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奶牛养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7-31 07:41乔常鑫谢雨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奶业河北省奶牛

徐 玥,何 瑶,乔常鑫,谢雨璇,王 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河北是奶业大省,具有养殖奶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截止到2018年3月,河北省奶牛存栏119.7万头,奶产量位居全国第3位,为我国奶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虽然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已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但其收益仍无法保证,奶价持续走低,拒奶、限奶现象时有发生。对以上现象探寻其原因,一方面是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率低而养殖成本高,导致养殖户承担的风险大而收益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区域规划而禁养,限制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河北省奶业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奶牛养殖智能化尚未达到较高水平;奶牛养殖技术管理水平欠缺;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效益两极分化明显,仍未形成完善的利益连接机制;乳制品进口持续高位增加,国内生鲜乳消费增长乏力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以及理顺河北省奶牛产业链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 河北省奶牛养殖现状

1.1 奶牛存栏量和奶类产量略有下降

奶牛的数量是奶牛养殖状况的外显,也是奶业发展水平的体现。2017年河北省奶牛存栏头数达到101.8万头(见图1),占全国总量的7.21%,其中成母牛存栏54.3万头,减少10.9%。共有奶站1 140家,同比减少11.9%;养殖场户数3 104家,同比减少 49.2%[1]。

纵向来看,2010—2017年间,奶牛存栏量起伏较大,由2015年的最高值196.3万头下降到2017年的101.8万头。2018年较2017年略有回升,截止到2018年3月底,全省奶牛存栏119.7万头,累计牛奶产量104.8万t,同比增加2.5%。第1季度全省养殖场户采取措施降本增效,积极调整牛群结构,提升奶牛养殖技术水平和奶牛单产水平。全省奶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向好。

奶类产量的变化体现了奶牛养殖效益的提高。2017年河北省奶类产量达到458万t,占全国总量的12.9%。纵向来看,2006—2017年,河北省奶类产量起伏不大,在400万~500万t波动,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近年来,河北省加快了低产奶牛向高产奶牛的置换,牛群结构进一步优化。虽然2017年奶牛存栏量有大幅下降,但奶类产量却达到458万t(见图2),同比增长2.23%,表明随着河北省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也进一步提升。

图1 河北省奶牛存栏数

表1 2016年河北省各市主要奶牛场养殖模式情况表 个

1.2 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河北省有近400个奶牛养殖小区升级改造为规模牧场,规模牧场比例达到70%以上,奶牛规范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全国第一,3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存栏比例达98%,高于全国50%,全省奶牛小区转型升级标准化改造比例达90%,高于全国40%[2]。个体奶牛养殖户已全部退出或转型升级完成,奶牛规模养殖占据主要地位,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奶牛养殖场等农业新型主体不断发展(见表1)。目前,奶牛家庭养殖牧场模式在奶牛养殖模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图2 河北省奶类总产量

从调研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奶牛单产、原奶价格、乳脂率、乳蛋白含量均以规模牧场养殖模式较高。通过对不同参数对比得出:小区模式和规模牧场的安全性指标差异明显,牛奶的体细胞数值分别为29.3万个/mL、27.6万个/mL,规模牧场的数值较低;两者的营养成分指标差异较大,乳蛋白含量分别为3.20%、3.28%,乳脂率分别为 3.91%、3.97%(见图 3)。

从不同养殖模式效益来看,小区模式和规模牧场养殖模式的牛奶产量之比为1∶1.17,奶牛生产效益之比为1∶1.20,均有一定差距(见图4)。综合上述分析,规模牧场从产量到质量均能适应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具有明显优势。

1.3 奶牛养殖效益两极分化明显

我国的液态乳及乳制品制造行业营业收入情况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以河北省君乐宝企业为例,2015年君乐宝销售额为63亿元,2016年销售额将近70亿,2017年销售额将近80亿元。在乳制品企业收益逐年递增的同时,河北省奶牛养殖户由于亏损退出的数量却逐渐增多。2017年在保定所调查的样本中,退出的奶牛养殖户有14户,其中10户退出的原因是因为市场亏损。张家口退出的29户,石家庄退出的13户,廊坊退出的11户中,以养殖规模在100~500头的养殖场为主,500~1 000头的养殖规模占比次之。其他市也均有该现象发生。

同时,对比2016年和2017年各季度的鲜奶交易价格,可以看出鲜奶交易价格同比下降明显,养殖户收益更低(见表2)。

1.4 生鲜乳收购价格止跌回升

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生鲜乳限收拒收达10%以上的情况下,河北省限收拒收仅有0.36%。在全国约55%奶牛养殖场亏损的情况下,河北省奶牛养殖场亏损面控制在15%以内。

表2 2016—2017年各季度鲜奶交易价格 元/kg,%

图3 规模牧场和小区模式对比

河北省原奶呈现周期拉长、奶价平缓的特点。河北省生鲜乳价格在2013—2015年波动最大,2013年奶价达到顶峰,2014年后直至2017年底奶价持续下跌,其间虽有提升但增幅不大,去产能周期拉长。上游持续去产能在2017年已经到尾声,当前供给小幅不足,2018年初奶价略有回升,预计全年温和上涨(见图5)。

1.5 “粮改饲”试点地区政策效果明显

图4 小区模式和规模牧场奶牛单产及效益对比

由于河北省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导致粮食价格持续低迷,滞销情况时有发生;加之我国优质饲料缺乏,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这也直接导致了饲养成本的偏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3]。 ”

河北省在保定、石家庄等24个地区推行“粮改饲”试点工作(见表3),到2016年,河北省已落实“粮改饲”面积13.37万hm2,直接为种植户节本增收4.8亿元。2017年,河北省“粮改饲”面积突破16万hm2。河北省试点县集中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试点县牛羊养殖从饲喂玉米籽粒向全株青贮逐步转变,以促进草食畜牧业节本增效。投喂青贮玉米,推行粮改饲政策,将整体饲料成本下降5%以上,使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养殖效益显著增长。

1.6 奶牛养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近年来,河北省奶牛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就业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图5 河北省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参考价走势图

表3 河北省“粮改饲”试点范围

奶牛养殖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如下方面: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臭等刺激性气味会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和周边居民生活;奶牛粪尿中氮、磷污染物会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威胁居民安全用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的牛粪尿,会分解出氮、磷等元素,导致藻类繁殖,形成恶性循环,水体恶化;奶牛粪便、污水中大量的钠、钾盐,直接施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土壤肥力,造成土壤盐渍化;畜禽排放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源自动物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致病寄生虫卵等,造成人和畜禽传染病的蔓延,甚至引发公共健康问题[4]。

2 河北省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成本较高

奶牛养殖总成本由物资费用和人工费用两大部分构成。物资与人工费用占总成本近90%,占奶价的60%,是奶牛养殖最主要的成本。其中,物资费用中饲料等直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65%,固定资产折旧等间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5%;人工费用包括家庭用工费用和雇工费用,约占总成本的10%。国内的奶牛养殖成本较高,奶源收购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在奶牛饲养总成本构成中,饲料成本是影响总生产成本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蛋白质饲料价格的暴涨,各大饲料公司奶牛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的价格多次提价,涨幅达到了50%以上,最终导致2017年和2016年奶牛养殖生产成本比2015年和 2014 年明显加大[5]。

2.2 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欠缺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河北省畜牧养殖业中的小规模养殖场逐渐退出,基层的畜牧养殖业由小规模养殖方式转换为大规模集约式养殖。大规模养殖中,管理工作相当重要。从分布上,奶业生产布局逐渐向优势地区集中,就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为中心的中南地区为例,其中的不少养殖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的问题。繁殖与养殖管理水平不够,加之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欠缺都使得畜牧养殖的发展受到阻碍。

饲养管理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饲料的结构单一,粗饲料品质差。小规模的养殖场农户选用的粗饲料一般为玉米秸秆和麦秸,搭配使用豆腐渣和酒糟等加工副产品。这种饲料结构导致奶牛缺乏营养,抵抗力、产奶量、奶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6]。

专业人才的缺乏。河北省目前缺乏管理与兽医专业的人才。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很多是由非专业人士进行。目前,养殖小区基本都已完成改造升级,而升级后的养殖场也仅仅是形式上的转换,在精细化的养殖方面没有得到提升,仍旧是以前的粗放式养殖。规模化养殖场存在着高级管理人才匮乏,导致虽然有好设备、好饲料也产不出好奶的局面。

表4 我国与世界主要液态奶进出口国的对比 千t

图6 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利益连接机制

2.3 加工与养殖环节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乳品加工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地位,导致加工与养殖环节利益分配比例不均衡。乳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大,属集中度较高的行业,而养殖环节布局较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尤其是近几年,乳品加工企业对奶牛养殖场的控制不断加强,根据养殖场建设的规格进行阶梯式计价。从实际效果来看,阶梯计价设计不利于中小规模牧场的成长,奶牛养殖业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在养殖投资环节,养殖户和企业因奶牛系统性养殖成本高、收益低,导致双方行为关系不协调,在生鲜乳生产检验环节,养殖户和企业因存在较多中间过程,且各自运行比较独立,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行为关系不协调,致使乳制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见图6)。

2.4 国际竞争力薄弱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贸易逆差逐渐扩大。2000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贸易就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该种状态有逐渐扩大之势。2000年,中国奶制品进口量是当年出口量的4.5倍,进口额是出口额的4.3倍。到2012年,我国乳制品进口量达到114.6万t,比当年出口量高出近21倍,进口额达到32.1亿美元,比当年出口额高近33倍(见表4)[7]。

2014年,我国的乳制品进口量增长速度较快,液态奶进口达320 206.1 t,同比增长73.5%;酸奶进口8 690.8 t,同比减少15.1%;奶粉进口923 357 t,同比增长 8.1%;奶油进口 80 405 t,同比增长53.7%[8]。由此表明,我国对牛奶的需求较大,且国内的供给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该种状况未来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乳制品的进口依然会保持,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将会影响其增长的幅度。

3 提升河北省奶牛养殖竞争力的对策

3.1 降低奶牛养殖成本

3.1.1 饲料的合理使用与均衡供应:为保证牛场的高效生产及奶牛日粮的稳定,每年奶牛场必须制订合理的饲料生产计划、供应计划及储备计划,应根据当地饲草料的实际情况,对饲料计划进行周密地计划安排。如菜籽饼、玉米、鱼粉或者是棉籽饼等精料可满足奶牛产奶需要,同时,增加秸秆青贮和全株玉米等粗饲料的投喂,争取提高奶牛的产奶质量和产奶量,做到提质增效[9]。

3.1.2 日常粪污处理与利用:河北省奶牛养殖产生的粪污利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通过直接销售或还田的方式处理牛粪,产生的牛粪可用于果树和蔬菜的种植;制作沼气,牛场可用粪污制作沼气供给电力和照明;把牛粪发酵消毒后作为养料养蚯蚓、种植蘑菇、当作各种有机肥料等;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将干物质消毒后用来垫床,将液体进行处理后用于浇地或是牛场的清洁工作。

3.1.3 努力提高集约化和机械化水平:在饲料喂养上采用TMR机械化饲喂技术,专业化的饲养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2 提高养殖技术管理水平

根据中国当前奶牛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型奶牛场经济效益较好,不是单纯仅仅依靠缩小成本,而是更加看重降低生产成本,经营管理奶牛场能够依据科学合理的生产成本控制体系,针对不同环节因地制宜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使科学的管理体系真正推行下去。

加快发展养殖规模,适当增加饲养牧场泌乳牛数量,对养殖户进行有关科学饲养、均衡营养的培训;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进行引导教学。针对饲料的配制、奶牛配种、饲养、防疫到挤奶等重要环节,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讲解指导,提高养殖户的管理和饲养水平,增加其经济效益;做到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资源,改善饲料结构,减少饲料的浪费,保证饲料的质量[10]。

3.3 完善加工与养殖环节利益连接机制

养殖环节应重视依托新型技术来推动科学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应着重扶持养殖大户、养殖专业合作社,结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省畜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整合科研、教学、推广、应用等方面,积极开展良种培育、畜禽饲养、疫病防治、信息装备和环境净化等科研攻关活动。如河北省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就是整合各方资源服务于奶牛养殖业竞争力的提升[11]。

乳品加工与养殖环节利益连接机制的不完善,其原因在于养殖环节组织化程度低,在与乳品企业博弈中没有话语权。因此,提高养殖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奶业合作组织或奶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应增大政府补贴力度,创新机制,扶持牧草产业,提倡“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

3.4 提升国际竞争力

乳品加工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布局,提升国产奶品质。努力发展巴氏奶,但并非排斥常温奶。努力控制成本,依据国家“粮改饲”政策积极推进相关项目,提高粮食和饲料间互相转化的效率,抓住中国奶业的核心,不断提升竞争力,推动奶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民族奶业竞争力,重塑中国奶业形象。

河北省是我国奶业的生产大省,其奶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是,近两年来河北省奶牛养殖发生较大变化,大量奶牛养殖场退出或转型[12]。要保证奶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稳固奶源,必须发展好奶牛养殖业。因此,保证养殖户的养殖收益,解决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今后长期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奶业河北省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河北省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牛吃草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