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伊尔根觉罗赵宇家谱

2018-08-02 03:26莫凡艺
理论观察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化迁移起源

莫凡艺

摘 要:东北地区驻防在清朝驻防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缺少专门撰写东北地区驻防的志书,因此,其他能获取到的涉及其驻防内容的史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东北地区驻防旗人家谱就是重要史料之一,家谱一直是研究东北驻防的重要信息资源,伊尔根家族作为典型的东北驻防家族,其家谱更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伊尔根觉罗赵氏家族中的一支,伊尔根觉罗赵宇家谱进行探析,从其家谱记载内容结构出发,分析其家族的发源、迁徙、成员任职、通婚及其后代发展情况。

关键词:结构;起源;迁移;任职;子嗣;通婚;汉化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3 — 0070 — 03

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政权肇兴之地,也是八旗满洲驻防的重要地点,历来受清朝统治者所重视。顺治元年至康熙二十二年为东北驻防体制的创立时期,康熙二十三年至咸丰八年为东北驻防体制的充实和完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满族驻防家族,其中就包括伊尔根觉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作为典型的满族姓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其家族分支众多,分布较广,主要分别在东北地区,世居穆溪、嘉木湖、佛阿拉(均在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叶赫(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撒尔湖(今辽宁省抚顺市)、瓦胡纳赫(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雅尔古(辽宁省东部)、乌喇(今吉林省永吉县境)、松花江、哈达(今辽宁省开原市)、长白山等地。伊尔根觉罗所冠汉字姓多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等。东北地区虽然在清朝驻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却未曾向其他地区一样有过系统编修的志书,如镇江地区驻防有《京口八旗志》,广州地区有《驻粤八旗志》等等。然幸好民间藏有一些家谱,有助于了解东北满族驻防情况。徐立艳老师曾经探访过一支居住于于吉林市龙潭区的伊尔根觉罗赵氏后人,并且得到伊尔根觉罗赵氏家族谱单照片,并对其始祖武木普墓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得了宝贵的历史史料〔1〕。笔者在此介绍的是藏于吉林师范大学八旗谱牒博物馆的伊尔根觉罗赵宇家谱〔2〕(实际是一张大谱单),其家族发源于东北地区辽宁省,家谱上记载了本家族的源流、迁移、婚姻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

一、伊尔根觉罗赵宇家谱记录内容结构

从家谱格式上看,该家谱应该属于欧阳修式家谱。据赵宇先生贡献的家谱记载,该家谱于“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八日立祖时照抄修理此谱”。在记录方式和结构上,谱载:“照抄修理家谱按辈上下开列于后”,家族谱单以表格形式展现,家族成员始载于康熙二十四年始祖高高祖多洛红,记录了该家族上上下下八代人的父子亲属关系。家谱所记载的人员共有88人,其中男丁44人,女眷44人。按照世次辈分进行序列,每一横行为一辈人,横行上下为父子关系。在记录内容上,十分简洁明了,没有单独设置例如渊源、家训、移驻、恩荣之类的篇目,每一框内包含家庭成员及其配偶,每位成员旁边大多会记载其官职情况和子嗣情况,家谱中缺少对成员生卒年情况的介绍。该家谱虽以谱单的形式呈现,不如谱书记录内容完备、具体。亦不如其他满族家族家谱那样多的种类,如满族瓜尔佳氏家族家谱有《瓜尔佳氏宗谱书》《正黄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瓜尔佳氏谱书》等〔3〕,也不如满族他塔喇氏家谱记载内容那样的全面详尽,他塔喇氏家谱包括渊源篇、谱图篇、谱表篇、家训篇、移驻篇、祠宇篇、墓图篇等等〔4〕。但这份比较大的家族谱单依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在其家谱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东北地区驻防家族的社会流动性和迁徙状况,对研究东北地区驻防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伊尔根觉罗赵宇家族族源与迁移

家谱表格最上面有载“陈满洲依尔根觉罗哈拉家谱”。所谓“陈满洲”又叫佛满洲,一般把努尔哈赤入关以前编入八旗的满洲成为陈满洲,在清军入关之后被编入八旗的满洲称为“新满洲”。家谱称自家为“陈满洲依尔根觉罗哈拉”说明该支伊尔根觉罗赵氏家族是在努尔哈赤入关前一直驻扎在东北地区,努尔哈赤入关后便从龙入关的。据家谱载,其始祖高高祖“多洛红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都京(今北京)拨盛京(今沈阳)驻防牛庄(在今辽宁省海城市)”。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家族始祖确实随努尔哈赤入关。康熙初年,沙俄借清政府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之机,侵占了我国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多次警告劝阻无效之后,康熙于二十四年率兵亲征,进行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与此同时,加强了东北地区的驻防兵力,把一部分京师旗兵调回东北,巩固东北驻防。这支伊尔根觉罗家族应该就是在此时从京师被调回了东北。其后传至高高祖因官移驻于开原。

家族的迁徙是家族发展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情况,一般会由于家中有人员因调任官职而举家迁移,或者家族为了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发生迁移,也可能是因为其家族子孙繁衍昌盛而另立一支。从家谱记载看,伊尔根觉罗赵宇一族经历八代,共经历过三次迁徙,两次迁坟茔,一次迁徙便是该家族从龙入关,第二次迁徙就是多洛红由都京拨盛京,第三次迁徙是其高高祖因官移驻于开原。以上三次迁徙皆是因为官员的调动。坟茔的迁移,其中一次是从其高曾祖国礼那辈开始坟茔于赵家台北。那时其高曾祖国礼作为领催,在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准噶尔时期,在新疆驻兵,给二等功牌,被委任为防御。笔者猜测,国礼及其后代很可能因为国礼此次出策新疆立功而之后分配到赵家台为官,所以此后这辈坟茔赵家台。这也是典型的因官员调任而进行的家族迁徙。另一次是该家族第五代后人卓兰(汉名赵琳)长子奇克慎一支,后迁坟茔至杨木大屯。这里卓兰共有四子,只有其长子单独迁出坟茔,至于原因为何,史料中并未找到,笔者猜测可能亦如国礼时的军事调配,也可能单纯是个人意愿,至于规避灾祸不太可能,因为只是一支单独迁出。从其长子后代子嗣情况來看,也应该不是其人丁兴盛到可以自立门户的情况。所以,具体此支迁出的原因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依尔根觉罗赵宇家族官员任职及其子嗣情况

该家谱记载的家族成员在所任官职情况如下:奉政大夫1人(卓兰,汉名赵琳),佐领1人(恩荣),骁骑校1人(保安),委官3人(特克慎、哲库诺、恩瑞),领催8人(国礼、哲成额等),兵16人(奇克慎、勒肯额等),以上共30人。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该家族四分之三的男丁都在驻防中任职,除去兵以外,官职在身者14人,大概占了其家族男丁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身居高位者并不是很多,只有其家族第四代的伊尔根觉罗卓兰开始时由文生改就营伍,原来曾任梨树沟边门防御,后又做了个文职散官奉政大夫。就其官职品阶来讲,可以说是其家族中是最高的一位了。除了伊尔根卓兰为典型的文官之外,家族中的其他人多为武官和兵者。东北地区作为战略要地,是兵源供应地,经常由于各地战事而被调拨到全国各地。作为典型的驻防家族,此支伊尔根觉罗赵氏家族为大清驻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前有领催国礼在平定准噶尔时期出策新疆,后又有其第八代恩得之次子福隆阿,恩锦之长子福昌阿,这两位均是在咸丰三年出阵兵中牺牲的,而且牺牲时年纪也不会太大,因为家谱记载这二人皆无子嗣。

清朝统治者对东北地区的教育也非常重视,统治者认为东北地区为驻防要地,教育应为驻防服务,以“国语骑射”根本。所以东北地区在管理上十分封闭,教育长期得不到发展和改良。在伊尔根觉罗赵宇家谱可以看出,除了武官武将和没有任何官职记载之外的家族成员,伊尔根觉罗赵宇家族的八代子孙,只有到了最后一世,第八代的时候,才有显示其子孙参加科举的内容:关于恩锦之三子丁卯,考取了科举,被授予光禄寺署丞。这是其家族唯一记录有关子孙参加科举的情况。

四、依尔根觉罗赵宇家族婚配情况

该家谱男丁共44人,女眷共44人。其中有32名男丁只娶了一房正妻,有6人娶了两房妻子(国礼:两位赵苏氏妻子,六十九:赵田氏和赵关氏,哲成额:妻代氏和妻翟氏,恩明:妻邵氏和妻于氏,依朗阿:妻郭氏和妻代氏,塔名阿:妻屠氏和妻代氏)。有6人没有关于妻室的(恩喜、恩祥、生隆阿、俄隆阿、吉陛、联陛)。有5人没有子嗣的(仸伦、恩福、福隆阿、福昌阿、依朗阿)。在这支家族中大多数的男丁只娶了一房正妻,在当时所处时代,一夫多妻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但这个家族却以一夫一妻居多,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东北驻防旗人的经济条件,经济状况并不像京师旗人那样富足宽裕,不足以支撑一夫多妻的生活水平。在对女性的记录上,只有对始祖高高组多洛红的母亲李氏进行了相对详细的描述“妣李氏,知县李讳之女,知书识字,所诵京卷犹存”。可以看出,这位李氏在家族中有着较高的地位。而对其他的女性只是保留其姓氏,冠以夫姓来记录,并没有对生卒年、家世、民族进行详细的说明。可见,当时清代,妇女地位还是很低的。从家谱所记载内容也可以看出,到了家族第六世才开始对男子的配偶称呼为“妻”。应该是在其家族第六世时,正值雍乾时期,一夫一妻制基本确立,伊尔根觉罗家族中已对妻子的身份也开始正视,虽然家谱中还只是以冠夫姓为名字,但却比之前的记载多了“妻”字开头。当然,其家族中也有家谱中显示无妻但却依然有子嗣的男性,如第七辈的恩熹和恩锦等人,可以看出,虽然其家族家谱记录中一夫一妻家庭占绝大多数,但仍也可能是有些人除正妻以外的妾室并没有记入家谱中,但其子嗣还是被家族所认可的,可以记入家族族谱中。

在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而创立了八旗制度,先后成立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制度。在八旗子弟的婚姻制度上,满族和蒙古族这对中国北方这两大尚武勇悍民族的长期和好,满族与蒙古族保持了三个世纪的通婚〔5〕。所以,满蒙通婚在清朝是一种时尚,备受推崇。但对于汉族上,旗民是不得通婚的,由于不在旗的汉人居多,所以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清代是禁止满汉通婚的。但这些规定阻挡不了民族间的融合。笔者对其家谱所记载婚嫁情况进行了统计,其嫁娶共44例。其家族妻子的姓氏有关、李、白、贺、苏、宋、田、赵、屠、佟、翟、代、吴、高、毛、董、刘、唐、邵、钱、于、付、任、张、陶、郭、马、萧。这些姓氏中有典型的满族汉化姓氏,例如关姓、佟姓、赵姓等等,证明其满满联姻的例子。其次该支伊尔根觉罗赵氏家族作为典型的发源于东北的满族家庭,由于其地理位置与蒙古较近,所以与蒙古族旗人往来自然十分密切,加之清朝在政策上也鼓励满蒙联姻。在该家谱中,笔者查证,该家族中与代姓通婚的频率是所有家族中最高的有5例,而我们都知道,代姓是典型的蒙姓汉化的姓氏,再加上多洛红母亲一辈的达子太太这位典型的蒙古族妻室,这足以说明在该家族中满蒙联姻是十分受欢迎的。此外,也不乏汉姓妻室,例如刘姓、张姓、宋姓、李姓等等。包括家谱记载最早的多洛红母亲一辈的李氏,可以看出,该家族在很早就已经有满汉通婚的先例了,所以后代满汉通婚也绝不会占少数。总之,从这些姓氏可以看出,这支满族家族在配偶民族的选择上是十分宽限和自由的。

五、依尔根觉罗赵宇家族文化特征

在乾隆帝时期,满人已经融入到汉族文化中去,使得清朝统治者担心族人忘记满族自身的传统文化,失其根本,因此乾隆皇帝时期坚持贯彻国语骑射。乾隆六年,乾隆皇帝提出:“满洲素习,原以演习弓马骑射为要,而清语尤为本务,断不可废……”〔6〕即使是这样,满语还是式微了。伊尔根觉罗赵宇家谱就全部是由汉字进行记录的,沒有用到一字满文。家谱是于光绪时期照抄修编的,那么可能在康乾时期该族家谱就已经开始编纂了,可以看出在那个时期东北地区汉字已经在驻防旗人中得到认可和使用。但该家族有一个特点,家谱虽为汉字进行书写记录,名字方面却一直延续着满族命名的习惯,只有伊尔根卓兰一人有了明确的汉文名字,汉名字为赵琳。其他人很明显只是汉译的满文名字。在名字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卓兰孙子勒肯额共生了七个孩子,其中三个孩改掉了自己遵从辈分的名字,而改成了与之毫不相关的名字,如其四子恩瑞改成了克什得,五子恩庆改成了庆德,六子恩明改成了明泰。其第七子却没有改过名字的记录,至于为何此三人如此修改,有可能后期家族成员遵守字辈的习俗已经没有那么严格,可以随心意修改,也有可能不是出于自身意愿被人强制修改的,各种原因还有待于深入的调查和探讨。以上这些都体现出了满汉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促进了彼此共同的发展。

总之,此家谱记录虽简略,但大体反映了东北满族驻防情形,家族的源流与迁移情况,体现了家族婚配状况、文化特征,从总体看,此家谱再现了满族驻防家谱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多民族融合的见证。家谱中对家庭成员名字、官职、官员调配等方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清朝时期东北地区文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最后,该家谱所记录内容虽然不是很详尽,其中必然也是有所遗漏和忘记录入的家庭成员及其事迹,还有待于更多的史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徐立艳.吉林满族伊尔根觉罗赵氏谱单初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06).

〔2〕吉林师范大学大学满族家谱博物馆藏.依尔根觉罗赵宇家谱.

〔3〕孙明.清代东北满洲旗人家谱的编纂〔J〕.历史档案,2015,(02):15.

〔4〕杜家骥.《他塔喇氏家谱》及其所反映的清代东北驻防旗人家族〔J〕.东北史地,2006,(03).

〔5〕杜家骥.清朝的满蒙联姻〔J〕.历史教学,2001,(06):05.

〔6〕杜家骥.清朝的满蒙联姻〔J〕.历史教学,2001,(06):05.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汉化迁移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汉化”产权保险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汉化及新变化
软件汉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