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云召 宓慧菁 于燕光 钱红 王麒麟
摘要:在天津地区开展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下的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15年10月从福建引进黄姑鱼亲鱼,经过车间越冬培育及强化培养,2016年4月开展人工育苗。经40d培育,获得体长约3~3.5cm的苗种36万尾,幼苗成活率为30.4%。
关键词:黄姑鱼;全人工繁育;工厂化循环水 中图分类号:S965.199 文献识别码:A
黄姑鱼(Nibeaalbiflora),俗名铜罗鱼、黄姑子,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温度适应范围8~33℃,盐度适应范围10‰~40‰,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海区,其中渤海和黄海都有产卵场。黄姑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黄渤海海域海洋渔业捕捞的主要经济品种。由于近些年受到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等原因,尤其是渤海海区的产卵场破坏严重,渔业资源逐年減少,目前,在渤海海区已经很少能见到黄姑鱼的踪迹,通过人工放流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恢复势在必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科技人员对黄姑鱼进行了人工繁育、养殖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雷霁霖,陈超等于1987年开展育苗研究并完成人工育苗。人工繁育和育苗获得初步成功后,对黄姑鱼的早期发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促进育苗技术的发展。目前,黄姑鱼的人工繁育、养殖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对其组织形态学和生理学实验研究的进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养殖技术的发展。黄姑鱼是天津地区本土品种,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近些年天津沿海围海造地使自然产卵场遭到破坏,加之渔民过度捕捞及环境恶化,黄姑鱼已难见踪迹。在天津地区开展黄姑鱼的人工繁育研究,培育优良品质的苗种,用以增殖放流,对种群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与时间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与天津市兴盛海淡水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作,场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付庄村,有丰富的卤水、淡水和地热水资源,可根据养殖用水的不同需求配置不同温度和盐度。黄姑鱼亲鱼于2015年10月由福建引进,雌雄各25尾,体重0.75~1.0kg之间。亲鱼培育水温在20~23℃,盐度26‰~30‰,溶氧6~8mg/L,自然光线。
1.2设施
养殖车间为循环水车间,车间为暗光,以日光灯调节光照,育苗池规格6.0m×5.5m×1.0m。循环水系统主要由育苗池、微滤机、泡沫分离池、生物滤池、紫外杀毒系统、增氧设备、温控系统等组成。车间单独设有轮虫暂养池、卤虫孵化桶、升温锅炉、配水池及常用育苗工具等。
1.3亲鱼培育
1.3.1越冬培育 黄姑鱼为暖水性鱼类,长时间处于温度低于8℃的水中就会出现死亡。本试验中采用循环水系统培育亲鱼,可保持稳定的适温环境,本试验中越冬期间水温为18℃。越冬过程中主要投喂冰鲜杂鱼,每天投喂1次,注意观察摄食及游泳状态,及时发现病害。
1.3.2亲鱼育肥 2016年2月份开始进入亲鱼育肥阶段,采用温度、光照和营养3个方面的措施促进性腺发育。用温控系统升温,每5d升1℃,升温至22℃。调整日光灯,光照强度控制范围为50~1001x,育苗池光照保护均匀照射,无死角。增加投喂次数,每天两次,主要投喂冰鲜鱼虾,适当投喂活体饵料,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促进亲鱼体质和性腺发育。培育期间,定期观察性腺发育情况。
1.4产卵授精
4月份开始,黄姑鱼亲鱼性腺发育已经基本成熟,个别亲鱼开始出现“咕咕”的叫声。选择性腺发育良好、腹部膨大的亲鱼作为催产对象。雄鱼性腺成熟的标志为:挤压腹部时,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鱼性腺成熟的标志为:腹部膨大,生殖孔红肿且有外突现象。选取性腺成熟的雌雄亲鱼各20尾。
将亲鱼麻醉,从胸鳍基部注射催产剂,催产剂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G)两种激素按比例混合。雌鱼注射量:LRH-A2 1.2~2μg/kg鱼和HGG120~180IU/kg鱼,雄鱼减半,保持弱光、安静的环境,28~30h后开始产卵,产卵结束后收集受精卵。
1.5集卵与孵化
产卵结束后,使用80目网兜收集受精卵,将收集的受精卵用10mg/L的聚维酮碘浸泡消毒5min,分离上浮卵,去除杂质。消毒完成后将受精卵洗净后放入孵化池,水温22℃,盐度26‰~28‰,微气曝气,经过25h孵化幼苗破膜。
1.6幼苗培育
初孵仔鱼第三天开始投喂轮虫,水体中加鲜活小球藻,保持水色微绿。每天投喂轮虫2~3次,投喂量及小球藻用量根据实际摄食情况而定。仔鱼开口后5天摄食量开始增加,适当增加换水量。仔鱼开口后第18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轮虫为辅,逐渐减少轮虫投喂。每天1个换水量,根据池底情况吸底清污,保持池底干净。第25天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清池吸底2天一次,换水量加大,保持水质稳定。第28天停止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已完成转料过程。同时根据幼苗发育增加饲料粒径。第40天,测得大部分苗种平均体长区间为3~3.5cm。
2结果
2.1亲鱼培育成活率
在本次试验中,亲鱼选用工厂化循环水设施培育,在越冬管理和育肥培育均在室内池进行,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试验共计引进黄姑鱼亲鱼50尾,越冬阶段存活47尾,存活率为94%;越冬后进行育肥培育,到产卵时存活42尾,体重1500~2000g,存活率为91%(见表1)。
2.2产卵、孵化及幼苗培育
选取性腺发育成熟的雌性个体各10尾,人工催产,共产卵220万粒,去除杂质,获得受精卵172万粒,受精率为78.1%。收集受精卵,消毒后放入孵化池内孵化,25h破膜,收获初孵仔鱼118.5万尾,孵化率大约为68.8%。培育至全长3~3.5cm幼苗36万尾,成活率为30.4%(见表2)。
3討论
3.1培育亲鱼
亲鱼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质量。本试验中引进的亲鱼为从福建引进的人工养殖的成熟个体,经过长时间的人工养殖,能够更好的适应室内水泥池的养殖模式,经过长途运输,亲鱼的品质不会受到影响。
天津地区有独特的地热资源,在亲鱼越冬期间保证适宜的温度,保持亲鱼的活力及营养供应,完善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够为亲鱼培育提供稳定的水质环境,更有利于过冬和亲鱼育肥阶段的培育。本试验中,越冬培育水温及投喂都要高于史会来在浙江开展的研究,94%的越冬培育成活率也要高于其87.5%的成活率。
亲鱼饲料以配合饲料和优质野杂鱼为主,强化培育期间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性腺发育。
3.2控制育苗关键环节
在幼苗培育过程中,掌控好关键环节可获得更多更优质的苗种。
第一是选择优质的开口饵料。轮虫作为一种优质鲜活饵料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鲜活的轮虫,尤其是经过藻类强化营养的轮虫,可以作为开口饵料为幼苗的发育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刚开口的幼苗由于摄食量小,可以适当增加投喂次数,保证幼苗有足够的饵料。随着幼苗的增长可以增加饵料的种类,包括卤虫的无节幼体、桡足类、各种规格的卤虫等,以满足其生长的需求。天津地区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有助于苗种培育。
第二是配合饲料驯化。配合饲料具有来源稳定、营养丰富的特点,是大规模育苗及养殖的首选。柴学军在日本黄姑鱼育苗中发现,使用配合饲料的育苗规格整齐,健康活泼,相互残杀少。但配合饲料驯化是幼苗培育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要选择优质的配合饲料,同时以鲜活饵料加以辅助,减少由于饲料驯化期摄食减少而造成的损失。本试验中,黄姑鱼幼苗从天然饵料向配合饲料驯化培育期间有较高的死亡率,在幼苗适应配合饲料后死亡逐渐减少,此结果与楼宝的实验相一致。
第三是自残问题。因规格差异造成的自残现象在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黄姑鱼仔稚鱼生长至体长2~5cm时容易出现自残现象,表现为小个体苗种体表被咬伤造成感染,大个体吞咽小个体时被卡死等。针对这一情况,按规格及时分苗,减少养殖密度,可减少损失。其次饥饿也会造成鱼苗自残,在工厂化集约型养殖模式中,由于饵料供应不足,也会引起幼苗的相互残食,适当增加投喂量及投喂次数,也可减少损失。同时,淞江鲈、漠斑牙鲆、暗纹东方纯等在苗种繁育中均发现自残现象,主要原因是规格差异,在饥饿条件下尤其明显,预防措施也是及时分苗,保证投喂。
试验证明,在天津地区开展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是可行的,其独特的地热资源在亲鱼越冬培育中具有一定优势,丰富的饵料资源有助于前期苗种培育,随着生产工艺改进可进一步提高苗种成活率。同时,在幼苗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对水体中溶氧耐受力较低,不耐低氧,但具体对溶氧要求还需通过进一步试验加以验证。
(收稿日期: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