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笑含 张丽 王闯 谢雯
在去污区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表示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在对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处理的环节中,发现影响器械清洗质量的关键危害,通过落实干预措施并验证,显著提高器械清洗质量,从而保证后续的消毒和/或灭菌合格,是一种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环节质量控制体系。应用HACCP原理分析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去污间影响器械清洗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改进措施,确保消毒灭菌合格,是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现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去污间应用HACCP体系后复用器械,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未应用HACCP体系的复用器械,进行清洗质量的对比,介绍如下。
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去污间应用HACCP体系后清洗的手术器械40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未应用HACCP体系前清洗的手术器械40件作为参照组。两组所选的器械均是同一种类型的器械,均由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仅采用常规消毒处理流程,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开始实施HACCP体系,具体方法如下。
2.1.1 确定工作流程,进行危害分析,制定HACCP计划表。
2.1.2 确定器械在去污区的处理流程:分类、摆放—酶液浸泡、预处理—超声波预清洗—清洗质量检查—机械装置—清洗程序的设置—清洗效果的监测[1-2]。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判断复用器械在清洗7个处理流程中的危害,分析每个危害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确定器械在去污区处理流程中的危害因素,确定以下关键控制点:(1)分类摆放:平面类器械规律摆放不重叠、轴节类器械串限量摆放:器械数量:短器械串≤18把、长器械串≤23把、管腔器械超声波预清洗后手工清洗、专科器械按器械类别摆放。组长每日4次检查器械分类摆放情况,质检员每日抽查2次[3]。(2)酶液浸泡预处理:酶/水配比为1∶200,水温:30~45℃,浸泡时间:2~5 min[4]。组员每日记录酶液配比浓度、温度、浸泡时间,组长每日2次检查落实情况,质检员每日抽查1次。(3)超声波预清洗:排气:超声清洗机使用前完成2次排气共10分钟,器械完全浸泡在酶液下2 cm[4],水温40~45℃,超声波清洗机随时加盖。组长随时监管[5]。(4)清洗质量检查:每把器械逐一目测进行清洗质量检查。清洗质量不合格器械即时重新处理。包装间每班次记录返洗器械的名称、数量,质检员每日抽查工作流程至少2次。(5)机械装置:装载方式、装载重量及装载盲点;管腔器械无专用装载架,应超声波预清洗后手工清洗消毒[6]。组长随时监管,质检员每日抽查2次。(6)清洗程序设置:主洗(酶洗)时间由3分钟改至5分钟,每班核查酶液配比和酶液批次实际使用剂量。组员每批次记录,组长随时监管,质检员随时抽查。(7)清洗质量监测:安易测机械清洗效果测试卡监测清洗机的清洗效果:各种装载架、各种装载方式、各层装载点的清洗质量监测、ATP生物荧光法定量评估各类器械清洗质量[7]。质检员用安易测测试卡每季度检测一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季度监测一次各类不同器械的清洗质量。
表1 两组器械返洗率、ATP生物荧光定量测试数值达标率
对比两组器械返洗率、ATP生物荧光定量测试数值达标率。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返洗率、ATP生物荧光定量测试数值达标率等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返洗率2.5%,低于参照组的22.5%,达标率100%,高于参照组的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本研究在应用HACCP体系的1年时间内,将影响清洗质量的危害细化为7条,持续落实纠偏措施,进行清洗质量的稳步提高,扭转护士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形成的清洗质量检查是在清洁区包装前完成的传统错误思想,树立去污区组以清洗合格为工作核心的目标,同时有利促进临床科室对使用后器械预处理的落实。CSSD去污区复用器械清洗工作环节主要包括:分类摆放、酶液浸泡预处理、超声波预清洗、清洗质量检查、机械装置、清洗程序设置、清洗效果监测[8]。通过对全自动清洗机的清洗效果监测和器械清洗质量的定量监测,停用5层装载架,延长主洗(酶洗)时间,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实施科学的机械装载,管腔器械改为超声波清洗结合手工清洗以保证质量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
HACCP体系是一种理想的管理工具,其宗旨是将这些影响质量可能发生的危害消除在实施的环节和过程中,是一种前瞻性的追求“零缺陷”的质量保护体系。此管理体系的应用提高了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