期拥堵较为严重,下雨天气时,六条主要道路均存在拥堵现象,拥堵较为严重的是解放路与鼓楼西大街。因此,为缓解城市高峰期拥堵,降低噪音、环境污染,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从通勤特征来研究居民通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国外学者对通勤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居民通勤工具选择、通勤时间、通勤与城市空间结构、通勤时耗与城市土地混合利用的关系等。部分学者研究了居民个体属性、心理因素以及城市规模等因素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学者基于性别、年龄造成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与通勤方式的选择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发现,与男性、年轻群体相比,女性与中老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作为通勤工具;[1]部分学者在研究城市规模与通勤方式选择的关系后发现,城市规模越大,通勤距离越长,居民就越会选择私家车通勤而减少公交车通勤;[2]还有学者使用因子分析法来研究通勤时间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通勤时间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关系密切。[3]

国内学者对通勤的相关研究开始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引入,[4]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居民通勤特征以及对居民发生不同通勤行为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一方面,国内学者从优化城市交通管理体系,缓解交通拥堵,为城市交通实现最优发展提供政策的角度出发,研究居民通勤行为与通勤特征以及对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在这个视角下,一些学者利用微博定位、微信数据分享和公交刷卡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来获得数据,以此来研究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如龙瀛、张宇等(2012)学者通过研究北京市一周以来的公交卡刷卡数据对北京市几个典型的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居民通勤进行分析,更加详尽的展示了2008年北京市居民通勤的主要特征;[5]有学者对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居民的通勤行为作出对比分析,如孟斌、于慧丽(2012)等人选取北京市望京和天通苑这两个大型居住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型居住区居民通勤时间普遍较长,且以公共交通为主要通勤方式,为改善此类居住区居民通勤提出了合理建议;[6-7]还有学者对特定区域或者特殊身份人群的通勤行为进行分析,如刘宝奎,冯长春(2012)对北京市农民工群体的通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城市居民不同,农民工群体通勤时间较短且以步行、自行车或电动车、公交车为主要通勤方式;[8]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从优化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研究居民通勤行为与通勤特征,以此来反映城市居民的职住关系,增强城市职居平衡。[9-15]如周滔、余倩(2018)选取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民性别、经济、户籍、受教育程度等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以此来判断重庆市居民的职住特征;[16]刘定惠、朱超洪(2014)等人通过对成都市居民通勤特征进行研究发现,通勤空间特征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布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等等。[17]

综上所述,国内现有通勤研究成果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为主,对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研究较少。本文将以中小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山西省临汾市为选样空间,为我国城市居民通勤行为研究提供数据资料,为提升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效率、发展城市交通提供参考。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来获得研究数据。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和临汾市居民日常基本通勤情况,设计了此次问卷。对问卷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图表分析,从而对居民通勤时间特征、工具特征、空间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对影响临汾市居民通勤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就早晚时间段内的交通拥堵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一) 研究区域介绍

临汾市地处山西省西南部,是太原、西安和郑州三个省会的连接中心,“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本研究在综合考虑临汾市发展状况及居民一小时内通勤覆盖距离的基础上,结合临汾市行政区划,选取临汾市中心城区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心城区位于汾河的东部,覆盖面积大约是14.17平方公里,该城区东部以贯穿临汾南北的铁路为界限,南部以南内环路为界限,西部的界限则是刚刚修缮完工的中大街,北部的界限较为复杂,由向阳西路、北外环路等多条道路组成其边界道路。(见图1)

图1 研究区位

(二) 数据来源

本研究问卷调查的开始于2017年9月,截止至2017年11月,历时两个月。调查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以临汾市中心城区的各类商业综合体和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为调查地点,采取各场所出入口随机拦截居民的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40份,问卷回收率为96.7%,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0.0%。

二、 居民通勤特征研究

居民通勤特征一般包括职住空间分布、通勤工具选取、通勤时间、通勤距离等等。[18]本文选取居民通勤工具、通勤时间、通勤距离和居民通勤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目的来研究临汾市居民通勤特征。

(一) 居民通勤工具特征

临汾市居民通勤工具以自行车或电动车为主,私家车为辅。由表1可以看出,临汾市居民通勤方式主要以自行车或电动车(占总样本43.5%),公交车(21.3%)、步行(11.1%)、私家车(17.6%)为辅。其中,公共交通的使用比例(21.3%)远远低于居民个体化交通工具的使用比例(自行车或电动车与私家车合计为61.1%)。一方面,临汾市中心城区地势开阔平缓,利于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且居民通勤距离与其他大城市相比较短,而且电动车既有出行的便捷性,拥堵时又有易通行的优势,所以自行车或电动车成为居民通勤的首要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由中心向外围不断拓展,导致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选择私家车作为通勤工具。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临汾市民私人汽车保有量为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0%,但人均道路面积只有13.71平方米,私人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与愈加紧张的道路资源存在着矛盾,由此引发了早晚潮汐式交通拥堵问题;最后,由于一些历史遗存单位大院的住房供给方式和一些大学的存在,使得这部分居民通勤距离较短,通勤方式以步行为主。

(二) 居民通勤时间特征

居民通勤时间较短,平均通勤时间约为24.03分钟。由表2可以看出,临汾市中心城区居民通勤时间集中在30分钟以内,占总样本人数的76%。通勤时间在40分钟以内的比例达到87.1%,通勤时间众数为25分钟(占34.3%),其次是15分钟(占28.7%),再次是35分钟(占13.0%),通勤时间大于50分钟的居民只占总样本人数的4.6%。由居民通勤时间特征可以看出,临汾市居民职住分离程度较小,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居民选择个体化交通工具出行,使得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影响通勤时间的因素不仅包括通勤工具的选取,还包括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由于城市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导致城市道路交通运行不畅。如平阳北街由于加气站的设置造成严重堵车,解放路和五一路小学的存在,导致解放西路和五一西路在学生上下学等高峰时间段内堵车严重,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增加了居民通勤时间。一些市政工程如架桥修路、街巷改造等项目,城市道路被大面积开挖,给居民通勤造成较大影响。

表1 临汾市居民通勤工具选择概况

表2 临汾市居民通勤时间状况

(三) 居民通勤空间特征

随着通勤距离的增加,通勤人数也大幅减少,表现出“近多远少”的距离递减规律。由表3可以看出,临汾市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为7.1 km。其中,有89.8%的居民通勤距离在15 km以内,通勤距离在5-10 km的居民所占比重最大,高达44.4%,说明临汾市居民主要通勤距离为中等程度。通勤距离为0-5 km次之,占样本总人数的29.6%,通勤距离大于25 km的样本人数最少,只占到样本总量的1.9%,这说明临汾市职住分离程度还不是太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城市规模较小,城市功能布局较为分散,土地利用模式混杂,居住区与商业区划分不明显,使得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通勤距离较近;另一方面是由于临汾市的传统服务业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支撑作用,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仓储与物流等服务性行业发达,使得这类就业居民通常选择就近居住,缩小了通勤距离。

表3 通勤距离占样本总量百分比

(四) 通勤强度特征

本文将居民通勤过程产生的额外目的分为购物、休闲、接送人与其他这四类。经研究发现,通勤过程中不存在额外目的的居民占通勤总人数的42.6%,接送人与休闲是居民最主要的额外目的,合计占比44.5%。居民通勤过程中产生1个额外目的占总样本人数的47.2%,这说明大多数居民通勤过程中有至少1个额外目的。通勤过程中存在2个额外目的居民只占样本总人数的7.4%,存在3个或3个以上额外目的的居民几乎不存在。

表4 通勤过程中额外目的分布情况 /%

三、 居民通勤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一) 性别因素对居民通勤特征的影响

性别对于通勤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勤距离的差异上。由表5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平均通勤时间基本相同,而平均通勤距离比女性偏高,这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不符。

表5 性别对通勤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样本数据我们发现,女性在选择工作时,离家近是一条重要的衡量标准。通常来说,女性担负着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责任,所以这是女性虽然通勤距离较短,但通勤时间并不低于男性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认为接送子女上下学是女性应尽的义务,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承担起这份责任,这也是男性通勤时间稍长且通勤距离也长于女性的一个原因。由于不同性别在通勤过程中的不同偏好,使得男女形成了明显不同的额外目的分布。由表6可以看出,男性下班后更愿意娱乐休闲,而女性更偏好于购物。

表6 性别对额外目的影响 /%

对于接送人这一额外目的,男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甚至男性接送人的比例略高于女性,这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男性不再认为接送孩子上下学是女应尽的义务,从而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男性选择接送另一半上下班的缘故。

(二) 婚姻状况对居民通勤特征的影响

婚姻状况对居民的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均有明显影响。由表7可知,未婚者的平均通勤时间与平均通勤距离均高于已婚者。由于中心城区房价较高,房租也相对较贵,未婚年轻人的居住地一般会选择在城市外围,远离中心城区,而工作地一般选择在城市中心,而已婚者由于子女上学问题等相关原因更偏好居住在学校周边,与未婚者相比,离工作地更近。这就导致与已婚者相比,未婚者会产生更多通勤时间和更长的通勤距离。

表7 婚姻状况对通勤的影响

不同的婚姻状况会导致居民在通勤过程中产生不同的额外目的。由表8可以看出,与已婚者相比,未婚居民购物和休闲这两个额外目的所占比重明显较高,而接送人这一额外目的的比重远远低于已婚者。这是由于未婚者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对家庭更少的责任,所以下班后花费在休闲娱乐的时间较多,下班后直接回家的情况较少。相反,家里有需要接送的孩子的已婚者会花费更多的空闲时间在家,休闲娱乐的时间远远低于未婚群体。

表8 婚姻状况对额外目的分布的影响 /%

(三) 个人收入对居民通勤特征的影响

将临汾市居民按个人月收入情况分成四个子样本区间,由表9可看出,无论哪个收入区间,自行车或电动车通勤所占比重都是最大的,且随着收入的增长,私家车通勤比重增加,公交车通勤比重不断降低。这说明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加,居民更愿意选择私家车通勤而不是公交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一部分年轻人仍然选择与父母同住,就会选择由父母所购买的私家车进行通勤,从而表格中出现了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反而私家车通勤比重较高的情况。

表9 不同收入阶段通勤方式分担率 /%

收入对居民通勤过程中存在的额外目的数影响较为明显。由表10可以看出,收入与购物、休闲娱乐等额外目的持正相关关系,收入越高,居民越偏好于下班后选择购物或者休闲,而收入对接送人这一额外目的影响并不明确。

表10 不同收入阶段额外目的分布 /%

(四) 天气对居民通勤特征的影响

由表11可以看出,在下雨天气影响下,居民骑自行车或电动车通勤比例大幅降低,私家车通勤比例略有降低,而公交通勤比例有所上升,选择其他通勤方式(主要是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比例大幅增加。下雨天导致路面较滑,且居民出行视线范围会受一定影响,所以各类交通工具时速都较慢,而且更容易造成堵车。所以下雨天气居民选择步行通勤的比例略有上升而选择私家车的比例有所下降。而选择自行车或电动车通勤的居民,由于避雨工具的不完备,一部分会选择公交通勤,还有一些会选择出租车或网约车通勤。

表11 下雨天气对居民通勤方式影响 /%

由表12可知,在雾霾天气影响下,居民自行车或电动车、私家车通勤比例明显降低,而公交车通勤比重大幅升高,其他通勤方式(主要是出租车和网约车)略微升高。这是由于雾霾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政府通常会采取公交免费、私家车限行的政策,以此来鼓励居民多乘坐公交车而限制私家车出行,达到减少交通拥堵和降低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表12 雾霾天气对居民通勤选择的影响 /%

四、建议

本文对临汾市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中小型城市居民有如下通勤特征:首先,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表现出以自行车或电动车为主,私家车和公交车为辅的通勤工具特征,慢交通基础设施急需完善;其次,居民通勤时间较低,职住分离程度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再次,由于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规划的不同,居民通勤距离较短;最后,大多数居民通勤过程中都没有或者只有一个额外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居民个体属性如性别、个人收入和婚姻状况对居民通勤特征影响较为明显,天气也是影响居民通勤特征的重要因素。为提升中小型城市居民通勤效率,缓解高峰期拥堵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临汾市应促进自行车或电动车通勤,减少私家车通勤,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具体来说,一是要合理规划与建设慢行交通专用通道,为选择步行和自行车或电动车通勤的居民创造便利的通行环境;二是要建设与完善公交专用车道,提升公交运行效率;三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完善综合公交体系,方便居民换乘;四是要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与舒适度,例如覆盖免费wifi、依据不同节日、天气设置不同票制等。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功能布局调整。

第一,从临汾市整体规划为切入点,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对交通道路建设做出专项规划;

第二,城市由中心向外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交通建设要跟得上城市扩展;

第三,重视城市边缘经济发展,为城市外围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促进职居平衡,减少城市中心交通压力。

通过实施住房补贴、方便子女入学等优惠性政策来吸引不同的人群就近居住,从而减少通勤时间,缓解交通拥堵,进一步促进职居平衡。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公共交通服务方面的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实时发布公交信息,方便居民查询,减少公交站牌等待的时间,最优利用交通信息资源,提高通勤效率。

[1] Shen Q. Spati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of commuting[J]., 2000,66(1): 68-82.

[2] Sohn J. Are commuting patterns a good indicator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J]., 2005, 13(4): 306-317.

[3] Horner M W, Mefford J N. Investing Urban Spatial Mismatch Using Job—Housing Indicators to Model Home—Work Separation[J]., 2007(6): 1420-1440.

[4] 刘定惠, 朱超洪, 杨永春. 国外过剩通勤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 2012(4): 31-38.

[5] 龙瀛, 张宇, 崔宇印. 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J]. 地理学报, 2012(10): 1339-1352.

[6] 孟斌, 于慧丽, 郑丽敏. 北京大型居住区居民通勤行为对比研究——以望京居住区和天通苑居住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11): 2069-2079.

[7] 贾晓朋, 孟斌, 张媛媛. 北京市不同社区居民通勤行为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1): 55-59, 70.

[8] 刘宝奎, 冯长春. 大城市外来农民工通勤与职住关系研究——基于北京的问卷调查[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4): 59-62.

[9] 文婧, 王欣, 连星. 北京市居民通勤特征研究——基于千余份问卷调查的分析[J]. 人文地理, 2012, 27(5): 62-68.

[10] 朱菁, 董欣, 贺建雄, 等. 中国西部平原型大城市居民通勤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人文地理, 2015, 143(3): 118-124.

[11] 苏跃江, 钟志新. 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 交通与运输, 2012(2): 5-9.

[12] 李涵, 连齐才. 组团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特性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3): 216-217.

[13] 王丽艳, 贾宾, 翟婧彤. 我国城市居民通勤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7): 108-115.

[14] 陈赵炅, 杨东援, 郭高华.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居民职住分离情况研究[J]. 交通运输研究, 2014(15): 19-24.

[15] 刘志林, 王茂军. 北京市职住空间错位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就业可达性与通勤时间的讨论[J]. 地理学报, 2011(4): 457-467.

[16] 周滔, 余倩. 居民个体属性对职住关系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18(1): 89-94.

[17] 刘定惠, 朱超洪, 杨永春. 西部大城市居民通勤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 人文地理, 2014, 29(2): 61-68.

[18] 周江评, 陈晓键, 黄伟, 等. 中国西部大城市的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以西安为例[J]. 地理学报, 2013(10): 1316-1330.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t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Urban Residents: Taking Linfen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Yanxia, LI Jinl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peak shifts the Linfen City Center was studied as the object of the issue.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ommuting behavior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urban residents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The analysis finds that residents use main commuting tools such as bicycles or electric vehicles, buses and private cars as supplements. Individual resident attributes such as income, gender, and marital statu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mmuting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weath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fluential factors. From the aspect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mad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low-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to increase the attractiveness of public transport, reasonably plan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ransport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muting characteristics; individual attribute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2018-03-15

山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11041037-02)

刘艳霞(1994-),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管理研究;李晋玲(1966-),女,山西神池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管理、城镇化研究

TU 984.19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3.017

2096-059X(2018)03–0093–06

(责任编校:彭 萍)

猜你喜欢
临汾市私家车距离
乘坐私家车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06-01 06:12:18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18
算距离
图说
私家车将逐渐消失
奥秘(2017年10期)2017-07-05 11:36:40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5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1:35
爱的距离
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11:21:33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