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市华昌小学(36100) 吴惠琼
说明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如何教出说明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课堂更轻松高效呢?笔者根据湖里区进修学校语文学科“聚焦文体特点,提升语文素养”的教研专题,结合自己的课题——《应用思维导图,提升高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关注说明文的特点,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这一策略,挖掘说明文独特的教学价值,优化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文本价值指的是说明文的教学价值。透过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教师要清楚教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备课、预习、复习等环节,如果引入导图,就能知道这篇课文、这个单元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文教学,不仅要关注作者所讲述的科学事实,更要关注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科学事实联结在一起,如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语言表达等,也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教材,根据文体特征寻找课文核心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方向,便于对照取舍,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以思维导图式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从单元着手,在整体上建立框架结构,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图一)。
图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
所谓“言意”,“言”是指说明文外在的言语形式,如说明方法、结构、语言等;“意”是指说明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教学说明文,要在学生理解掌握说明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范式,积累言语素材,以利迁移运用,形成运用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因此,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说明对象的特点及相关说明的方式、方法,是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幅思维导图就是一篇文章的缩影。经历了课前阅读及初步绘制导图后,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对文本内容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和整合;然后,再次补充和完善思维导图;最后再借助修改后的导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这篇文章,基本上是一个自然段讲一个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据课前绘制的导图,在小组合作修改后形成以下导图(图二)。
图二 《鲸》思维导图
简单而清晰的思维导图,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它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主动获得文本的主要信息。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再利用绘制的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概述或复述,这样体现了教学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符合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利用思维导图,最终达到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意的目的,使学生抓住了知识要点,提高了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对文体的教学,其终极目标是要使学生建立一种自动化的阅读图式。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文本是怎样传达的信息和为什么要这样传达信息,即进入以理解为目的的阅读层次。对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得到课文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去揣摩言语的表达,得到相应的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特点,自己构图,画出思维导图的结构模式,理解文本的结构脉络;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学习,关注说明方法,领会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严密性,引导学生得“意”不忘“言”。
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说明文的第四自然段,对作者严密的逻辑顺序、独特的语言,我们可以借助导图,让学生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一段的八句话是承接关系,并且严谨而生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段话的特点,从而理解作者是怎么写重难点的,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学用”指的是“得法得能”,它与“得意得言”是一体的。只有方法的习得,才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教师将思维导图通过板书或课件出示,既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又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一举多得。如,互文阅读,通过一个文本和其他相关的文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充,不断融合,构建起学生理解的新图式。因此,教学说明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品读,让他们对同一主题不同作品进行分析,达到在求同中拓展广度的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品读,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以达到在求异中加强理解深度的目标。互文阅读,师生在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时不仅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而且还学会新的思维、掌握新的方法。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有《城市之肺》和《只有一个地球》两篇文章。教学时,教师通过互文阅读,先引导学生习得说明文阅读的方法,然后再迁移方法拓展阅读《神奇的克隆》,最后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图三)。教学实践显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自主迁移,能够提取说明信息并关注文本的说明方法及说明结构,从而阅读其他说明文章。
图三 《城市之肺》和《只有一个地球》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最高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单篇文章的阅读做基础,再拓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单元思维导图,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还可以借助导图对整本书进行梳理,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如,教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自然史》以及其他科普文章。这样,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走进整本书的阅读,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实践显示,学生有兴趣读,有能力读,有办法绘制导图(图四),有热情分享收获。
图四 《自然史》思维导图
总之,说明文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以文体意识去观照文本,并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发现说明言语形式的秘密,能实现“得意得言,得法得能”的目标,让课堂教学更轻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