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章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9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全球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城市之间、城市群体之间的竞争。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使之在世界大舞台上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竞争状态,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竞争力起源于国外,1900年在美国巴克内尔大学读书的克雷斯尔(Peter Karl Kresl)提出城市竞争力,并针对美国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做了研究,为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定义有百家争鸣之态,如克雷斯尔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创造财富、提高收入的能力[1];马莱茨基偏重吸引投资、吸引优秀人才移民、创造就业和薪水足够的能力[2]。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郝寿义和倪鹏飞定义了城市竞争力,给出了城市竞争力测度指标,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得出城市竞争力模型[3]。周宏山等人也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确立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3个首要因素,包含13个子因素和35个指标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4]。在构建模型上主要有克雷斯尔、龙迪内利的双框架模型[1]、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5]。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城市价值链模型”,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相统一的动态分析方法[6]。倪鹏飞等人提出了飞轮模型,把竞争力分成整体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两方面[7]。高友才等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采用熵权法,从六个方面分析,得出经济短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意见[8]。刘新静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12个大都市进行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9]。
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文献较多,研究方法和模型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关于同一省城市的竞争力研究报道则较少,且年代相对久远。同处一省,但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的原因尚未有人做过详细分析,故本文选取福建省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各方面数据分析其201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包括城市产业竞争力、城市发展创新潜力、城市人居环境吸引力、城市经济实力和城市交流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学者提供一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思路。
研究区域包括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泉州市、龙岩市、三明市、漳州市、南平市、宁德市等9个设区市。由于相关数据的缺失,故主要参考2015年各地区相关指标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2015年),个别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始指标比较多,而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正交变换,把变量转化成几种带有权重的不相关的变量组合,可以有效降维。提取对分析结果影响最大的若干变量,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计算得分,从而得到排名,从结果中进一步分析出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变量或者变量组合,然后利用结果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数据的处理则借助于SAS软件来处理。主要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各指标原始数据之间量纲的不同,直接使用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利用Excel分步计算。
Zij=(Xij-Xi)/Si
其中,Xij为样本值,Xi为样本算术平均值,Si为方差。
(2)求相关系数矩阵。
(4)得出主成分表达式。
其中,U1为第一主成分,Up为第P主成分。
(5)综合评价。根据每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对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最终得分。
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系统层指标要素层指标基础层指标具体变量指标标识人居环境吸引力居民生活保障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F13医疗卫生保障度每千人拥有医卫人员数F14自然环境舒适度园林绿地面积F15公共交通便利度公交车标准运营车辆F16发展创新潜力城市发展动力城镇化率F17引进外资能力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额F18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19教育科研水平高等学校数F20
3.1.1 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有差异,如果使用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较大的指标会自然获得较高的权重。因此,为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3.1.2 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借助SAS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各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见表2。
表2 相关矩阵的特征值
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46%,故选取前两个主成分便可满足要求。由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来确定前两个主成分与原标准化后指标之间的关系。
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见表3。
因此,可得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计算公式:
y1=0.24F1+0.23F2+0.23F3+0.27F4+0.23F5+0.18F6+0.23F7+0.23F8+0.23F9-0.08F10+0.25F11+0.22F12+0.25F13+0.07F14+0.25F15+0.23F16+0.22F17+0.26F18+0.20F19+0.25F20
y2=0.23F1-0.21F2+0.26F3-0.06F4-0.13F5-0.19F6-0.26F7+0.27F8+0.26F9+0.44F10+0.18F11+0.19F12-0.16F13-0.16F14-0.22F15-0.19F16-0.30F17-0.05F18+0.31F19+0.15F20
由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来确定综合评价函数,评价函数为:
f=0.68y1+0.17y2
表3 城市竞争力主成分载荷矩阵
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评价函数,各市总得分见表4。
虽然通过总得分可以很容易得到一个总排名,但造成这个排名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因此,还需要对5个二级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和排名,做深入分析。当进行其中一方面分析时,本文并没有考虑其他四个方面的影响,使分析更具有针对性,也有利于提出更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表4 各城市总得分
针对某个方面进行分析,先得出各主成分的公因子方差矩阵,使累积贡献率不小于80%以确定相应的主成分个数和权重,再由因子矩阵表确定系数,计算出得分。9个城市5个方面的得分情况见表5。
表5 各城市各项指标得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排名可以看出,福州市的综合排名最靠前,其次是泉州和厦门,而其他6个城市得分为负,与前3个城市的差距太大。
对福州、泉州和厦门的五个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的分析,可知福州在城市经济实力和发展创新潜力方面占很大优势,泉州在产业竞争力和城市交流能力方面比较突出,厦门在人居环境吸引能力方面占比较大的优势。而福州在产业竞争力方面相比泉州和厦门不是那么突出,厦门在城市经济实力和城市交流能力方面不及福州和泉州,泉州在人居环境吸引力和发展创新潜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
在产业竞争力方面,福州的排名低于泉州和厦门。研究发现,福州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如泉州和厦门高,比厦门低约6.05%,比泉州低约4.83%;人均工业和服务业GDP占比,人均服务业居于中等水平,而人均工业占比较低,比厦门低约8349.9元,比泉州低约15273.71元。由此可看出,福州市产业结构上面还需要做相应的改进,三次产业的结构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
厦门在城市经济实力和城市交流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在城市经济实力方面,虽然厦门人均GDP较高,但考量城市竞争力需要考虑整体经济总量。根据数据可知,厦门的经济总量和市场购买力较低,虽然被列为二线发达城市,但是土地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是导致厦门城市竞争力水平低于福州和泉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城市交流能力方面,厦门的商品集散能力、物资通达程度、网络利用程度和通讯频密程度与福州和泉州都有很大的差距。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厦门要比福州低约2320.32亿元,比泉州低约1291.17亿元;公路通车里程数是厦门市硬性的弱势,比福州少约9651 km,比泉州少约14812 km。
泉州在人居环境吸引力和发展创新潜力方面落后于厦门和福州。在人居环境吸引力方面,泉州的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居于中等水平,但是医疗保障方面有短板,每千人拥有医卫人员数比福州低约2.47人,比厦门低约1.9人;自然环境舒适度和公交便利度也低于福州和厦门;在发展创新潜力方面,泉州的城市发展动力和引进外资能力相对较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科研水平方面处于中等水平。同时,泉州城镇化率只达到63.60%,低于福州4.1%,低于厦门25.3%。
福州主要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短板,还需继续大力发展工业。我国服务业比重在2013年超过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这说明国家开始慢慢步入后工业化时期。福州市作为我国二线发达城市,应顺应世界和国家形势,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重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时俱进。要把提高效益工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创新和开发,加大R&D的科研投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组织改革和创新、全球经济梯度发展效应及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10],加快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厦门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面临台湾,又是一个进出口的码头,但也有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的弱点。因此,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一定要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高的利用率。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点,紧跟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打造一流城市。交通运输虽不直接参与经济生产活动,但劳动的最终产品都是由交通运输来实现。交通运输沟通各个城市,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做保证,就不会有发达的市场经济[11]。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交通运输就更显得重要,而厦门物资通达程度比较低,公路里程数代表着的交通运输便利度比较低,还需要注意对周边及全球的信息交流,扩大对外贸易的途径,增加道路的修建,提高物资运输和与周边城市物资和信息交流的便利度。
泉州在人居环境吸引力和发展创新潜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医疗卫生保障度、自然环境舒适度和公共交通便利度水平都很低,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极大地影响了泉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水平。泉州应该加大对医疗、环境及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医卫人员数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扩大绿地面积,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人居环境的吸引力。虽然泉州整体经济水平很好,但是缺乏环境的吸引力,容易导致外来人才的观望甚至本地人才的流失。此外,泉州的整体发展创新潜力也有很大的不足,应加快城镇化,积极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产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引进人才,提高科研经费,与时俱进,紧跟世界的步伐,始终把握最新的发展潮流和动态。
通过分析可得知,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和厦门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比较靠前。福州市主要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短板,需要改善和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还需把工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且还将是福州未来发展的重点。厦门则依托本身地缘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并且要修建公路,提高物资通达程度。泉州在基础设施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改善城居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绿化和卫生医疗等建设,并要注重公共交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