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2018-08-03 01:33刘俊苹李娇娇代珊珊王长林
中国人事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众创创客空间

□ 刘俊苹 李娇娇 代珊珊 王长林

在创新创业多元化主体中最值得关注与培养的是拥有丰富想象力并充满梦想的大学生。大学生是新知识的学习者、创造者,在科技创新领域与经济发展新阶段,大学生群体有着先天的优势。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创新创业的深入发展。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创新而衍生出来的新概念。近年来加入到创业大军当中的大学生与日俱增,他们依托学校搭建的大学孵化园、众创空间等平台创业,大大减少了创业的风险与成本。调查显示,众创空间是一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而不是“实体概念”,主要包括创客空间、孵化器两种形式,且众创空间范围更广。众创空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也是高校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创新创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创新的主力单位,高校应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众创空间概述

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在国内刚刚兴起。目前,有关众创空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研究主要包括众创空间的定义、众创空间的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等内容。

(一)大学生众创空间的内涵

众创空间源于国外的“创客空间”,比如Hackerspace、Access Space等。特克斯勒(Troxler)等(2006)采用本克勒(Benkler)所创造的“大众生产”对创客空间进行定义,将创客空间视为一种“大众生产”基础上的创新模式。在中国,众创空间是经济新常态下,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创造平等创新创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对于它的内涵与边界尚缺乏统一的认识[1]。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众创空间被定义为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些学者认为“众创空间”是以创客空间、孵化器等为代表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由科技部门首次提出,不是外来的概念[2]。中国的“众创空间”是在双创背景下构建的新型创业聚集平台,是国外创客空间中国化的产物。众创空间是众多创业活动在特定地理空间集聚而成的复杂创业生态系统[3]。

经济新常态下,调动普通大众创新创业积极性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红利再次发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借助于“互联网+双创”的政策春风,作为大众创新创业的重要形式,众创空间受到大学生创业者们的青睐,大学生众创空间也因此应运而生。大学生众创空间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汇聚各种创新创业资源、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创新平台,是高校依托自身产学研合作与学科优势,将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结合起来,创建的低成本、方便、全面、开放的创新和创业实践服务平台,能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会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二)大学生众创空间的特征

区别于传统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创业苗圃等),众创空间拥有更多创客、多元化角色和更丰富的创业资源,并且创客与创客之间、创客与创新创业组织之间互相联系,创造了一个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的创新和创业生态系统网络。众创空间对外界更开放,因此进入门槛很低,使得其生态系统的代谢能力更强,进入空间内的生物体及生物种群在空间内自发缔结成了一种自由选择、优胜劣汰、动态演化的生态网络系统。众创空间通过集聚不同的企业家、创业项目及活动的方式,来凝聚围绕创新创业过程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服务范围涉及创业项目的萌芽期、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是一个全方位综合型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因此,众创空间作为传统科技孵化器的升级版,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及模式。大学生众创空间作为众创空间中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一部分,具有更加鲜明的知识共享、资源汇聚、政策集成和边界开放特征。

1.知识共享性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内集聚的创客数量众多、角色多元,他们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内聚集在一起,不断地分享彼此的创意思想。生态系统内部的知识共享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面对面的知识创造与分享、有意识的知识交流与分享、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的知识交互与分享以及通过实践创造的知识成果与分享。这种互动性的知识分享过程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还促进了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

2.资源集聚性

创新创业理论中,创新过程是众多要素参与的过程,创业过程是一个创业项目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要实现这两个过程,需要凝聚创新资源和创业资源。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资源积聚性特征,通过借助互联网等科技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资源平台,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沙龙等方式吸引各种创新创业组织加入,通过举办路演、宣传等活动吸引社会资本流入,形成了资源围绕创客、资本对接项目的资源集聚生态体系。

3.政策集成性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不仅具有资源集聚特点,还具有明显的政策集成性特征。众创空间是“众创”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政府出台了系列措施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另一方面,众创空间内包含了众多且角色多元的服务性组织。因此,扶持众创空间的发展,不是简单地针对空间本身的扶持,还涉及空间内部各子系统的扶持。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由众多子系统生态群落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依附于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扶持政策带有明显的集成特点。

4.边界开放性

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边界开放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进入空间内的群体开放,没有明显的边界限制,这是众创空间和传统孵化器之间的典型区分特征。众创空间对外释放了明显的无边界、低门槛的信号,极易吸引创客和创业资源进入空间,节省了创业信息的沟通成本,促进了资源与项目的对接。二是众创空间的实现方式没有明显的边界,既可以在“实”的地理区域上实现集中式发展,也可以在具体商业版图中实现分布式发展;既可以是城市中标志性地带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创业区,也可以分散在商业写字楼、车库、工作坊、咖啡吧等。

(三) 大学生众创空间的模式

根据目前众创空间的发展实践,大学生众创空间主要有以下四种发展模式。

1.活动聚合型

主要是不定期地开展企业家演讲、创业培训、创业沙龙等活动。邀请优秀创业企业家、创业专家对大学生创业者开展讲座,解答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有效地促进企业健康成长,为其创造与优秀创业企业家交流的机会,并使其有机会获得天使投资等融资机会。创业沙龙包括项目路演、头脑风暴、专家指导等活动提供给创业者们交流沟通的机会,开发创新思路,改善企业管理。

2.培训辅导型

一方面注意培训现有创新创业导师,学习创新创业典型案例,走访企业,深入到创新创业一线,获取书本外的知识;另一方面积极吸纳社会和企业的资深创业者、企业管理者加入到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指导。其目的是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校友资源,依托理论和实践培训体系,成为大学创新和创业实践的平台。

3.投资驱动型

指不定期开展培训,学习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政府补贴、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推荐入园创业企业进行各种比赛,从而获得金额不等的奖金或投资人的青睐。专注于初创企业最迫切需要的资本问题,以资本为中心和纽带,聚集天使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依赖他们的平台吸引高质量的创业项目,为初创公司提供融资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成功率。

4.初创企业孵化型

制定一系列规定筛选出优秀的企业或项目入驻,新入园的企业一般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有些甚至尚未注册企业。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众创空间会对企业进行一系列培训:帮助其进行企业注册,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取得投融资,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这样完善的创业服务可以有效规避大学生创业初期可能遇到的危机,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孵化与成长。

二、众创空间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美国的创客空间

作为世界创客文化的发源地,美国创造了由企业、社区和大学共同创建的各种各样的创客空间,成为共同支持美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孵化的主要机构。目前,更为典型的美国大学创客空间有斯坦福大学的Fablab创客实验室和内华达大学的科学图书馆创客空间等。美国大学创客空间的建设具有四种模式:开放式实验室模式、社区整合模式、图书馆创建模式和学校企业合作模式。当然,更普遍存在的模式是上述几种模式的混合。

1.开放实验室模式

这种模式的创客空间是依靠开放的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和专业实验室成立的,目前是美国高校的主流。这种制造空间主要依靠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平台,通过跨学科整合、持续开放共享,考虑到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形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创客空间。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校内拥有两个国际知名的开放实验室创客空间即微观装配实验室和媒体实验室。尽管微观装配实验室被称为“实验室”,但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外创客空间的创始人和原型,并对世界上的创客空间的建造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运行机制包括创业教育机制和产业协同机制。

(1)创业教育机制

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和培训不再以集中的方式反映出来。相反,它是一个以项目组织为核心,共同在高校校园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创业生态系统。这种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创业模式,它将大学、企业、政府和学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科学研究和创业活动的共同发展,在大学的创业教育和社会经济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2)产业协同机制

产业协同机制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要有三种校企合作模式,一是资讯式合作,即媒体实验室为合作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二是课题群合作,即媒体实验室成立课题组完成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三是公司级合作,即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团队成立的初创公司与企业达成全面合作。

2.社区整合模式

大学校园作为一种公认的开放性创新行为的载体,必须创造越来越多的且可以让当地社区创客利用的创客空间。这表明了创客空间建设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大学的创客空间需要开放,另一方面,需要整合社区资源。美国高校在规划学校创客教育的实施时,高度重视与社区创客教育的互联互动,如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商学院创建了一个基于“学习、制造和共享”理念的供社区创客使用的创客实验室。通过创客实验室组织社区创客会议,学生们向社区居民展示、推荐并出售实验成果的数量,是他们课程学习的重要评估基础。此外,休斯敦社区学院利用社区学院的优势和资源,创造出大型的创客空间,为学生和社区成员提供先进的设备来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图书馆创建模式

在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良好,创客空间已成为所有高校图书馆创新的重要方向,如内华达大学建立了一个以图书馆为基础的科学图书馆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区域,并提供包括3D打印机、扫描仪、手持扫描仪和激光切割机在内的各种软件和技术服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完成课程作业,并可以通过这些设备独自或合作开发社会所需的产品模型。

4.校企合作模式

在创客空间的建设中,美国公司为高校创客提供教育技术和相关资源,以支持大学生。与此同时,他们将大学的研究与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促进公司自身的发展,实现了合作共赢。具体的校企合作形式是通过联盟会员制,运行经费由会员企业出资,经费用于媒体实验室研究团队的研究项目。会员有权分享媒体实验室的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并向媒体实验室研究小组提出免费技术咨询服务,他们还可以派遣研究人员常驻媒体实验室。

2015年,以培训娱乐、媒体、科技和艺术专业人士而闻名的福赛大学,开始与美国最大的YouTube视频提供商Maker studios合作,在2015年建立一个整合性创客空间,这个创客空间既包括制作技巧又包括数字故事。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真正专业制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和制作能力。这种创客空间实际上是一个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坚持“真实世界教育”的理念,强调现实世界的体验,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参与创造过程中实现创新的教育目标。

美国高校创客空间相对国内来说发展相对成熟,对于我国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黄河众创空间

黄河众创空间由黄河科技学院组建而成,2015年5月8日,在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大楼四楼的创业苗圃成立。2015年5月20日,包括“黄河众创空间”在内的6个众创空间,成为中国科技部认定的第一批众创空间,也是河南省第一批众创空间。现场展示的海豚系列独轮车、一秒快速折叠电动滑板车等8个创新创业项目充分展现了其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

为了加快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黄河科技大学联合黄河众创空间、二七区人民政府及郑大科技园共同创建了协同创新创业综合体,完成各种创新和创业孵化器全程孵化载体建设。其中,黄河公共空间被定位为国内外教师和学生创新和创业的交流与实践平台,着力建造一个属于师生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另外,依托黄河科技学院的科技园,众创空间进一步加强了开放共享,重点建设了5个主要的子平台:一个是低成本、便捷化公共服务平台,一个是与国内外大学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一个是开放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平台,一个是充足的种子基金和多样化的风险资本投资平台,一个是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平台。

1. 黄河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1)构建了四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由图1可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四个平台组成: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平台、创业辅导平台和微型创业培训平台。

图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每一个平台又由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组成,形成了一个阶梯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中,创业讲座、KAB培训、创业项目路演以及其他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实践项目都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到2014年底,创业团队中约有300个在校学生创业团队。仅2014年,就有13个创业项目得到了科技厅和人社厅的资助,总额达97万元。这都表明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已初见成效,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2)搭建了一体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社交空间与丰富的资源共享空间,黄河众创空间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合作交流平台、风险资本融资平台、技术支持平台等全元素的创业服务体系。学校依托这一平台,建立了“二七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学校政府合作,以实现公共服务的便利,利用黄河科学技术学院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究和开发基地的科学技术支持,实现了创新创业的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平台,依靠国际合作,实现创新资源的强劲积累。目前,该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已获得329项国家专利,其中“F-WHEEL”电动独轮车和其他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

(3)建设了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黄河科技学院和二七区人民政府在郑州市共同建设了一个协同创新创业园区,并建立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工业园区”“人才公寓”和“配套设施”等功能区,形成了“创意—创新—产业”的全链孵化平台。例如,建设属于学生的创客工作室。黄河科技学院为创客群体设置创客工作室,配置高水平电脑、电子元器件等设备。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团队创建的“一秒快速折叠电动滑板”赢得了四项专利。

2.黄河众创空间的运行机制

(1)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机制

黄河众创空间坚持创新创业,为小微企业等提供孵化平台和相关技术,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形成优良的创新创业系统。

第一,成立教育、科技集团,形成集团化办学体制。民办高校的发展和壮大本身就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结果,黄河科技学院为了培养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一直在努力提高民办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因此,众创空间依托于学校的科研与教育资源,构建创新教育集团和创新科技集团,完善其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其中,创新教育集团的构建是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培养方式,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同类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另外,创新科技集团模式则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科研环境和创业环境,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构建,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实现市场转化。

第二,建立协同创新综合体,加快产学研协同机制创新。黄河科技学院打破原有的院系、专业界限,重新按照相关产业与专业方向整合研究机构、产业实体、行业学院等资源,搭建若干个有机融合的研发、产业、教学协同创新综合体。一是,与二七区政府合作,建立以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文化和创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中心的创新创业中心。二是,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成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科技平台,促进先进技术辐射、转移和创新。三是,通过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校企合作等举措,全力助推技术链对接产业链。协同创新综合体作为黄河科技学院一种横向层面的管理机构,对其所辖相关机构具有统一的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学术管理权限,能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配置。

第三,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创业孵化项目。黄河科技学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推动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行列中来。大赛将通过汇集创业要素,如孵化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积极构建“竞赛+创业孵化器”的创业平台。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和活力,并促进创业青年参与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开发新时代的一批创业精英,并建立一批优秀的创业典型,引导更多高质量的创业项目生根发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主要作用,创新创业必须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第一,对接行业标准,确保人才培养标准契合度。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校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引进行业用人标准,建立职业资格认定平台,可开展5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60种行业组织的标准化职业资格考试。近三年来,学生职业资格证通过率平均达到80%以上,同时该校是中国电子学会河南省首个也是唯一的“电子设计工程师认证”点。另外,黄河众创空间在依靠学校,对接学校相关创新创业人才,为创业学生提供配套技术、办公空间等。

第二,建设行业学院,提升人才的职业发展能力。该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入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单位,共同建设行业学院,如与华为联合创办的“黄河科技学院华为网络学院”。华为协助大学在人才标准、教育资源、运营管理、合作联盟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合力打造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第三,共建多元化实战基地,增强人才培养岗位创新能力。该校共有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48个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省级以上教育科研平台。学校已经实行了企业收购、企业引进、校企联合建设等形式,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例如,该校依托建筑学科,与河南路建路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工程检测中心”,是郑州市仅有的7家工程质量检测公司之一;河南省西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驻该校,每年提供工位1500个,企业工程师与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教学相长。

(3)创新创业的科技产业协同机制

根据学校的科研机制和管理模式,以黄河众创空间为依托,学校着力发展科技与产业协同,形成科技支撑创新创业新态势。

第一,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近三年里,该大学获得了243个省级和部级项目,其中包括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此外,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发了8个系列39种新产品,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例如,河南华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的合作项目在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中获得了316万元资助;与安阳凤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太阳能硅片和电池工程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

第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该校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区域产业升级。例如,杨小兰教授主持成果《混沌振动系统制备纳米粉体新技术》,获得201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被企业应用。柴远波博士团队项目《基于河南地区的LTE无线传播模型技术与应用》获批河南省产学研项目,填补了河南省LTE无线传播模型空白,提升了河南移动通信产业地位。

第三,搭建高层次学术平台。该校已获批河南省管理科学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目前已引进博士后7名,获批培养经费及博士后基金项目匹配资助50余万元,被评为2014年度“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因此,依托于学校的高层次学术平台,黄河众创空间能够更好地实现技术上的成长,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

三、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政策建议

上述以美国高校众创空间以及黄河众创空间为例,分析了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关模型,为了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本文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高校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传统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合实践教学,在掌握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的积极作用,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创新突破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与外界达成多方面的合作,让学生在与外界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形成创业意识,从而建立符合自身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跨学科双创实践平台,完善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能够为师生提供创业空间和相关设备,能够建设属于自己的创业工作室。首先,高校要打破学校间以及学校各学院间的壁垒,形成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构建跨学科实践平台。每一门学科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视角,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建立团队,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深度融合,可以激发更多创新思想。其次,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允许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选修跨专业的课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另一方面也给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为跨学科学生建立创业团队提供便利。

(三)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应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利用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财政政策,促进“众创空间”的建设和运行。减少大学中众创空间的设立障碍,为注册提供便利,为大学和大学生提供税收减免,利用政府补贴鼓励创新产品的生产,对机械设备、办公设施、网络软件等予以支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了完成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应成立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以及科技成果的申请、审核、定价及对接相关企业加速成果转化的过程。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平台对全社会开放,面向企业和产业需求,主动解决企业核心技术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以产业需求引领科研产出,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有效联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融合。

(四)实施双创资源融合与共享,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为了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需要实现双创资源的融合与共享。教育、投融资、产业协同、服务咨询等各方资源全力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高校要对接行业标准开设课程,建设实习基地;政府可减免税收、划拨资金等;工商、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等可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校企联盟可以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双创生态体系

高校要加快政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将学生所学专业方向与研究机构、产业实体、行业学院等资源相结合,搭建若干个研发、产业、教学协同创新综合体,使得学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在各方资源的协调配合下,建设双创生态体系。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是产学研的执行主体,政府调控主体,运用宏观调控对产学研深度合作进行调控,要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对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创新牵线搭桥,建设双创生态体系。

猜你喜欢
众创创客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成都值得推荐的20家大型孵化器与众创空间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