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异速生长的湖南省城镇化发展阶段研究

2018-08-03 00:27锋,古杰,刘
城市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城镇人口湖南省城镇化

徐 锋,古 杰,刘 彬



基于人口异速生长的湖南省城镇化发展阶段研究

徐 锋1,古 杰2,刘 彬2

(1.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28;2. 湖南城市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在对城镇化发展阶段梳理的基础上,以湖南省城乡人口异速生长关系分析作为依据,可把湖南省城镇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短暂发展阶段(1949-1957年),城镇化水平略有提高,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乡村;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4年),城镇化过程剧烈波动,出现了城乡人口交替衰退的现象;停滞阶段(1965-1977年),城镇化水平基本停滞,城乡人口呈现出基本同步的发展态势;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3年),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人口增长快于乡村;高速发展阶段(1994-1999年),城镇化水平高速增长,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乡村人口略有下降;极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长,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乡村人口数量快速下降。

异速生长;城镇化;发展阶段

城镇化发展阶段是城市地理学和城乡规划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是有助于理解城镇化过程的基本规律并判断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经典成果是诺塞姆曲线。1979年,诺塞姆(Northam)把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总结为“S”型曲线特征,并将城镇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的初始阶段,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的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缓慢发展阶段。[1]由于诺塞姆给出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下城镇化变化过程曲线,既没有较为精确的数学模型,也缺乏各个阶段分界点的指标,所以在引用这一结论分析特定区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分歧。[2-3]为了消除不同研究结论之间的分歧,学界在诺塞姆曲线的基础上对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了定量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就是通过Logistic方程对城镇化饱和值为100%的变化过程进行推导和判断,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将城镇化三个阶段的分界点定为30%和70%。[4-5]从1988年开始联合国也基于Logistic方程对各国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并不断更新。[6]在此之后,学界对Logistic方程进行完善,并对城镇化饱和值不为100%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7]

总体来看,无论是Logistic模型还是诺塞姆曲线都是将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存在过于理想和模型化的问题,对发展过程中饱和值不为100%的阶段划分节点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城镇化发展阶段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借鉴分形几何的理论尝试从城乡人口异速生长关系的视角对湖南省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

一、 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观点梳理

在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是国家尺度的城镇化阶段,省市等区域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地方性的资料文件中,城镇化发展阶段主要参照国家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事件。整体而言,学界比较常见的阶段划分有五种:三阶段划分法,四阶段划分法、五阶段划分法、六阶段划分法和历史分期划分方法,其中较多的文献在相关的研究中提及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仅有部分研究是专门针对阶段划分问题进行讨论。

学界主流的观点是将中国城镇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尽管划分的时间节点大体相同,但是阶段划分的视角和命名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第一种观点是朱文明为代表,从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分别是工业化起步阶段(1949-1957年)、大跃进阶段(1958-1977年)和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8]第二种观点以唐子来和周一星为代表,以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速度作为依据,三个阶段分别是城镇化正常发展阶段(1949-1957年)、城镇化大起大落阶段(1958-1978年)和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9]第三种观点以邹德慈为代表,与前两种观点最大的分歧是认为新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三个阶段分别是工业化开始阶段(1953-1958年)、徘徊与停滞阶段(1958-1978年)和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10]

将中国城镇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就不同学者的观点来看,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和命名方式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第一种观点以叶嘉安为代表,主要依据是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将城镇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二阶段(1979-1989年)、第三阶段(1990-2000年)和第四阶段(2000年之后)。[11]第二种观点以陈峰为代表,对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从1978年开始研究,阶段划分的主要思路是国家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对城镇化过程的推动作用,第一个阶段(1978-1984年)、第二阶段(1984-1992年)、第三阶段(1992-2003年)、第四阶段(2003-2008年)。[12]第三种观点以顾朝林为代表,主要依据是城镇人口的增长动力,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至70年代,第三阶段是1980年到1996年,第四阶段是1996年至今。[13]

除三阶段和四阶段划分方案之外,较有代表性的城镇发展阶段划分方案还包括五阶段方案、六阶段方案和历史分期划分方案。五阶段方案是指起步阶段(1949-1957年)、超高速发展阶段(1958-1961年)、逆城镇化阶段(1962-1965年)、停滞阶段(1966-1978年)、迅速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14]六阶段方案是指短暂发展阶段(1953-1957年)、恢复发展阶段(1958-1965年)、停滞发展阶段(1966-1976年)、过渡发展阶段(1977-1981年)、乡村城镇化阶段(1982-1991年)和快速城镇化阶段(1992年以来)。[15]历史分期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是“248”分期方案,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时间尺度把中国城镇化进程划分为2个阶段、4个阶段和8个阶段。[16]

从研究区域来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研究,鲜有学者以省份作为研究单元对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过程进行专门研究。[17]从研究方法来看,传统研究对我国城镇化的阶段划分一般是基于经验或参照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事件,定量的研究较为少见。从城镇化阶段的研究内容来看,不同学者的观点分歧很大。因此,对湖南省城镇化发展阶段进行定量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湖南省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趋势,也有助于从省级尺度上理解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的演变特征。

二、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异速生长是指系统中一个局部的相对增长速度相对于系统整体或另一个局部的相对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18]把湖南省人口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则湖南省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相对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公式(1)来表达。

式中k为异速生长系数,R为乡村人口数量,U为城镇人口数量,b为常量。令=ln(),=ln(),=ln(),则可以转变为更为一般性的线性方程:

若大于1,则说明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城市,处在逆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若=1,表示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与城市相当;若0<<1,表示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城镇化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越接近于0发展速度越快,越接近于1发展速度越慢;若=0,表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乡村人口的规模趋于稳定;若小于0,表示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乡村人口规模趋于下降,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或者是伴随着乡村人口的增长,城镇人口的规模有所下降。由此,可以通过值的阶段性变化分析城镇化的特点。

(二) 研究数据来源

数据是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16》,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除上述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1995年以前的人口数均为年报人口数;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数根据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推算,2015年人口根据总人口和湖南省城镇化水平推算,其余各年人口数均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推算。

三、 湖南省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分析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城乡人口的异速生长过程曲线,可以将湖南省城镇化过程划分为六个明显不同的阶段(见图1、表1)。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城乡人口异速生长过程线性关系的转变以及异速生长系数的差异。第一个阶段是短暂发展阶段(1949-1957年),城镇化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异速生长系数为0.3916,在0-1之间;第二个阶段是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4年),城镇化水平波动较大,呈现出逆城镇化的特点,异速生长系数为-0.1735,在-1-0之间;第三个阶段是停滞发展阶段(1965-1977年),城镇化水平基本上处在停滞状态,异速生长系数为0.8415,在0-1范围内,但接近于1;第四个阶段是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3年),城镇化水平恢复发展,异速生长系数为0.139 2,在0-1之间;第五个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1994-1999年),城镇化水平高速发展,异速生长系数为-0.118 1,小于0,乡村人口呈现衰退特征;第六个阶段是极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城镇化水平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异速生长系数为-0.385 8,相对于上一个阶段进一步下降,乡村人口呈现非常明显的衰退特征。

表1 不同发展阶段乡村与城市人口的自然对数的线性关系

(一) 第一阶段:短暂发展阶段(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57年,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处于短暂发展的过程。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异速生长过程的线性方程为=0.391, 6+11.422(R2=0.722 9)。异速生长系数为0.391 6,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城镇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乡村,测定系数为0.722 9,表示该阶段城镇化过程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

在这一阶段,国家建设的重点任务是重工业,初步形成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湖南省人口发展状态可概括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由于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水平呈现出升高的趋势。户籍只起到人口登记作用,并没有作为限制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手段。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特定历史条件等因素,90.20%的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化的发展尚未成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动力。截止到1957年底,湖南省共有2个省辖市、7个地辖市,205个镇。城镇人口达到314.67万人,比1949年净增78.72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949年的7.90%提高到8.73%,年均提高0.10个百分点。

(二) 第二阶段: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4年)

该阶段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异速生长过程的线性方程为= -0.1735+ 19.935(2=0.3586)。异速生长系数为-0.1735,这一阶段的历时虽然很短,人口变化过程却极为复杂。相对于上一年,1959年城镇人口略有增加,乡村人口显著下降,196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均呈现下降趋势,1961年城镇人口剧烈回升,乡村人口依然下降,1962年城镇人口剧烈下降,乡村人口略有回升,这种人口剧烈波动的状况一直持续到1964年。测定系数为0.3586,表示该阶段城镇化过程的稳定性极差。

这一阶段城镇化发展过程的时代背景可以概括为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在当时左倾思想和赶英超美思路的支配下,湖南省经济体制进行了超越生产力水平的调整。在所有制问题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在产业发展方面,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在分配制度方面,刮“共产风”、吃“大锅饭”。从1958年到1959年,在大跃进思路的影响下,城镇化水平高速发展。由于发展速度超越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造成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61年之后,为了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湖南省进入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在城镇发展思路方面,提高了建镇标准,减少了城镇数量,并将户籍制度作为管理和限制城镇人口流动的重要手段。到1964年年底,湖南省共有2个省辖市、5个地辖市、175个镇。城镇人口为429.54万人,比1958年增加了76.76万人,城镇化水平从1958年的9.61%提高到1964年的11.35%,年均提高0.29个百分点。

(三) 第三阶段:停滞阶段(1965-1977年)

该阶段湖南省城镇化陷入了停滞状态。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异速生长的线性方程为= 0.841 5+ 4.574 4(2=0.971 7)。异速生长系数为0.841 5,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增长基本同步,人口变化过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测定系数大于0.95,表示该阶段城镇化过程呈现出极强稳定性。

由于在上一阶段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反复和波动问题,国家采取了城乡人口隔离的政策。湖南省从1961年开始就进入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但是后期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国民经济的调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1966年开始,国家进入了“文革”动乱阶段,经济体制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经济调整也没有达到相应的目标。湖南省工业化的发展进入了较长时间的停滞阶段,城市工业停滞,湖南省城镇化过程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发展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城镇化和人口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压缩城镇规模,动员城市青年上山下乡,严格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几乎停滞,基础设施投资强度降到较低的水平。1977年底,湖南省有3个省辖市、7个地辖市、163个城镇。城镇人口561.21万人,比1965年增加155.57万人,城镇化水平从1965年的10.40%增加到1977年的10.98%,12年期间城镇化水平提高水平不到1个百分点,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四) 第四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3年)

该阶段是湖南省城镇化过程的恢复发展阶段。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异速生长的线性方程为=0.139 2+15.457(2=0.853 2)。异速生长系数为0.139 2,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显著高于乡村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的变化过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测定系数为大于0.85,表示该阶段城镇化过程呈现出较强稳定性。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分水岭,也是湖南省城镇化过程的分水岭。由于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20年之久的“大锅饭”,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通和重组。从人口转移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策的逐步落实,经济困难时期下放到农村的城镇居民、职工和知识青年陆续回城,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增长。同时由于恢复了高考制度,高校招收了大批农村大中专学生,促进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1984年,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促进了湖南省城镇化水平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湖南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经济基础。1993年底,湖南省城镇人口1 205.95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566.35万人,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1.50%提高到1993年的19.31%,年均提高0.52个百分点。

(五)第五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4-1999年)

该阶段是湖南省城镇化过程的高速发展阶段。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异速生长的线性方程为=-0.118 1+19.655 0(2=0.932 0)。异速生长系数为-0.118 1,城镇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乡村人口初步呈现出衰退特征。人口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测定系数大于0.85,表示该阶段城镇化过程呈现出较强稳定性。

该阶段对湖南省城镇化过程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在以往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在增长的同时,乡村人口也在增长。但是在这一阶段,由于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人口规模超过了乡村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乡村人口的总量呈现出下降的过程。城镇化的动力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投资为城市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二是湖南省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推广和深化,形成了新一轮的消费热点;三是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镇;四是益阳、郴州等地改市为地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999年底,湖南省城镇人口为1 724.00万人,比1994年增加了367.44万人,但乡村人口为4 808.00万人,比1994年减少了138.02万人,城镇化水平从1994年的21.52%提高到1999年的26.39%,年均提高0.97个百分点。

(六) 第六阶段:极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该阶段是湖南省城镇化过程的极速发展阶段。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异速生长的线性方程为=-0.385 8+24.131(2=0.974 6)。异速生长系数为-0.385 8,城镇人口持续快速增长,乡村人口剧烈衰退。人口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测定系数为0.974 6,表示该阶段城镇化过程呈现出极强稳定性。

这一时期,国家采取更积极态度推进城镇化,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在这一阶段从发展速度到发展质量都在发生变化。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正式采用“城镇化”一词。2001年,人民网发布《“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明确要求“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5年,湖南省出台《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走正走实湖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在这一阶段,城镇化不再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附属产物,而逐渐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2015年底,湖南省城镇人口3 451.88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 499.67万人,乡村人口为3 331.15万人,比2000年减少了1 053.29万人,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29.75%提升到2015年的50.89%,年均提高1.41个百分点。

四、 结论与讨论

借助于城乡人口的异速生长过程这一定量方法,对湖南省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城镇化过程划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短暂发展阶段(1949-1957年),城镇化水平有略有提高,持续时间较短,城乡人口表现为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乡村的正异速生长过程。第二个阶段是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4年),虽然从起止年份来看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具体变化过程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特征,城乡人口表现为负异速生长的过程,出现了城镇和乡村人口交替衰退的现象。第三个阶段是停滞阶段(1965-1977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不足0.05个百分点,城乡人口的变化过程表现为正异速生长过程,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呈现出同步发展的态势。第四个阶段是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3年),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持续时间也较长,呈现人口表现为城镇人口增长快于乡村的变化特征。第五个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1994-1999年),城镇化水平高速增长,城乡人口表现为负异速生长过程,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乡村人口略有下降。第六个阶段是极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城镇化水平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城乡人口表现为负异速生长过程,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乡村人口数量快速下降。

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和湖南省的政策背景也存在显著差异。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百废待兴的背景下,湖南省迅速恢复了在旧社会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在这一阶段湖南省人口处于无计划的增长状态,并采取了积极的城镇化政策,对人口流动持保护态度,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呈现出发展的趋势。1958年之后,湖南省城镇过程进入了波动发展阶段。由于国家经济政策和发展方针出现了失误,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被打乱。1961年之后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但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尚未好转,呈现出城乡人口负异速生长和城镇化波动发展的特征。1965年之后,在国家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湖南省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政策出现了偏差和失误,城镇化过程陷入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湖南省城镇化过程进入了恢复发展阶段。1994年,湖南省城镇化过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乡村人口缓慢衰退。2000年之后,乡村人口进一步衰退,城镇人口持续增加,湖南省城镇化政策的核心逐步由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高转型,并在这一阶段开始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总体而言,湖南省城镇化过程与全国具有相似性,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政策呈现出显著不同的六个发展阶段。当前,湖南省城镇化正处在极速发展阶段,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湖南省从2000年开始已经呈现出乡村人口快速衰退的特征,下一个发展阶段何时会到来,又将会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等相关问题将成为学界新的研究方向。

[1] Northam R. Urban Geography. 2nd edn[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79: 65-67.

[2] 陈彦光. 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的类型、分段和研究方法[J]. 地理科学, 2012, 32(1): 12-17.

[3] 陈彦光, 周一星. 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Northam曲线的修正与发展[J]. 经济地理, 2005, 25(6): 817-822.

[4] 焦秀琦.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 城市规划, 1987(2): 34-38.

[5] Karmeshu. Demographic Models of Urbanization[J].. 1988, 15(1): 47-54.

[6] 王建军, 吴志强. 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 地理学报, 2009, 64(2): 177-188.

[7] Kozulj R. People, Cities,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From the Golden Age to Globalization[J]., 2003, 70(3): 199-230.

[8] 朱文明.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发展模式[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3, 20(2): 17-20.

[9] 周一星,唐子来.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R]. 2005.

[10] 邹德慈. 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3): 3-5.

[11] 叶嘉安, 徐江, 易虹. 中国城市化的第四波[J]. 城市规划, 2006(S1): 13-18.

[12] 陈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J]. 规划师, 2009, 25(1): 10-12.

[13] 顾朝林, 于涛方, 李王鸣. 中国城镇化:格局·过程·机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49-50.

[14] 蒋永清. 中国城市化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 求索, 2001(1): 27-30.

[15]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第2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03-115.

[16] 李浩, 王婷琳. 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6): 4-13.

[17] 古杰, 岳隽, 陈小祥. 新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政策分析[J]. 规划师, 2015, 31(10): 74-81.

[18] 陈彦光. 分形城市系统·对称·空间复杂性[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7-142.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hase of Urbanization in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Allometric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XU Feng1, GU Jie2, LIU Bin2

(1.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of Shenzhen, Shenzhen, Guangdong 518028, China; 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Hunan Province into six stages based on the allometric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The first stage was a brief period of development(1949-1957).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slightly improved,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has grown faster than the rural population.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fluctuations(1958 to 1964).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fluctuated dramatically, and there has been a phenomenon of alternating decline in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The third stage is the stage of stagnation(1965-1977).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basically stagnated, and the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showed a basically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trend. The fourth stage was the stage of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1978-1993), with a marked increase in urbanization,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growing faster than the rural population. The fifth stage was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1994-1999).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grown rapidly, the urban population has grown rapidly, and the rural population has slightly decreased. The sixth stage is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Since 2000).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grown at an extremely fast rate, the number of urban populations has grown rapidly, and th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s has dropped rapidly.

allometric; urbanization; stage of development

2018-03-1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3020)

徐锋(1985-),男,河北邯郸人,城乡规划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

古杰(1984-),男,河南郸城人,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和土地政策研究;刘彬(1987-),女,湖南益阳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F 291.1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3.005

2096-059X(2018)03–0024–06

(责任编校:彭 萍)

猜你喜欢
城镇人口湖南省城镇化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浅谈城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中国新型城镇化人口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