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良,陈更亮
北京、上海、广州打造国际体育名城实践之比较
宋忠良1,陈更亮2
(1. 中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武汉 430074;2.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建设国际体育名城,是城市全面改革发展和城市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体育活力及体育全球影响力等方面对北京、上海、广州打造国际体育名城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北京、上海、广州打造国际体育名城的路径为:加强统一认识,培育品牌体育赛事,提升社会体育参与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国际体育名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体育活力
在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加快国际体育名城建设对于推动城市全面改革发展和城市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体育与城市之间的耦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国内的一线城市及国际级大都市,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这三座城市都举办过诸多大型国际级体育赛事,同时竞技体育水平较为发达、体育场馆实施完善、全民健身体育开展良好,为它们建设国际体育名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1世纪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均提出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通过比较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设施、体育活力及体育全球影响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北京、上海、广州打造国际体育名城建设实践进行分析讨论,既可以为三座城市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现状进行客观定位,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其他城市打造国际体育名城提供理论参考。
北京:为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为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一届最为出色的奥运会,北京市在2003年8月《关于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北京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进一步确认了北京打造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这一定位。2009年,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和进一步确认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一线城市,上海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将上海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1]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到2025年将上海建设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新目标。[2]
广州:“十五”期间,广州市出台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创建全国一流体育城市”的基本思路与奋斗目标。2006年底,广州市将在“2010年将广州办成全国一流体育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到2010年“将广州办成全国一流、国际瞩目的体育强市”。2010年广州亚运会圆满成功,让这座拥有2 200多年历史、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焕发生机,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体育之城”,“十二五”期间,广州提出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新目标,标志着广州体育事业的发展脚踏实地,由立足全国、冲出亚洲到迈向世界。[3]
近20多年来中国全民健身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但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同时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因此全民健身及群众体育发展,对于打造国际体育名城来说至关重要。
截止2017年底,北京市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将近65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为49.8%,《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为89.2%,全市体育场地共20 075个,配建健身路径工程8 261套,体育生活化社区2 778个,体育特色村试点200个,市级体育社团87个,区级社团531个,健身团队7 893个,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49 998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为7 277人;[4]截止2014年底,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4%。2014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上海市民体质达标率97.1%,体质综合指数评分107.91,上海市民体质连续3次位列全国第一。[5]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45人,一级1 420人,二级 8 782人,三级38 933人,总人数达49 380人。截止2017年底,广州市向市民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社会体育场馆达到360家以上并新增健身等大众化项目,实现惠民场馆数量比2016年增长20%的目标;新建310条健身路径,并完善一批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300条健身路径建设任务。体育惠民成果丰硕,市、区两级45个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全年免费优惠超过25万小时,惠民700多万人次。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大型活动超过480项次、650万人次参加。2008年广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58.82%,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提出在2010年亚运会前比例将达到60%。
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3.9%,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是89.6%。上海市民体质健康水平位居全国首位,但北京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南京、天津等国内城市尚有差距,2016年天津市体质健康合格率为91%,南京市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6]远高于北京市的89.2%。北京、上海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例不到50%,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体育人口达到70%以上。
竞技体育成绩是衡量体育强国最直接标准,当然也是判断一座城市是否为国际体育名城的重要标准之一。
北京市在2014至2017年重要国际大赛中,如各项目世锦赛、世界杯共有42人次第一名、15人次第二名、16人次第三名;2014年仁川亚运会获得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4枚;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金牌8枚(金牌贡献率位居全国第一)、铜牌3枚;2017年天津全运会:金牌30枚、银牌14枚、铜牌31枚。
上海市在仁川亚运会共73名运动员和24名教练员参加22个奥全运大项、26个分项的比赛,其中29名运动员在11个奥全运大项、30个小项上获得37人次金牌,涉金项目和人次双双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第一。上海籍运动员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取得3人次金牌、3人次银牌、4人次铜牌的优异成绩。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共获得29枚金牌、33枚银牌、24枚铜牌,2人两次打破两项全国纪录,部分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固保持在第一集团。
广州共培养9个项目15名运动员入选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4金2铜,创造了广州自1984年以来参加奥运会最好成绩;[7]10所体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年全运会上,广州运动员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荣获18项金牌、17项银牌、14项铜牌,与全国各省(直辖市)代表团相比排名第六。[8]
整体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竞技体育在全国居于前列,但在田径、游泳、三大球等集体项目上,竞技水平相对较弱,目前还无法称得上国际体育强市。另外,当前三大城市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明星,特别是在姚明、刘翔及李娜等退役后尤为明显。因此,建设国际体育名城,除了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方面下功夫,还需要在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运动员上做出努力。
表1 北京、上海、广州竞技体育发展一览表(2014-2017年)
城市2014仁川亚运会奖牌/枚2016里约奥运会奖牌/枚2017第十三届全运会奖牌/枚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个 北京金牌14、银牌8铜牌4金牌8、铜牌3金牌30、银牌1铜牌3114 上海金牌37人次,其他不详金牌3人次银牌3人次铜牌4人次金牌29、银牌33铜牌2417 广州金牌8、银牌7铜牌4金牌4、铜牌2金牌18、银牌17铜牌1410
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截止2017年底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发达的体育产业是国际体育名城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表2 北京、上海、广州体育产业发展一览表(2013-2016年)
城市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25年目标 北京产业规模864.3亿元 —— ——总规模达到1 154.6亿元,增加值占GDP的0.91%产业规模3 000亿元,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左右 上海 —— 总规模767.05亿元,增加值308.22亿元,占GDP1.3%总规模910.13亿元,增加值为351.22亿元,占GDP1.4%。总规模1 045.87亿元,实现增加值421.27亿元占GDP 1.5%产业规模3 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 广州产业规模1 628.80亿元,增加值占GDP 1.83%产业规模1 657.6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1.86% —— ——产业规模2 500亿元,占全市GDP的5%
北京:2013至2017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项目补贴、项目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共扶持体育产业项目326个,投入资金21.15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约45亿元,体育产业投资主体初步呈现多元化,为培育体育市场,提供体育产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3.2%,总收入年均增幅15.35%。2014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总收入1 055.7亿元,从业人数达到14.1万人;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9%,[9]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16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23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91%,其中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领域实现增加值93.3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39.8%,对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支撑作用最强;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收入1 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8.6%;从吸纳就业方面看,全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14万人,比上年增长0.2%。[10]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上海市体育产业增加值近几年来逐步增加,2015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910.13亿元,[11]增加值为351.2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4%。体育服务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548.56亿元和276.09亿元,占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0.3%和78.6%。2016年上海体育产业总规模1 045.87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5%。
2008年广州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3 150个,资产总额1 642.01亿元,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22.6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8%;2014年全市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40万个、从业人员11.99万人,产业规模为1 657.67亿元,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311.1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6%。[12]
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对比发现,目前北京、上海及广州仍有一定差距。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在3%左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最高的为广州,2014年其比重达到1.86%,与发达国家的3%仍有一定差距,而北京在2016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0.91%,上海为1.5%,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打造国际体育名城需要发达体育产业来支撑,北京、上海及广州仍需加大努力。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竞技体育竞赛与训练、发展体育产业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基本物质条件。打造国际体育名城需要有一流的体育场地设施来支撑。
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24时),北京市共有体育场地20 075个,总面积4 768.83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3 585个,室外体育场地16 49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9.4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5平方米,与十年前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24时)对比发现,北京市体育场地数量增加7 969个,场地面积增加1 577.13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0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1.19个。[13]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共有体育场地38 505个,场地面积4 155.69万平方米,上海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达15.9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2平方米,低于十年前全国第五次场地普查时的1.75平方米。但是体育场地数量在10年间增加了24 080个,增长了167%,年均增长速度10.3%。[14]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广州市共有体育场地19 650个,场地面积3 080.17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2 175个,室外体育场地17 475个。以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 292.68万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5.2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平方米。[15]
表3 北京、上海、广州体育场地设施一览表
城市体育场地/个室内体育场地/个室外体育场地/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北京20 0753 58516 4909.492.25 上海38 50512 51325 99215.941.72 广州19 6502 17517 47515.202.38
注:体育场地设施数据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24时
近十年来(2003年12月31日24时至2013年12月31日24时),北京、上海、广州体育场地设施的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2010年美国人均场地面积为16平方米,相当于上海的9.3倍,北京的7.6倍,广州的6.7倍。而日本人均场地面积则达到了19平方米,相当于上海的11倍,北京的8.4倍,广州的8倍。可见,作为志在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三大城市来说,北京、上海及广州体育场地设施方面差距依然较大,这也是三座城市打造国际体育名城亟需解决的问题。
人民体育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6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17]榜单涵盖全国334个地级行政单位及4个直辖市,从城市赛事、城市场馆、全民健身和体育活力4个相关指标对城市体育活力进行量化排名。竞赛榜共选取了2016年在国内(不含港澳台)举办且在各地方体育局新闻网站公告通知的662场大型体育赛事,统计办赛地点可以发现,北京雄踞榜首,上海位居第2,广州排名第3。竞赛榜中11个排行最靠前的城市拥有10个联赛的61支队伍,占136支队伍总数的45%,显示出极高的集中度。其中北京11支、上海10支,两个城市的比例高达15%。场馆榜直接反映了各地场馆建设及场馆使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北京雄踞体育场馆榜首,上海位居第3,广州排名第7。全民健身排行榜中北京居第2,广州居第3,上海第4。体育活力榜中北京位居榜首,上海、广州分列第2、3位。在总分方面,北京排名第1,上海第2,广州第4。因此,综上看,除体育场馆得分广州与北京、上海有一定的差距外,其他三项差距不是很大。
英国SPORTCAL推出的全球体育影响力调查项目(GSI)报告,它采取一套标准方法分析各项数据,设计了体育赛事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经济、金融、本地体育、媒体、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指标来综合反映举办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收益。根据2015年颁布的全球体育影响力调查项目报告可知(见表4)。[16]
北京在全球排名第9,亚洲排名第3,中国排名第1位;上海在全球排名第21,亚洲排名第5,中国排名第2位;广州在全球排名第30,亚洲排名第10,中国排名第4位。由表4可看出,北京排名较为靠前,与伦敦、巴黎及东京等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差距较小,上海与广州在亚洲分别排名第5和第10名,已经基本达到亚洲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距离国际体育名城尚有一定差距。
表4 “2016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前10名总分及各指标得分一览表
体育与城市两者之间紧密相连,体育能够树立城市形象,城市能够给体育带来更强的生命力。体育只有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大循环中,才能和城市有良好的互动,城市通过体育可以打造城市品牌,推介城市资源。建设国际体育名城,是北京、上海、广州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在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的理念下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申办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可以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和满足居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每年一度的美国尤金田径钻石联赛在美国一座仅有10万多人的尤金这座城市举办,由于其常年举办一些田径赛事,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田径之乡”。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举办地——温布尔登原来为英国一个小镇,但由于其举办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温网而成为世界公认的“网球之都”。因此北京、上海、广州应充分发挥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争取让更多的大型体育赛事落户,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提升赛事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
城市体育生活化是世界体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应该以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及市政府颁布的相关全民健身文件,引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加大社会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提升市民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参与度,打造“健康中国”的新名片。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社会化健身网络,提升社会体育的组织化水平。
进一步加大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奥运城市及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与合作,争取国际体育组织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或举办大型体育会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专业媒体、专业体育报刊、专业体育网站以及媒体工作者,加强与国内外体育媒体的沟通协作。加快建设体育博物馆及体育公园和体育文化体验中心等设施。
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国内的一线城市,拥有超强的综合实力,都举办过诸多大型国际级体育赛事,竞技体育水平较为发达、体育场馆实施完善、全民健身体育开展良好,均拥有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基础。因此对于三大城市来说建设国际体育名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体育城市评价标准来看,当前北京、上海、广州与公认的国际体育名城如伦敦、巴黎、墨尔本等城市尚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举办承办大型赛事与城市融合发展方面、市民体育推广方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方面、竞技体育俱乐部职业化方面、体育社会组织方面、体育文化构建及传播、体育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等。
因此,北京、上海、广州政府应该统一建设国际体育名城的战略目标,做出合理规划措施,努力发挥城市特色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既要突出国际性特征,又要突出城市自身的特色。并以建设国际体育名城为契机,推动体育职业化改革与发展、体育人才专业化、体育产业市场化、体育健身全民化、体育传播媒体化等,使体育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共同成长。
[1] 黄海燕.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若干思考[J]. 2016, 37(4): 11-21.
[2]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B/OL]. [2018-01-10]. http://www. shanghai. gov. cn/nw2/nw2314/nw2319/nw2404/nw38862/nw38863/u26a w44496. html.
[3]岭南文化与体育碰出璀璨火花[EB/OL]. [2017-08-16]. http://www.tyj.gd.gov.cn/4294254/4983521.html
[4] 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2018-01-15]. 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294220/index.html.
[5]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2018-01-22]. http:// 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132.html
[6] 唐鹏, 谢正阳, 丁宏.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南京加快世界体育名城建设的机遇与路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0(5): 63-68.
[7] 2017年广州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 [2017-09-19]. http://www.gzsports.gov.cn/info/egovinfo/1361/xxgk/content/007483113-08-2017-000009.html.
[8] 2018年广州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 [2018-02-19]. http://www.gzsports.gov.cn/info/1529/8419.htm
[9]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8-01-15]. 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294220/index.html.
[10] 北京体育栉风沐雨五载路砥砺奋进谱华章[EB/OL]. [2018-01-18]. http://www.sport.gov.cn/n316/n343/n1195/ c843722/content.html
[11] 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市统计局.联合发布2015年上海市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的公告[EB/OL]. [2017-11-28]. http://www.stats-sh.gov.cn/html/fxbg/201702/293543.html
[12] 2016中国体育产业风云榜[EB/OL]. [2017-10-29]. http://sports.people.com.cn/GB/31928/411842/.
[13] 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 [2018-02-25].http://www.bjsports.gov.cn/bjsports/xxcx/tjxx/1410269/index.html.
[14]市政府召开2015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EB/OL]. [2018-02-25].http://gov.eastday.com/shjs/node5/node34/u1ai63882.html.
[15] 广州体育场地晒“家底”[EB/OL]. [2018-01-19]. http://news. ifeng.com/a/20150401/43458990_0.shtml.
[16] 亚洲排名和中国排名栏中城市后的数字为该城市在GSCI中的总排名; 2015 年共8个中国城市进入GSCI100 强[EB/OL]. [2017-11-29].http: // www.sportcal.com / Impact / EV_Cities Index.aspx.
[17] 2016中国体育产业风云榜[EB/OL]. [2017-10-29]. http:// sports.people.com.cn/GB/31928/411842/.
A Comparison of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Sport City
SONG Zhongliang1, CHEN Gengliang2
(1. College of P.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c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mass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industry, sports facilities, sports activities, sports global influe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city comparasion,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city that should strengthen the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egic world famous sports city, building some brand sports events, to increas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sports,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sports city; mass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 sports industry; sports facilities; sports activities
2018-03-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TY004)
宋忠良(1982-),男,河南邓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体育与城市发展、体育管理研究;陈更亮(1980-),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G 80-05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3.013
2096-059X(2018)03–0071–06
(责任编校:彭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