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玉 潘 宇 杨亚平 詹 臻 张军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癌性不全性肠梗阻(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1〕。不全性肠道梗阻的总病死率为8%~13%,且目前尚无可以阻止其形成的方法〔2〕。多数腹腔肿瘤(肠癌、胃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患者至疾病晚期,都可能出现MBO,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常见的西医治疗MBO的手段有手术、支架介入、药物及姑息治疗等,中医在MBO的治疗方面有其特色。本文采用平胃散及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晚期MBO获得一定疗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患者,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68岁。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②卡氏评分>30分,预计生存时间>1个月;③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减少等症状,查体可见肠鸣音亢进或减弱;④立位腹部X线片证实为不全性肠梗阻;⑤经反复治疗效果差,无继续化疗条件或不愿继续化疗,自愿口服中药;⑥中医辨证。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②卡氏评分<30分,预计生存时间<1个月;③明确诊断为完全性肠梗阻,需禁食、胃肠减压并不能口服中药患者;④西医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有明确疗效并且愿意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⑤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最终入选病例80例均为腹水患者,其中结、直肠癌36例,胃癌28例,卵巢癌12例,子宫内膜癌4例;男32例,女48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20±5.45)岁;单纯平胃散治疗组(治疗组1)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30±4.68)岁;单纯中药敷脐治疗组(治疗组2)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70±3.84)岁;平胃散合并中药敷脐治疗组(治疗组3)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8.95±3.69)岁。4组间性别、年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西医对症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有明确感染者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
1.2.2中药治疗 平胃散组成:厚朴10 g,陈皮10 g,枳实10 g,枳壳10 g,生甘草6 g,炮姜6 g,生地15 g,苍术10 g,麦冬10 g,木香10 g,枇杷叶10 g,炒谷芽10 g,炒麦芽10 g,茯苓皮20 g,南沙参15 g,焦神曲10 g,生山楂30 g,槟榔10 g,地骷髅15 g。经江苏省中医院住院中药房煎药机统一浓煎为200 ml,每次口服100 ml,每日2次。中药敷脐药物组成:芒硝 5 g。将芒硝打粉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持续24 h。
1.2.3用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1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胃散口服;治疗组2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治疗;治疗组3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平胃散口服加中药敷脐治疗。1 w为1个疗程,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观察
1.3.1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排气、排便,体温、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显效:腹痛减轻,恢复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体温、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有效:腹痛减轻,有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体温、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体温、血常规、血液生化、腹部X线影像均无改善,甚或加重。
1.3.2梗阻症状评分 采用等级评分法,见表1。显效:梗阻症状完全缓解,恢复正常的排气排便,或治疗后评分增长≥8分;有效:梗阻症状部分缓解,时有排气和排便,或治疗后评分增长≥4分组<8分;无效:梗阻症状未缓解,无排气或有少量排气,无排便,或治疗后评分增长<4分。
1.3.3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评分标准表,见表2。积分比=(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70%≤积分比<100%,有效30%≤积分比<70%,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表2 症状评分标准表
1.3.4生存质量 根据卡氏评分标准评定,增加≥10分为改善,减少>10分为减退,变化<10分为稳定〔4〕。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四组临床疗效比较 一般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3例,无效17例,有效率15%;治疗组1痊愈、显效均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40%;治疗组2痊愈、显效均0例,有效10例,无效60例,有效率50%;治疗组3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各治疗组;治疗组3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1、治疗组2(P<0.05)。
2.2梗阻症状评分对比 一般治疗组痊愈显效均0例,有效3例,无效17例,有效率15%;治疗组1痊愈、显效均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40%;治疗组2痊愈、显效均0例,中药外敷临床有效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50%;治疗组3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各治疗组,治疗组3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1、治疗组2(P<0.05)。
2.3各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一般治疗组痊愈、显效均0例,有效2例,无效18例,有效率10%;治疗组1痊愈、显效均0例,有效4例,无效16例,有效率20%;治疗组2痊愈、显效均0例,有效4例,无效16例,有效率20%;治疗组3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7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各治疗组,治疗组3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1、治疗组2(P<0.05)。
2.4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组3治疗后卡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5安全性评价 根据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患者治疗后均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远处组织器官的侵犯转移几乎是所有恶性肿瘤至晚期的共同并发症,对于腹腔及盆腔肿瘤而言,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常见并发癌性肠梗阻的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胃癌(30%~40%)〔5〕。不全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前期表现,治疗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许多患者经西医反复对症营养支持、药物(如奥曲肽)抑制肠道分泌及促进胃肠动力治疗后,恶心呕吐、进食困难及大便不通等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效果并不理想。杨贤渊〔6〕运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成功缓解了9例非绞窄性肠梗阻。朱凯等〔1〕研究发现,健脾理气汤能有效提高不全性肠梗阻的治疗效率,同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见,中医药在治疗肠梗阻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平胃散最早见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燥湿和胃的代表方剂,能化宿食、消痰饮。《成方便读》中记载:用苍术辛温燥湿,可散可宣者,为化湿之正药;厚朴苦温,除湿而散满;陈皮辛温,理气而行痰,以佐苍术之不及;甘草中州之药,能补能和,使湿去而土不伤,致于平和也。现代多项研究〔7~10〕表明平胃散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雷其山〔7〕用平胃散治疗特发性胃轻瘫综合征,疗效优于口服莫沙必利。李金昌等〔8~10〕研究证实平胃散有促进肠道蠕动作用。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平胃散中厚朴所含的脂体类及挥发油类物质可以抑制人体胃肠功能的胃酸分泌和胃肠道溃疡等,与枳实联合可提高胃动素水平〔11〕。另一方面,枳实本身可以明显提高胃底平滑肌的张力,促进胃运动,加速胃排空,并可以通过改变小肠的峰电活动,加强小肠平滑肌张力及运动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消化和吸收〔12〕。枳壳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蠕动〔13〕。木香、槟榔具有促胃动力作用〔14,15〕。平胃散中的其他药物可通过保护胃黏膜等方式作用于消化系统〔16~18〕,外敷中药芒硝也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能力〔19〕。
综上所述,平胃散结合中药外用治疗安全可靠,值得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