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海宁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国内学生必须要学习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更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近期的教学改革使语文得到了重视,语文课堂不再是背背课文写写字,而是将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让学习变得简单高效,本文将就如何进行语文课堂生活化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语文教学 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98-01
引言
近期,国家应试教育有了一定的改革,使学习不再注重知识的掌握,而是注重了如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学习知识后怎样进行举一反三。中国的发展速度持续增长,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但是以往的中国式教育使学生如记事本一般只有丰富的知识却不懂得灵活运用,无法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所以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把语文教育和生活紧紧的联系到一起可以帮助小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运用,同时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发散式思维,使其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如何使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开展语文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的各方面还未发育完全,所以他们对学习不能进行长时间的专注,要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去吸收知识,而课堂教学还是有些限制的,要使小学生能提高学习兴趣,就要开展有趣的户外活动,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还能增加小学生的见识。小学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主能力,举办活动非常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开展课外活动的时候要结合书本里的文章,这样还能使他们能更容易地理解课文,例如说《笋芽儿》这篇课文就是写了春天笋芽儿成长的过程,这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在春天时去竹林里感受真正的竹子和竹笋,然后老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就会结合实际进行记忆,这样还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形象记忆能力[1]。
二、进行引导式教学
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时老师要进行相关的引导,把课本上的知识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知识,例如,在一篇课文里讲的是“在世界地图里发现了世界的各个大陆板块都是可以进行拼接的”,在学这个课文前就可以给小学生们留一道课前思考题“拿一张世界地图把各个大陆板块裁剪下来,看是否有所关联?”从而让小学生在家里用世界地图自己进行联想和想象,然后在第二天讲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收获,这样就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事物的能力,也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又或者利用课文里比较难的成语进行课前预习工作,比如“不假思索”这个词对小学生来说就比较难以理解了,那就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就给他们这个词,让他们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和周末去感受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这个词语,然后在上课时就可以进行提问,学生说错了的时候老师要在一旁进行改正和提示,这样就能轻松掌握它的意思,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中有许多可以进行相关教学的内容,就在于老师是否能够进行合适的引导工作,长久以来就可以潜移默化的给小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出了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还使其联想能力得到提升,遇到问题可以举一反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展开生动的课堂教学
课本上的内容不管再怎么精彩,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只是枯燥的文字而已,完全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这会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有所反感,所以要将课本上的文字生动的展示出来是提高他们兴趣的最好办法。
(一)以情景剧形式展现课本内容
小学生语文教材里有许多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小学生完全可以认读,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表演出情景剧,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能使他们勇于表现自己,让他们更加的活泼。例如在课文《酸的和甜的》中就出现了三个小动物,而且这篇课文里对话也不少,完全就可以将角色分配给小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演绎一遍,相比老师带领学生去读,还是演情景剧更能让小学生们提起兴趣,这样,语文课就成为了一种期待,而不是无聊了[3]。
(二)用画画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本
小学生还是年纪很小,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还是非常的困难的,这样的话,课堂就非常的低效,然而对于画画,他们非常有兴趣,那就可以用画画来帮助他们对课文中描述风景或情景的地方进行更好的理解,如果是普通的讲课,他们可能听一句就忘一句,如果用自己的画笔来画出来,那必然是进行了一定的理解后才能动笔的,例如在课文《秋天的雨》中,就可以让小学生们画出课文中形容的秋雨时的情景来,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的理解对各种颜色的形容,顺便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进行小组式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而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发育还未完全,所以就要想办法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行小组式探讨学习就可以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要参与进来,使他们不能分心,根据不同课文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小组内人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小学生们的口语能力,也有可能激发出某些同学的领导能力,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展现,进行分组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借助小学生们的胜负欲,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进行小组是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了小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有些人就只有满腹的知识,而缺乏团队意识,这就可能会被公司拒之门外,所以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4]。
(四)布置除文字外的课外作业
现在小学生写作业通常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而不是为了自己进行更好的理解,所以我们要想尽其他办法布置出有意思有趣的作业,好让学生们的兴致提起来,减少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进行相关的实践作业,当学到了关于秋天的文章时就可以请小学生去收集关于秋天的各种元素,树叶,熟透的果子,只有秋天才开的花等;在学习《花钟》就让小学生们找出不同时间盛开的花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用花朵的图片进行拼接,拼出一个“花钟”来。
四、结束语
小学生学语文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进行生活,所以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到一起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可以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语文,进而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向成为综合性人才的目标起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生活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为以后的小学生教育事业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玉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163-164.
[2]徐南山.融入生活,给力课堂——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00237-00237.
[3]陈宇杰.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00176-00176.
[4]乔鸿春,杨坤.浅谈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的途径[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00080-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