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油精神的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2018-08-02 06:00代莉莎刘凌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研究生

代莉莎 刘凌

摘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研究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肩负着国家建设发展的历史使命。本文立足于研究生社会主研究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分析研究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以石油精神教育为切入点,结合价值认同规律,对深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石油精神;研究生;核心價值;培养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研究生作为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国家建设发展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高校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研究生群体把个人的知识文化转化为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对研究生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引领、践行等方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实践效果,笔者面向学校研究生做了“高校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研”的网络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43%的研究生已经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够用其指导行动;100%的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持积极的认可态度;99.61%的研究生愿意参加支教、助老等志愿公益活动,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能够选择维护集体利益,对学术失范行为表示不参与、不支持。

由此可见,学校绝大多数研究生都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热衷公益事业,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观念较强。但从问卷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目前研究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新闻媒体、报告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导师教育的作用不足;面对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只有29.13%的研究生愿意参加,65.75%的学生选择视自己就业情况而定:在对实现人生价值标准的判断上,56.3%的研究生选择以社会贡献大小为标准,33.46%的研究生选择以能否实现个人理想为标准:影响择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前景、岗位薪资待遇和单位地理位置。

从总体上分析,目前学校研究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存在导师作用发挥不够、价值取向趋于多元、价值观念内化不够等典型问题,部分研究生在人生价值选择上更为关注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缺乏当代青年应具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二、用石油精神深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2016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的重要批示。石油精神是几代石油人在为国分忧、为油而战的实践中凝聚和传承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石油行业的具体体现。因此作为石油特色鲜明的行业院校,把弘扬石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用石油精神深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石油石化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要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将其与高校的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相结合,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石油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的艰苦创业时期,在石油工业发展壮大和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其展现出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内涵是几代石油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度契合,是石油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符合石油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石油院校的研究生,未来大多还是会从事石油相关的职业。要在工作环境艰苦的石油行业有所作为,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精神。因此,高校应充分挖掘石油精神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职业角色认同,培养敬业精神,树立行业自信,从而更好地胜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国家能源战略和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符合新时代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方向

目前,学校研究生大多是“95后”的独生子女,绝大多数没有工作经历,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自主意识较强,对事物认知多数来源于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对传统说教和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因此,要用石油精神作载体,通过讲述石油故事,弘扬石油精神,使学生正确认识石油行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坚定他们投身石油、献身石油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认同,从而更加积极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用石油精神深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87.4%的研究生入学前没有工作经历,且有近半数生源来自于非石油院校,他们对石油工业发展进程和行业文化并不了解,也不清楚石油精神的具体内涵和时代价值。因此,要用石油精神深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学习石油文化为基础,通过广泛弘扬石油精神,引导学生践行石油精神。

(一)学习石油文化,培育石油情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石油院校,近65年的不平凡的发展历史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因此,在研究生入学教育阶段,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陈列馆、观看石油教育纪录片、举办石油文化讲座等途径,让学生对石油文化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接下来的学习阶段,可以利用科研项目交流和专业硕士入企实习等校外平台,组织研究生走进石油企业,走近石油工人,了解石油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和重要社会地位,提升研究生专业技术水平,锤炼素质品质,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感悟石油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弘扬石油精神,传播石油文化

开展石油精神教育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开展石油文化宣传周、“我的梦,石油梦,学子心”宣讲、中国石油文化论坛、石油文化作品征集等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石油精神,传递石油文化。同时,推动石油企业暑期社会实践和石油装备展志愿服务工作建设,组织学生奔赴油田企业和技术前沿,领略石油精神的时代价值,把石油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和石油科技前沿技术带回校园,让身边的同学了解石油企业的优秀文化和石油行业的前沿技术,传播石油文化内涵。

(三)践行石油精神,献身石油工业

近年,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学校研究生毕业时赴石油石化公司的比例有所降低。为正确引导石油学子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学校需要加强与石油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邀请著名企业家、石油行业优秀榜样和优秀校友回校做报告,培养研究生们献身石油事业的理想与热情,同时,在毕业阶段开展“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行业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践行石油精神,努力成为石油石化行业的中坚力量。

(四)发挥两大群体育人作用

首先,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有石油行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对石油精神有深入的认识和总结,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经常性地、潜移默化地融入石油精神教育,并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心理共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动科学理论走进群众的重要途径,通过同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讲好石油故事,思考石油精神,收获更深层次的影响力。

责编:黎明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