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保护与湿地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2018-07-31 15:49史云勋
农家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工作现状发展策略

史云勋

摘 要:湿地资源在气候调节、动物多样性保护上具备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湿地功能进行简要分析,阐述了我国当前湿地保护工作的现状,列举其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湿地污染程度仍在扩大、以及湿地面积的不断缩减等。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我国在湿地产业发展上应制定出怎样的具体策略,完善湿地保护机制。

关键词:湿地保护;工作现状;发展策略

为了让湿地资源可以获得可持续性的利用,在开发利用阶段就应对湿地的生态保护方法进行全方位规划。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工作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以保护为前提,并利用湿地产业资源的特色以及优势,让湿地资源在利用同时可得到科学措施的保护。

一、湿地具备的功能

1.环境生态功能。湿地是城市基础环境与气候主要调节资源,承载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湿地资源在城市出现较为明显的干旱、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等气候问题时,可以直接对空气中含水量进行补充,同时通过大气环流的交换可以对城市中的冷热岛问题进行调节;这些湿地中的水分经过蒸发以后运动到大气上空,在通多气流运动,在城市的上空凝结成雨水,给干燥的城市进行气温与湿度上的调整;湿地范围之内的树木、灌木、草丛等植被都是水分储备的天然“容器”可以储备、收集大量水分,可以有效防止城市遇到强降雨天气时洪涝灾害的出现;这些湿地也是空气“净化器”,丰富的植被资源可以营造出富氧的高质量环境。

2.动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植被类型多样且有丰富的水源,这就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一些濒危或珍稀动物。湿地中有茂盛的草丛,这些草丛成为了候鸟的避难所,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比如鱼虾。因此,湿地成为候鸟迁徙繁殖的重要场地。比如说黑龙江的湿地资源就成为丹顶鹤的重要生长和繁殖基地,这为稀有生物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经济效益功能。在湿地中有多样的生物资源,包括动物和植物,比如莲藕、水稻、菱、鱼虾、藻类等等。另外湿地中丰富的水源还可以为城市生活提供必要的用水。在湿地中含有大量矿物质资源,包括石膏、碱以及食盐等。

二、当前湿地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1.湿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盲目开采与资源改造是造成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的罪魁祸首,这些不合理的开发措施包括围垦、截留水源、围湖造田等,这种资源掠夺的方式让湿地资源的面积逐渐缩减,因此生活在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生活在湿地中的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因为湿地面积的不断缩减,生存的栖息地范围也在不断减小,这些生物种类也因此出现骤减的趋势,这对人类的未来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生态环境将会因此进一步恶化。

2.湿地污染程度较大。城市化速度与面积的不断扩展,导致大量的城市污水被排放到湿地中,湿地环境因此开始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污染,一些生活污水中由于含量大量的氮、磷、钾营养物质,导致很多湖泊出现了藻类的疯长泛滥,不仅让湿地遭到了严重的污染,还对这些湿地中的水生生物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尤其是一些沿海的大型城市,由于人口分布比较密集,因此湿地遭到破坏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污染面积也是与日俱增。

3.掠夺性开发导致面积骤减。湿地作为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效益只是它众多功能中的一个,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方面。很多拥有湿地资源的城市为了经济发展,开始对湿地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渔业滥捕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很多湿地资源中的鱼群种类以及数量开始骤减,不仅破坏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也让湿地资源的可重复性利用遭到破坏。近几年来,很多城市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上的发展需要,开始对湿地进行围湖造田,这不仅让湿地面积大量缩减,也迫使草场退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造成了城市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为了保障造田工作的高效运行,很多湿地周围的树木、灌丛、草场等遭到人类的肆意破坏,而这些被开发成耕地的区域在水分涵养上远不如湿地。因此我国很多拥有湿地资源的城市,河流泥沙含量越来越多,甚至河流湖泊开始出现干涸现象。

三、湿地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1.加大管理的力度,协调湿地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湿地资源如果不发展实体产业,对于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而过度开发湿地资源又可能会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一个合理的开发模式对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对于一些城市来说,湿地产业维系着周边百姓的生计,故协调好资源开发与农业收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湿地产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针对一些可能对湿地生态维护造成严重破坏的产业,应获得当地湿地管理部门的允许以后才可开展。同时,在经营过程中还应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实时监控,产业开发年限上也应得到严格规定。其次,产业发展的模式上应注重科学引导,积极引导农民“退耕还湿”,通过加大经济补偿力度的方式让农民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这些资源回收到政府手中以后,再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让湿地资源得到最为科学的保护与开发。

2.让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得到科学理念的引导。想要湿地资源得到最为科学的维护,就必须在开发设备以及管理方法上进行科技上力度的增加,这也是保障失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手段。相关部门应配合一些适宜的管理规定,坚持调蓄“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方式,让湿地资源得到针对性开发,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保障生态环境不受破坏[21]。

相比先进的西方国家,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积累经验较少,因此湿地保护和利用上缺少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支持。针对这种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与高科技设施,让产业发展获得高附加值的同时,还可让环境压力得到最大限度减轻,加速产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综合发展以及生态可持續发展模式是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方法,相关科技人员应加大生物以及物理工程上的研发力度,让湿地资源得到这些技术的效益优化,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3.对湿地产业开发进行法律法规上的约束。我国针对湿地资源的保护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条例,但是相比湿地资源遭到的破坏,这些法律条例在管理以及制约力度上仍然杯水车薪,还存在严重的交叉与冲突等问题。故当前湿地产业开发工作中重点就是尽快完善对湿地保护上的法律法规体系。制约管理上的法律法规应该符合保护湿地资源要求,同时又可满足当地在资源利用上的经济活动开展。配合产业发展评价制度、产业生产许可经营、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相关规定,让滥用湿地资源的行为得到法律上的严惩。出台法律规范的部门应积极联合,对湿地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进行科学制定,让湿地资源上的农业、渔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发展都可得到相应的法律规范与制度参照。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湿地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策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的经验是湿地资源对我国生态以及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因此,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并重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当前社会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仅仅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应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述明,王学雷,杜耘,宁龙梅.中国的湿地保护[J]. 环境保护. 2006(03) .

[2] 李云成,刘昌明,于静洁.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权衡[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1) .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工作现状发展策略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