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永
(辽阳石化总医院药剂科,辽宁 辽阳 111003)
朱砂是中药中重要的制剂成分,其又被称为丹砂、赤胆,属于天然矿石,颜色为大红,并呈现金属光泽。朱砂常被用于镇静催眠,清热安神,同时还具有解毒防腐,杀菌、抑菌等功效[1]。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氯化汞,是中成药中比较常见制剂,药理学研究表明,朱砂具有非常优异的催眠、镇静以及抗惊厥等功效[2]。朱砂中的汞成分易被机体吸收至血液中,随后其将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相应琉基蛋白酶进一步结合,对酶蛋白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细胞的正常代谢受损,因而朱砂如果服用过量将会引起中毒,且大多属于慢性中毒,中毒者常表现出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而比较严重的将会导致脓血便或是尿毒症等。此次研究以我院所收治的80例运用朱砂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炮制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然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朱砂使用方法与服用剂量对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的影响。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运用朱砂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为(42.6±7.8)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43.2±6.6) 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用朱砂药物经球磨法进行炮制,具体方法为将朱砂药物放于球磨机的滚筒中,设定球磨时间将其研磨成粉状。
研究组患者所用朱砂经球磨法联合水飞法进行炮制,具体方法为在应用首先运用球磨法将朱砂研磨成粉状,然后再运用水飞法对其进一步炮制。
朱砂的主要成分为可溶性汞,极易被人体所吸收,因而人在反复用药后肾脏中将会积蓄较多的汞,致使肾脏具有极强的毒性,而在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肝脏毒性,因而可以说,朱砂毒性主要的靶向器官为肝肾。相关研究表明,肾脏毒性与肾脏蓄积具有密切的关联,由于肝对于汞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因而如果患者具有肝肾功能障碍,应禁用朱砂类的中成药物。患者在口服朱砂类型中成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切忌不要与碘化物及溴化物等共同服用,如果同时服用,将会在肠道中产生碘化汞及溴化汞,这将大大增加药物毒性,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肠炎等并发症。另外,在服用朱砂类型药物时还应严谨食用海带及加碘食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价药物安全性。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明显的缓解;有效:患者的症状已经基本缓解,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缓解,或不良反应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3]。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此次研究所观察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予以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患者的75.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服药剂量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探讨 从2组患者中各随机选出20例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共持续治疗6 d,第1天服药0.1 g,第2天服药0.2 g,随后每天增加0.1 g,直到第6天服药0.6 g,然后观察并比较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此分析探讨用药剂量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腹部疼痛及烦躁不安等。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剂量为0.1~0.5 g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当服用剂量超过0.5 g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服用0.1~0.5 g时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当服用剂量为0.6 g时,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5.0%。详见表2。
表2 服药剂量与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例(%)]
在我国《黄帝内经》及《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中均有对朱砂的记载,朱砂中所含有的硫元素,属于机体蛋白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朱砂所含有的硒和锌元素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表现出优异的镇心安神及清热解毒等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失眠、心神不宁及惊风等各类疾病[4]。朱砂属于天然矿石,硫化汞是其主要的成分,而天然朱砂中往往会存在一定量的雄黄、沥青及磷灰石等物质[5]。朱砂具有一定的毒性,尽管具有优异的杀菌、抑菌及镇静催眠等功效,但若过量或是长期服用极易造成患者汞中毒,并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患者在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呕吐、恶心以及消化道出血等。
朱砂不同的炮制方法将对其毒性产生较大影响。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所用朱砂经球磨法炮制,其毒性较明显,研究组患者所用朱砂经球磨法联合水飞法炮制,有助于提升疗效,同时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6]。因而两种不同炮制方法联合运用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毒性与有害成分,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朱砂服用剂量过大同样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表明中药制剂中朱砂的含量在0.1~0.5 g比较合适。若在医生的处方中没有明确说明朱砂的用量,将极易导致用药过量,引起药物中毒。而一些调剂人员往往依照中药饮片的颜色进行分析,也会造成朱砂用量不科学[7]。临床对于朱砂的运用应建议外用,如果需要内服,应将剂量控制在0.1~0.5 g。以冲服法给药,有助于防止朱砂药物沉淀,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如果长时间用药,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汞在人体中的积蓄量如果超过100 mg,将会造成中毒反应[8]。
综上所述,中药朱砂的炮制方法及使用剂量均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产生较大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之增大,朱砂的剂量在0.1~0.5 g之间,此时有利于降低用药成本,还可以保证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