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郑州市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Ⅰ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导致骨的吸收大于骨的形成,表现为骨量的丢失,微观结构中骨组织的显微结构被破坏,骨基质和骨矿成分比例减少为主要改变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病,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在我国高达59.89%,因为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高达9.6%,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生活[1]。我院采取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郑州市骨科医院住院病人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6例,年龄61~78岁,平均66.5±4.2岁,病程6.0±5.9年;其中患高血压19例、冠心病20例、慢性胃溃疡5例,女性患者绝经年限45~51岁,平均48.2岁,对照组5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7例,年龄62~77岁,平均65.8±3.9岁,病程6.1±5.6年,其中高血压17例,患冠心病2例、患慢性胃溃疡4例,女性患者绝经年限46~52岁,平均49.1岁,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参考WHO推荐的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2];②年龄>60岁;③影像学和骨密度诊断结果相同;④所有患者试验前3个月内未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且自愿配合完成治疗方案;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治疗方案中药物有过敏者;②营养性、先天性及废用性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者;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骨质疏松者;③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④近6个月内连续2周应用双膦酸盐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者;⑤不同意或不能完成研究全过程者。
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强骨胶囊(北京岐黄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粒,国药准字Z20030007,)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1粒,口服,嘱患者维持日常生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快步走运动30 min+负重小燕飞功能锻炼10 min(即双踝各带1 kg沙袋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频率为每周4次,两组治疗均为3个月一个疗程。
骨密度测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部位为股骨颈、第3~5腰椎。通过治疗,患者骨密度(BMD)、骨钙素(BGP)较前明显改善,疼痛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为显效;患者骨密度(BMD)、骨钙素(BGP)较前有所改善,疼痛等症状较前有所缓解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BMD、BGP及疼痛症状未有改善,甚至恶化者为无效。
ODI评分[4],通过评估患者的步行、疼痛强度、社会生活、生活自理、睡眠等9个方面进行评估,计分为0~5分,分值越高,提示功能受限越严重;VAS评分[5],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无痛记为0分,轻度疼痛为0~3分,中度疼痛为4~6分,严重疼痛为7~9分,极度疼痛记为10分。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24 例,有效21 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22例,无效2 例,有效率为96.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GP、BMD、VAS 评分、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GP、BMD 高于对照组,治疗组VAS评分、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BGP、BMD、ODI评分和VAS评分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GP, BMD, ODI score,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导致骨强度及骨量呈现下降趋势,从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而导致骨折的风险提高。作为一种全身性骨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6]。临床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绝经后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骨代谢障碍、形成不足、吸收异常等病理变化,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因雌激素水平的骤降,导致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骨量丧失加快[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痿”、“骨痹”的范畴,老年人主要有肾精不足、肾阳衰败导致骨髓的化源不足,出现下肢无力、骨骼脆弱、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等症状,肾与骨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肾者,其育在骨”、“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因此在治疗上,中医认为应以温补肾阳、补肾填精为主。而强骨胶囊具有壮骨活血、温补肾阳、镇痛的作用,其主要成分骨碎补总黄酮,归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骨、镇痛的功效,动物实验[8]表明:骨碎补总黄酮能提高去卵巢大鼠骨胶原结构的牢固性,增加其骨量,亦有文献[9]表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调节吸收与骨形成偶联的平衡,保持骨形成,调节人体内激素水平的紊乱状态,来维持骨小梁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还具有改善微循环和抗炎的作用。白玉等[10]观察应用强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3治疗120例患者,其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指标效果明显,安全可靠。而我们采用强骨胶囊在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中,患者的VAS 评分、ODI评分较前明显改善。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中,临床有效率为83.3%,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GP、BMD、VAS 评分、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验证了强骨胶囊可以改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9年就提出了运动疗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之一,目前通过运动、饮食调节和补钙三大方式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饮食调节和补钙受认识程度、环境及经济各方面的影响,而运动具有安全、适用范围广、经济、疗效显著的特点,因此运动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起主导作用。运动可改善骨小梁的相对体积,增强骨表面形成参数,抑制骨表面吸收参数,而对于绝经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促进骨形成,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程度,李庆[11]采用太极拳、快步走与瑜伽三种锻炼方法治疗150例绝经后妇女,观察其对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发现锻炼6个月后快步走对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下肢肌肉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有研究[12]表明脑力劳动者其骨密度明显低于体力劳动者,而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运动通过肌肉的机械刺激,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预防骨质疏松。何成奇等[13]采用运动疗法治疗116例骨质疏松伴随腰背疼痛症状的患者,发现运动疗法可促进钙的吸收增加骨量,改善腰背部血循环,缓解腰背部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我们采用快步走运动,结合负重条件下进行小燕飞功能锻炼10 min(即双踝各带1 kg沙袋),配合强骨胶囊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强于单纯口服强骨胶囊的患者,间接证明运动疗法可促进骨的代谢、增加骨密度,可能与运动导致骨骼对骨组织产生特异性变形,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提高了骨的形成率,尤其对于绝经后中老年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骨质的丢失,起到维持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缓解疼痛症状、增加骨密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的并发症,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