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唐永旺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好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优秀的教学语言能够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其领会知识要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教师——讲课时东念一段,西念一段,如同催眠曲,课堂气氛沉闷。处在这样的课堂中的学生除非有很强的自制力,否则很难认真听课,学习效果自然无从谈起。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真正运用好课堂教学语言,导致自己的课堂缺乏吸引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学语言的问题。
课堂教学不仅是博大的科学,也是优雅的艺术,是严谨的科学性和别致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教学语言,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把握思维的逻辑性,体现教学内容的条理性
逻辑性是指教学语言首先要符合语言的逻辑规律特点,其次要符合所教授课程的逻辑结构,再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做到语言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层次明晰、重点明确,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和论证性,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出所授课程教学内容的条理性。
优秀教師的教学语言一般都有组织严密的思维逻辑。教学语言的特点是依靠语言表述的逻辑力量,通过简短明快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语气和轻重缓急的语调,体现教材本身和授课内容的条理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也就是说,任何学科都得运用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来思考和表达其研究对象。因此,教师必须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判断,严密地推理,运用一般的或特定的逻辑方法,把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二、把握用词的尖准性,体现教学内容的严密性
尖准性是课堂教学语言遣词造句上的微观特性。所谓尖准性,指的是教学语言鲜明、确定、恰当、含义准确,教学语言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尖准性。
“尖”的首要含义是要“少”,稳准狠地抓住要点并带动全部知识点。教师讲的内容太多、太杂,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听过之后,完全掌握的可能性不大。换句话说,就是重点不突出。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要点。“尖”的第二个意思是:重点知识上能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在结构上有锐利的锋芒。“准”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关键核心和重点,二是要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提高个人驾驭知识的能力,能够居高临下,对所教知识要有准确的分析,分清主次,把握住重点和难点,把时间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做到一理通百理晓。
三、把握阐述的生动性,体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生动的教学语言必定是有感染力的,只有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成为成功的教学语言。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应具有吸引力,能够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精神振奋,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吸水”的效应。
要想充分展示形象,非用生动的语言不可。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表露感情,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并认真倾听。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语言的表达形式要多种多样、活泼新颖,其次语言的表达内容要严谨准确且活灵活现,列举实例、分析问题、总结主题,都要有生动性。只有通过这些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需要的是朴素、自然的语言,就是以浅显通俗、明白易懂的话语形式来表达深刻和专业的学问。教学语言需要形象化,形象的东西是生动性的必备要素,比抽象的描述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年的教学调研表明,形象化的信息是人们普遍乐于接受的,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信息。教学语言需要充满真挚的感情,用来引导、带动学生产生共鸣,并受到感染,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四、把握内涵的创造性,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最尊崇的是教师深刻的思想、超强的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学生需要的是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要想体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努力把握教学语言的内涵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
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或者教学口才,不仅仅只存在于个人高超巧妙的表达形式中。教师要根据自身储备的丰富知识,利用机敏的话语和应变语言,充足的语言感染力和表现力,独特地传授课堂知识,同时还要能够通过深刻富有独创性的话语风格展现讲课内涵。一般来说,这种内涵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展思维。优秀教学语言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教师教学时的传道授业,而且还表现在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从而天衣无缝地把课堂教学的授课实践升华到新高度和新境界,把教书和育人完美地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五、把握方式的启发性,体现教学内容的深刻性
大学教学不仅在于“获知”,而且在于“增智”。智力是能主动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教学语言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声,能否拨动学生的心弦,能否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师能运用启发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吸引学生重视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活力和进取创新精神等。
启发性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学生所熟知的生动事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努力做到让教学语言“奋其志”“激其情”“发其智”“引其疑”“启其思”“广其知”“添其翼”“炼其毅”“倡其辩”“授其法”“增其识”,开启学生探索发现的智慧大门,激活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对创新的渴望,使其快速领会和理解知识的特点和根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连串紧紧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启发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从观念到实践,是一个质的飞跃,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语言,而教学语言是没有固定套路和模式的,唯有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磨炼达到口随心愿,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对教学思路及理念的考量及领悟。教育事业需要教育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并坚持不懈地奋斗,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百倍的信心,付出百倍的努力,真正掌握好教学语言艺术,提升教学效果。
责编: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