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邵燕萍
纸艺活动是我园纸艺特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项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纸作为主要材料而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但是,如何选择纸艺活动的内容是我们一直存在的困惑。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管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盲目模仿别人做过的一些活动,依葫芦画瓢地来开展一遍,而没有深入地领悟,这样的盲从、依从,最终使我们在活动中常常遇到很多问题。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让纸艺活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呢?我在实践和摸索中感悟到:纸艺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或掌握某种纸艺技能,而在于将重点放在纸艺活动内容的来源上。下面我就结合我班幼儿自发开展的纸艺连环画《疯狂动物城》的创作,进行粗浅的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教育契机,但我们往往视而不见或简单处置,忽视了幼儿自身情况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我们不是常说“兴趣是活动最好的切入口”吗?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片段一:前一段时间,有一部名叫《疯狂动物城》的动画电影超级火爆,吸引了班级里很多幼儿前去观看。幼儿被这部电影中生动的故事情节、经典的美式幽默以及逼真的人型动物世界深深吸引了。一时间,《疯狂动物城》中的各种角色成了幼儿口中的话题性人物:“我最喜欢小兔子朱迪了,它非常勇敢。”“我喜欢狐狸尼克,它看起来狡猾,其实蛮好的。”“我觉得里面的树懒最好玩,它做事情、讲话真的很慢很慢,太搞笑啦!”
幼儿对《疯狂动物城》的内容和角色如此感兴趣,我觉得正是由于他们好奇的天性使然。在这些年幼、天真的小家伙心目中,动物世界与人类世界一样精彩纷呈。因此,当电影中各种动物角色以逼真、形象的人型轮翻出现时,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抓住了幼儿的眼球。同时,这部电影中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这两个主要角色带幼儿经历了一场完整的悬疑事件,既惊险刺激又幽默搞笑,给幼儿带来满满的正能量。所以,面对这样一部深受幼儿喜爱的电影,作为老师,如何追随幼儿的兴趣,将电影中适合幼儿理解和表现的元素迁移到教育活动中来,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般来说,幼儿关注和关心的以及乐于去做、想要去做的事情就是他们有需求的事情。而在此案例中,幼儿的关注点无非有两个,一是关注《疯狂动物城》中的各个动物角色形象,有的萌,有的酷;二是关注电影中充满悬疑的故事情节,时而惊险,时而搞笑。
片段二:借着电影大热,幼儿都充满兴趣的时候,我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这部电影的喜爱。没想到,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幼儿的一致认同。第二天早上,就有几个幼儿把打印好的动物图片放到了美术区。于是,在游戏时,我看到的是他们在美术区里认真、忙碌的身影,那流畅的线条下呈现出电影中各种动物的形象,如:兔子朱迪、狐狸尼克、牛局长、树懒闪电等等。但仔细一看,这些跃然纸上的手绘动物形象不仅凸显童真与稚气,而且很注重角色着装的细节,这着实让我佩服。
作为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聆听者和推动者,当我发现幼儿对疯狂动物城如此着迷时,我抓住新的教育契机,顺应幼儿的需求,鼓励他们在区域游戏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和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在美术区的自由表达,表现出了他们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是我难以在其他教学活动中见到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活动顺应了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因此,在这种由幼儿自发生成内容的情况下,作为老师就要体现出一个“顺”字,即顺应幼儿的需求。
至于该如何顺呢?我觉得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老师来说,首先是要倾听幼儿的讨论,因为只有学会倾听幼儿才能使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倾听、关注中了解了幼儿,获得第一手材料;在倾听、关注中发现幼儿,分析他们的探索需要。在此基础上,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则应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材料上的帮助,保护他们的探索主动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要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发现儿童的想象力,而后进一步将想象力挖掘出来,让幼儿自由、主动地学习和创造。而正当我在思索着如何将幼儿对“动物城”的这份“疯狂”保持下去,如何引领该活动继续深入展开时,一个契机出现了。
片段三:过了几天,幼儿又不满足于简单地画动物了,而是开始“策划”一场有预谋的“新案件”。我看见美术区的皓宇在专心致志地画礼物店,店门口还有一只可爱的大象,它手里提着礼物,就连脖子上也挂着礼物。我心中一喜,“动物城”里总算要发生点新鲜事了。于是,我假装不明白地问道:“哇,‘动物城’里又开了一家礼物店啦!大象怎么买了这么多礼物呀?”于是,皓宇向我介绍起来:“老师,你真聪明。大象买了礼物是要送给小羊的,因为小羊马上要过生日了。可是,小羊收到礼物后的当天晚上,礼物就被小偷偷走了。”“是吗?原来‘动物城’又有新案件了。知道犯人是谁吗?”“兔子朱迪警官正在调查呢!”“能不能把你编的这个新案件画下来,变成一本连环画呢?”“当然可以,但是连环画怎么做呢?”这时围绕关于连环画的制作话题,我请幼儿进行了讨论,幼儿各抒已见:有的说要有封面,有的说要有页码……最后,我请他们去图书区里找答案,当幼儿拿着图书翻看时,他们找到了制作连环画的方法。
过了一星期,连环画《礼物失踪案》终于完成了,有封面,有内容,有页码。一时间,这本自制、原创、独一无二的连环画在幼儿手里辗转翻阅,非常抢手。在接下来的区域游戏活动中,他们自发地进行着各种版本的连环画创作。
区域游戏赋予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但因为幼儿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往往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出现“胶着”状态。这时,教师就应及时介入,使用合适的策略进行引导,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打开他们探索的思路。这样一来,幼儿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使可能趋于无效或重复的探索活动生发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在引领过程中,观察是活动得以深入开展的首要条件。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寻找幼儿的兴趣生长点,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从他们的经验和兴趣中引申或拓展出更深、更广层次的活动内容。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作用,促使活动得以层层递进,又没有抹杀幼儿的主动性和剥夺幼儿自己进行思维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幼儿也不例外。《纲要》指出:“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片段四:幼儿对这本自己绘制的连环画的喜爱远远不止于此,他们开始向更高难度——纸艺版本的连环画创作发起挑战。由于之前有了绘画的基础,所以幼儿这一次纸艺创作更为得心应手。看着他们用熟练的纸雕方式表现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动物形象和一个个简单却不失生动的场景时,我惊叹于幼儿的心灵手巧,惊叹于他们无限的想象力,更惊叹于他们做事的那份认真与执着。
多种多样的纸材料以及废旧材料刺激着幼儿的感官,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操作中自由选择所需材料,大胆创造着动物城里的各个动物角色及所处的场景。而纸艺版的连环画《疯狂动物城》中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场景都蕴含着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这些美的因素不断撞击着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对美的概念有所认识,进而体验美、感受美,同时激发着幼儿的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
这本独一无二的纸艺版《疯狂动物城》,再次验证了电影向我们传达的一个真理:只要努力尝试,便有无限可能。我们将继续在纸艺园本课程的研究中顺应幼儿的天性,激活幼儿的天赋与潜能,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幼儿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愿望,让艺术浸润每一位幼儿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