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经济目标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探微

2018-07-31 09:20温新荣
科教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中国梦

温新荣

摘 要 中国梦经济目标是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前列高收入国家之一、由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中国经济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外延包括国家富强的程度、民族振兴的程度和人民幸福的程度。中国梦经济目标具有思想指引、政策导向、国民凝聚等实践价值。中国梦经济目标理论研究需要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等理论。

关键词 中国梦 经济目标 理论基础

1 概念界定: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内涵和外延

中国梦经济目标是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前列高收入国家之一、由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一般而言,每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反映概念的本质属性,外延反映概念的适用范围。[1]中国梦经济目标作为一个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中国经济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外延包括国家富强的程度、民族振兴的程度和人民幸福的程度。2013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接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从经济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量化,在时间方面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明确,同时也指出在二者实现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 实践价值:中国梦经济目标的价值指向

2.1 思想指引

目标是方向,具有思想指引作用。中国梦经济目标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奋斗的方向,具有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沿着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而努力奋斗的作用。

人们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人们的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思想状态不一,先进与落后并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中国梦经济目标凝聚共识,指引人们的思想活动沿着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2 政策导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奋斗的目标之一。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具体实际进行制定、执行。中国梦经济目标是中国经济由不发达阶段进入发达阶段的指挥棒,因此,它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执行提供导向作用。

中国梦经济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此目标要求国家在繁荣富强的同时,着力解决民生短板。为此,现阶段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解决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等民生方面的政策措施。

2.3 国民凝聚

“中国梦经济目标”具有最大限度的国民凝聚作用。中国梦经济目标,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共同利益,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是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无论面对多大困难,面临多大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为根基,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调动全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建设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所以,中国梦经济目标,“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3]

3 理论基础:中国梦经济目标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马克思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将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中国梦经济目标的设定需要立足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兼顾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进行科学设定,而非主观盲目设定。新中国成立之初,设定的三五年赶超英美目标由于脱离中国生产力发展實际情况,不仅没有实现,反而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随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这段历史中指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务必要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设定目标,制定方针、政策、措施。

3.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

3.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阐述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这种联系和关系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运用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了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国家政权只能由无产阶级专政。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具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非谋生的手段。分配方式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而非按劳分配或者按资分配。

3.2.2 列宁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阐述

1917年,列宁明确将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将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称为“共产主义”,并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特性进行了论述。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探索。列宁指出:根据当时俄国经济情况,俄国只能建立“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还不能建立“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这里面蕴含有社会主义社会也需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3.2.3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阐述

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建成”。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3]随后,毛泽东同志又多次阐述,“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4]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5]目前,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3.2.4 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阐述

程恩富教授[6]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双重标准为尺度,将建国起一直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并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分配结构、民主制度健全程度等方面对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的特征分别进行了论述。顾海良教授[7]认为,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已经走过近五百年的历史,经历了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每个阶段的特征。卫兴华教授[8]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是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而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由此可知,社会发展阶段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特定阶段,具有特定的特征。目前,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阶段最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此阶段的基本特征,为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制定、执行提供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和逻辑依据。

3.3 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

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宏观把握,与从局部出发的战术不同。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上出发拟定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战略对策,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長远性的特征。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研究农业国如何变成工业国,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变成经济发达的国家。狭义的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仅仅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变成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一般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特指狭义的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是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前列高收入国家之一、由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基于此,发展经济学战略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的研究提供学理依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经济目标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凤,何传启.创新的内涵、外延和经济学意义[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3):55-6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419-420.

[3] 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214.

[4][5] 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116.

[6] 程恩富.社会主义发展三阶段新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2(3):21-27.

[7] 顾海良.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社会主义五百年回顾与反思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3):4-13.

[8] 卫兴华.不能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方生同志商榷[J].当代财经,2000(9):28-30.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中国梦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