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内镜下止血法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研究

2018-08-02 09:10陆军平邓少源林小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电凝内镜病灶

陆军平 邓少源 林小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21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部位,主要因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疾病病变所导致的出血症状,危重急症者临床表现为急性且大量出血[1]。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主要分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包括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撕裂症等),因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血容量明显的减少,会导致周围循环发生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3]。其中,临床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伴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提高,内镜治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内镜下止血法也成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主要有药物喷洒法、药物注射法、钛夹止血法、热凝法止血等,均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有效的控制了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再出血的症状,极大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 2017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2)参加此次研究患者Forrest分级均在Ⅰ~Ⅱ级之间[4-5];(3)参加此次研究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4)经电子胃镜检查均被证实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排除标准:(1)对内镜有禁忌的患者;(2)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患有糖尿病的患者。Ⅰ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7.2)岁;Ⅱ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9岁,平均(47.0±7.0)岁;Ⅲ组男17例及女13例组成,年龄26~69岁,平均(47.5±7.2)岁;Ⅳ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7.2)岁。将参加此次研究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禁食、补液等常规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降低胃内PH值,保护胃黏膜。针对出血量大的患者给予输血措施,将血压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使其生命体征处于稳定。在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在48h内采取电子胃镜止血的措施,利用内镜将胃内的积血抽出,在抽出后使用冰冻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彻底清除胃内的杂物,将视野变得更为清晰。快速的确定出血的部位,并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速度选择相应的止血方法。

1.2.1 Ⅰ组 该组患者采取的止血方法为药物注射止血措施。利用内镜在病变周围1~2cm多点黏膜部位注射肾上腺素溶液(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H61022193),比例为 1:10000,在每一个点的注射剂量约0.5mL,总剂量不超过10mL。

1.2.2 Ⅱ组 该组患者采取的止血方法为钛夹止血措施。利用内镜明确出血点之后,使用钛夹放置器把钛夹通过内镜活检孔道进行释放,在离出血点较近的位置对准出血病灶的两侧,然后使用钛夹钳夹,最后释放出断离钛夹。当出血病灶不再出血后,使用一枚钛夹就可以,夹住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在确定没有出血后结束手术,出血病灶仍有出血的现象时,增加钛夹的数量。

1.2.3 Ⅲ组 该组患者采取的止血方法为止血钳电凝止血措施。通过止血钳夹住出血位置进行电凝止血,每次2~3s,每点视情况可重复2~3次,至出血停止。

1.2.4 Ⅳ组 该组患者采取的止血方法为联合止血。根据患者实际出血部位、速度、原因结合两种止血方法。如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止 血、止血钳电凝止血联合钛夹止血等。

1.3 研究指标[3]

对四组患者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即刻止血:在治疗后出血现象消失,在5min内没有再出血的迹象;再出血:在治疗7d内患者发生呕血、黑便的情况,在复查时大便隐血结果为阳性;有效:在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对胃抽出液进行检查时没有发现咖啡色或血性液体,患者没有出现咯血或黑便的情况,进行内镜复查时结果为没有再出血的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Ⅰ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80.0%、40.0%及60.0%;Ⅱ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75.0%、30.0%及70.0%;Ⅲ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65.0%、35.0%及65.0%;Ⅳ组患者即刻止血、再出血及有效止血分别为100.0%、5.0%及95.0%。Ⅳ组患者即刻止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即刻止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组(P<0.05);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有效止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患者有效止血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组(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n(%)]

3 讨论

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提高,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且具有理想的止血效果[6-8]。在此次研究中针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止血措施,经治疗后发现不同止血措施均具有理想的止血效果,联合止血的方法最为理想。

药物注射使用的是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其比例为1:10000,注射在病灶周围多点黏膜部位,有效的收缩了患者的血管,促使血小板聚集,局部达到了止血的效果。药物注射止血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的优势,但是再出血率比较高[9-11]。药物注射适用于严重或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或表现为范围较广的少量渗血,当单一使用注射药物止血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联合其他方法进行止血。

钛夹止血法通常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主要是利用钛夹在闭合时所产生的机械力把出血血管及周围组织夹紧,将血管进行闭合,截断了血流,最后对创面进行缝合起到止血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是钛夹进行止血,钛夹止血不会对创面或病灶愈合造成影响,另外也不会损伤正常的黏膜。主要适用于出血病灶<2cm、活动性出血、搏动性出血、血管蒂裸露出血等患者[12-13]。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来说使用钛夹止血的方法在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出现坏死的溃疡组织来说很难进行夹闭。

电凝止血方法主要是使用止血钳来进行的[14-15],其止血效果较好,但是在止血过程中对出血灶反复进行热灼,对局部粘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再出血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容易造成粘膜损伤导致穿孔。

联合止血的方法通常用于出血量比较大的患者,根据出血病灶情况选择不同方法的结合。联合止血效果较好,且再出血率较低。

经本次研究证实,不同止血措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均比较好,其中效果最为理想的时联合止血法,主要是因为联合止血法时根据患者实际出血部位、速度、原因从而选择针对性的结合止血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即刻止血及有效止血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再出血发生率。

总而言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止血方法效果均较为理想,内镜下止血具有稳定好、安全性高的优势,而联合止血的再出血率比较低。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手段。

猜你喜欢
电凝内镜病灶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眼内镜的噱头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