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红梅 , 陈丽平
(1.成都市西区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6;2.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川 南充 63700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为临床的常见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是由于患儿的免疫力低下,感染病毒所致[1]。该病患儿的病程较长,可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往,临床上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使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联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好,可缩短其治疗的时间。为此,笔者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成都市西区医院收治的8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成都市西区医院收治的8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将这84例患儿随机分单用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42例患儿。在单用组患儿中,有男23例,女19例;其年龄为9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1.9)岁。在联合组患儿中,有男24例,女18例;其年龄为9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2.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为单用组患儿使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更昔洛韦的用法为:静脉注射,按10 mg/kg的比例用药, 12 h/次,1次/d,连续治疗14 d。为联合组患儿联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进行治疗。更昔洛韦的用法与单用组患儿的用药方法一致。热毒宁的用法为:将0.6~0.8 mL/kg的热毒宁溶解于1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 d。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发热改善的时间、咽喉炎改善的时间、异性淋巴细胞消失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治愈:接受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彻底改善,其体温下降至正常值;有效:接受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体温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值;无效:患儿的临床症无改善或在加重,其体温无明显下降或升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治疗后,在联合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儿有33例,为有效的患儿有7例,为无效的患儿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在单用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儿有21例,为有效的患儿有11例,为无效的患儿有10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2%。联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用组患儿(P<0.05)。
接受治疗后,联合组患儿发热改善的时间为(9.08±4.39)d,其咽喉炎改善的时间为(5.61±1.30)d,其异性淋巴细胞消失的时间为(7.91±3.16)d;单用组患儿发热改善的时间为(13.47±3.81)d,其咽喉炎改善的时间为(6.91±2.06)d,其异性淋巴细胞消失的时间为(11.17±4.23)d。治疗后联合组患儿发热改善的时间、咽喉炎改善的时间、异性淋巴细胞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单用组患儿。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改善时间、咽喉炎改善时间、异性淋巴细胞消失时间的比较(d,±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发热改善时间、咽喉炎改善时间、异性淋巴细胞消失时间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发热 咽喉炎 异型淋巴联合组 42 9.08±4.39 5.61±1.30 7.91±3.16单用组 42 13.47±3.81 6.91±2.06 11.17±4.23 t值 4.89 3.46 4.00 P值 <0.05 <0.05 <0.05
接受治疗后,在联合组患儿中,发烧的患儿有1例,发生咽喉疼痛的患儿有1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在单用组患儿中,发烧的患儿有3例,发生咽喉疼痛的患儿有5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4%。联合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单用组患儿(P<0.05)。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喉肿痛等[2]。该病可对患儿的支气管、肝及肾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有研究资料显示,对该病患儿使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与单用组患儿相比,联合组患儿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其发热改善的时间、咽喉炎改善的时间及异性淋巴细胞消失的时间均较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综上所述,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