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2018-08-02 10:17郝云利
祖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郝云利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其开始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选择新型教学法,即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而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对此,本文就对小学数教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问情境 创设

0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其在教学中要想能够创设出有效问题,其首先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能够注重小学在数学思维上的发展。在给学生创设问题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对知识生活积累。进而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在主体认知的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照本宣科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的使用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数学学习特点以及数学认知水平等,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理解、内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其数学学习兴趣会下降。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所以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将创设情境作为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一般需要从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入手。因为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学生在有限的数学认知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诸多问题,以此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扭转“学数学无用”这一偏见。“方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变,但是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数学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加之方程内容极具抽象性,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方程的意义”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其探究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天平图片,然后询问学生这是什么?指针指向中间说明什么?托盘的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如此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以上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立足经验,在课堂中能够体现学生的童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有效问情境时,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在此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和认知上的激发,因而在情境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进行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对教师所对内容的创设出的兴趣点明显不同。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更喜欢“寓教于乐”,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对自身周围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際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来进行。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关于百分数的内容时,其可以个针对下述问题进行创设,即,桌子上分别有甲乙两杯相同数量的水,水杯容量相同。在甲杯放人半勺糖,在乙杯中也加入一勺糖,试问学生哪个被子中的水更甜。在这种问题的情境创设上,教师可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进行。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际中对学生进行演示,然后在让学生品尝。得出结论,即相同的水量,放糖多的水更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将学使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而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三、设计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中,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这时,教师就能够根据该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故事情境。在此故事情境中,教师要能够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积极主动的解决相关问题。进而能够更好的幫助学生培养学生数学上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这节内容时,其就需要结合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讲相关的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经过各种磨难,需要靠其智慧去解决。当师徒去化缘时,需要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在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在黑板上给学生提出故事中的计算题,即30×5;45×7;25×8等。在写出问题后,然后在告诉学生,如果要让师徒四人成功化缘,则需要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对问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的掌握这节知识。

四、通过实践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实践能够证明真理,因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问题情境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中,学生通过实践参与能够更好的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撒上提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时,其以先让学生利用相关教具挑出需要用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其中,要能够让学生发现这两种图形所具有的特点。在使其有较好的认识之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语

综合上述得出,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教学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在这方面要能够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其不仅更好的保证了教师教学课堂气氛的生动和活跃,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能够更好的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首先就要改变其传统的而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对于如何合理的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则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即立足经验,在课堂中能够体现学生的童趣、设计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通过实践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等。通过这这几个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综合能力,进而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木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05).

[2]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36).

(作者单位:山东省兰陵县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成为后方:江西小三线的创设及其初步影响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