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泵轮是引水工程的关键部件,其特点是泵轮尺寸小,加工精度高。某引水工程转轮共9个叶片,叶片节距(约550mm),开口(出水边最小为85mm),开档高度尺寸(129mm)都非常小,制造难度大。本文概述了泵轮的装配加工制造难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泵轮由于尺寸小,空间位置狭小,上冠与下环分别采用分瓣(即内外环)结构。由于加工精度要求高,工件刚性差,因此很难保证工件的相关尺寸,尤其是上冠和下环的过流通道尺寸。
根据工件的结构特点,制定了特殊的工艺措施。制定了详细的工艺,与以往工艺都不相同。工艺流程见图1。
图1工艺流程
控制关键点如下
(1)装配组合:将工件在自由状态下组合,搭焊,检查配合,制作特殊工具进行坡口定位。确定无变形或变形很小的情况下(在0.20mm之内)允许搭焊。
(2)合缝面搭焊时,在内外圆搭焊,焊角小,且焊接时对称焊接,并随时监控变形量,能有效控制变形量,变形量不允许超过0.2mm。
(3)编程复检过流面型线尺寸,并修车过流面,加工分瓣上冠和下环时,采用小进给量加工,保证加工后工件无变形。
上冠、叶片与下环装配为便于焊接、打磨及探伤,采取分为内外环结构,具体装配过程如下。
(1)将上冠、下环整体(分瓣处搭焊在一起),将上冠放到装配平台上,在上冠的过流面刻装配位置线,任意选定起始位置,在刻线圆上进行9等分,作为叶片的外切圆;
(2)将叶片按装配位置线进行装配,检查叶片的钝边与上冠过流面的配合情况,符合装配技术要求;
(3)叶片装配合格后,将叶片点焊在上冠上,装配下环;
(4)检查叶片钝边与下环过流面的配合情况;
(5)检查叶片的开口节距及进出口角,符合技术要求;
(6)检查合格后,将整体下环拆下;
(7)将上冠外环拆下,进行焊接,焊接顺序为叶片与上冠内环焊接,打磨焊缝等,装配焊接上冠外环,打磨、探伤;上冠内外环焊缝。再装配下环内环,同理焊接打磨探伤,直至下环外环;及内外环焊缝。
由于泵轮精度要求高,焊接后需要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技术修型。
(1) 泵轮叶片出水边(头部)直径(φ)偏差(+0.8,-0.3)mm,平均值为(+0.5,-0.3)mm。
(2) 出水边开口(mm)单个值(+5%,-3%);出水边开口平均值(+3.0%,-1.0%);内部控制标准为出水边开口单个值(+3%,-1%);出水边开口平均值(+2.0%,-0.5%)。
(3) 节距偏差要求高,允许(+2,-2)mm。
(4) 叶片型线允许偏差为(+0.9,-0.9)mm。
(1)泵轮在立车上检测外圆尺寸,并进行加工外圆头部,测量出基准,铲磨根据外圆头部修型。同时满足三个要素:叶片外圆切圆尺寸;叶片节距、叶片的开口。
(2)在修型时需跟踪测量,先找到一个基准,打磨出基准,测量相应的节距,开口等,多次复检和打磨,直到全部数据符合。
泵轮机组结构特殊,精度要求高,空间开档高度129mm,允许残余不平衡力矩为1.6NM,即为0.16kgm。与传统的混流式转轮和抽水蓄能转轮相比,允许残余不平衡力矩很小,传统的静平衡工具为丝杠结构,无法保证静平衡试验,因此优化静平衡工具,保证泵轮静平衡试验和残余不平衡力矩。
旧平衡工具结构和新平衡工具结构对比。
根据残余不平衡力矩计算静平衡工具的中心允许偏差值r:M=Gr
式中,M—转轮残余不平衡力矩0.16kgm;G—转轮的重量2.7吨。
r=M/G=0.059mm
即静平衡工具与转轮中心许偏差值不能超过0.059mm。丝杠为“T”型螺纹,间隙较大(一般为0.30~0.60mm),因此优化静平衡工具,消除静平衡工具和转轮中心的偏差值,更有利于泵轮的静平衡试验。
根据平衡精度与残余不平衡力矩的计算关系,此机组泵轮重量为2.7吨,残余不平衡力矩0.16kgm,因此计算偏心量为0.059mm,即偏差不能大于0.06mm,因此传统的“T”型螺纹钢球静板结构无法满足该精度的要求。通过新的工艺措施消除了系统误差。有效保证了平衡的精度。
静平衡试验采取泵轮两次静平衡试验,第一次静平衡试验后,静平衡工具旋转120°的再次做静平衡试验,转轮的轻重点位置和重量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方能进行配重加工。通过旋转工具并进行2次静平衡,保证静平衡试验结果。
由于泵轮的特殊结构,从上述的文件中可以看出,泵轮叶片每个叶片测量3个截面,每个截面正背面各测量5组数据,即每个叶片测量30组数据,共计9个叶片测量270个数据。检测的空间位置小,测量数据多,因此工艺优化测量工具。测量方便,测量数据准确,增加测量的实用型,节省了大量的生产周期。
泵轮的制造成功,在单件加工、装配及修型等工艺技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高了转轮静平衡精度。也为后续泵轮的加工制造提供了夯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