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检验危急值跨院协同信息化管理机制应用

2018-08-02 02:03华孙英徐炜新
中国医院 2018年7期
关键词:集约化服务中心报告

■ 华孙英 徐炜新

近年来,为保障在区域内将协同医疗、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制度等医改重要方案的有效落实,将区域内的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大力整合提升,上海市嘉定区先后逐步建立了区域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超声诊断中心等一系列区域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嘉定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并于2017年1月1日正式运行,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区域内医学检验服务能力实现资源优化共享和效率提升及减少重复检验和在区域内解决检验结果互认等问题。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检验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上下联动中发现检验危急值的有效管理是确保整个体系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课题之一。

1 集约化区域检验中心中检验危急值管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1 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统一问题

在集约化区域检验中心建立之前,原有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和检验中心承建的依托单位(区中心医院)在各自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患者安全解决方案评估(2011)[1]、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2]、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2)(2013)[4]和《全国临床检验规程》(第4版)[5]等有关制度、行业标准及相关文件中的内容,制定出了各自单位的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

在检验中心正式运行之初,笔者收集了所有16所单位在用版本的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发现除了各自的管理流程存在不同以外,最突出的问题便是检验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各个报告项目确认为危急值的结果范围存在较多差异。而检验中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最大的特点便是跨院协同管理,所以制定和形成统一的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实现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报告范围、报告流程的三“统一”是确保检验中心对检验危急值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基础。

1.2 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通过调查发现,16所单位中的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危急值记录均采用纸质记录存档,无法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中调阅上报记录并进行分析汇总。而手工纸质记录的准确性显然要逊色于电子存档。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部分手工纸质记录中出现了例如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采样地点(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分中心)等几个方面的错误或缺失,此类缺陷均是造成医疗隐患的潜在风险点。

调查同时也发现在上报途径中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情况方面更是存在明显差距,如区中心医院已经实现了检验危急值电话、手机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和LISHIS一整套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多渠道平行上报的工作模式,而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处于电话报告的单渠道报告模式。而电话渠道最为显著的弊端便是非实时在线,造成报告及时性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从区中心医院提供的相关数据来看,SMS渠道的及时性显著高于电话渠道[6]。

1.3 工作机制缺失

调查发现部分单位的检验危急值管理中仅实现了实验室和医政部门或护理部门的对接,与临床医生无任何有效沟通途径,未能建立一个囊括医、护、技、管等涉及各个检验危急值结果报告、记录、使用、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

临床医生作为检验危急值的最终使用者应享有对于检验危急值项目设置、报告范围、报告途径等的充分建议权,实验室一方的闭门造车或医政管理部门一刀切的指令性颁布执行均是未经实践检验的不科学方案。

2 区域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检验危急值跨院协同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2.1 区域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和报告范围统一设置

检验中心与各检验标本送检单位的医政部门、部分临床医生和实验室经过多次协调商议后,制定出检验危急值报告项目与报告范围(2017版)。

2.2 信息化管理平台构成

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的基础建立了以区域LIS为中心,并嵌入式整合HIS、手机短信及微信工作群等其他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一套检验危急值跨院协同信息化管理机制。

嘉定区医学检验中心检验危急值报告信息化技术管理平台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LIS:设置危急值提示与网络直报功能,并能进行危急值上报情况的统计汇总;(2)HIS:设置危急值提示功能;(3)SMS:发送危急值提醒短信到开单医生的手机上;(4)微信:建立包括检验中心和各检验标本送检单位检验科负责人员在内的微信工作群,用于危急值报告的传送和追踪。

2.3 工作流程

涵盖医、护、技、管等多个部门的区域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检验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流程见图1。

2.4 检验危急值跨院协同信息化管理机制的评价和监控指标

2.4.1 危急值项目与报告范围设置的评价。每个年度向各服务单位发放相关调查问卷,经讨论后决定要调整的内容依托《嘉定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服务手册》发布执行。

图1 区域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检验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流程

2.4.2 检验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评价。统计检验危急值报告发出后的接收间隔时间、实验室与临床间危急值记录的一致性。

2.4.3 追踪效率评价。统计检验危急值报告发出后收到送检单位检验科临床已收到报告的确认电话回复间隔时间、确认微信回复间隔时间、送检单位检验科的24小时回复率。

3 应用成效

区域性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在危急值上报流程、项目与报告范围的设置方面,与各送检单位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互动,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建议,并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了临床满意度。

3.1 检验危急值报告执行情况评价

检验危急值报告信息化技术管理平台运用后,LIS-HIS、SMS、微信等信息化报告途径与未运用前电话单一报告途径比较,SMS、微信2个途径报告均明显改善了报告的及时性。此外,LIS-HIS、SMS、微信的上报途径获得的报告内容与检验中心发出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达到了100%。

3.2 追踪效率的监控评价

检验危急值报告信息化技术管理平台运用后,微信工作群的追踪途径与电话追踪途径比较,微信工作群的追踪途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提升,故在微信工作群追踪途径的工作机制运转成熟后,从2017年10月开始取消了电话追踪途径的运用。

4 展望

区域检验中心作为上海市嘉定区多个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之一,相较于其他中心在运行和质量监控方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控制的环节多,尤其由于各项工作是跨院开展的,更是将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链条大大的延长了。

本次检验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建立后采用的工作机制运行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既提升了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又建立了跨院的检验危急值报告追踪管理的闭环工作机制。当然,LIS和HIS的对接提醒运用效率还有待提高,需要检验中心各方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HIS与HIS之间、HIS与LIS等各个子系统间全渠道的信息传递,以进一步提升危急值管理效率。

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作为新医改背景下有效推动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下沉社区而又不降低其享用检查检验服务水平的一次探索尝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信通过一系列工作机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望成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在区域内有效落实的一个有力抓手。

猜你喜欢
集约化服务中心报告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