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艳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一个使用率较高的熟语,据说,这个熟语先前是褒义的,它阐述了推销产品的积极作用。
“不肯说自己的瓜苦”是大多数商家的经营法则。却是包含着两个可能性,一种可能瓜真的就是不苦,另一种可能瓜真的就有些苦。之所以说自己的瓜不苦,目的无非是销售掉自己的商品,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行业具有很强的可通性,我们发现在教师行业中,竟也不乏“不说自己的瓜苦”者,他们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完满无缺,没有丝毫的缺失;自己的筐子里永远没有烂杏,自己的瓜儿永远都是甘甜不苦的。这,到底是自恋,还是固执,抑或强词夺理?
不承认“自己瓜苦”的老师,往往是自恋自珍的人。
教师中只觉得“自己孩子好”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这种人往往过于自信,过分欣赏自我,敝帚自珍,排斥异己,除我何有?似乎觉得天底下只有他做得最完美,最精彩,最合乎教育规律,其他人都是菜鸟一个,都是他的陪衬。
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但依旧在路上,任何的变革相比之下都是独家之行,尝试之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然而,有的老师一旦苦思冥想,别出心裁,搞出了一点名堂,加之一些所谓的“专家”包装和鼓吹,就成了某某教学模式了;若是在一定范围内搞一阵“经验交流”,大家经过一阵的彷徨之后,倏然间“脑洞大开”,给予高声呐喊,并积极践行之,那就形成了一个什么派系,都痴迷其中了。这个派系的倡导者,费了洪荒之力才渐渐有了些名堂,势必要挖空心思,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权威,首先是自恋自珍,自卖自夸,拼命鼓吹自己创意的正确性、准确性、领先性;为了凸显自我,彰显个性,就拼命排他,攻击其他派系,打击主流意识,从而形成互相对峙的态势。据说,我们的教育派系是不少的,表面上看似乎兼容,实质上是互相攻击,谁都夸“自己的瓜甜”,永远不会承认“自己的瓜苦”,“苦瓜”永远放在别人的筐子里。
然而,自己的瓜真的就不苦?也未必然。“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现在的状况是,即便亲口尝一尝,他们也没觉得自己的梨子苦,因为自恋自珍的人狂热地迷恋自我,大脑中枢和神经系统都已经异化了,味蕾怎么会不改变呢?他们的味觉已经感觉不出瓜果的滋味了。陶醉其中,故步自封,得意而忘“味”。所以,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是让别人尝一尝。一是亲口转告他们,二是让他们看看别人吃了苦果后的表情。如果他们还有感悟能力的话,也许会有些正确的判断。
不承认“自己瓜苦”的老师,往往是固执己见的人。
这样固执己见,永远不承认“自己瓜苦”的老师不在少数,大家习惯性地称这样的人为“犟筋头”。说得难听一点,所谓的“犟筋头”就是“背着牛头不认账”的人,撞着南墙不回头的人。公开课上,他明明写错了一个字,也许他已经恍然大悟,心里知道确实就是写错了,但口头上硬是不承认: “书法无错字”,我那是书法体,少一横缺个点都是正常的……讲课文,别的老师都实行新套路,少讲多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他却不,依旧按照老套路来,一段一段地串讲,把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写下来,把每一段的大意抄下来,劳民伤财,徒劳无功。学校领导善意地批评他,让他跟上时代步伐。他也许明明知道自己的教法落后于时代了,但也许年龄偏大了,没有改革的动力了,新的教法掌控不了;又不会侍弄先进教学设备,还不想失去老面子,只有自圆其说,强词夺理,维护一下自己的尊严。于是,一声河东狮吼:咋啦,咋啦?几十年都這样过来了,不是照样教出一大批学生吗?教育嘛,就是应该返璞归真,现在的花俏呀……刹那间摆出一副老学究的架势来,却是把人气个半死。
那老师也确实知道“自己的瓜苦”,但依然不肯承认“瓜苦”,振振有词,自圆其说,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歪理歪说,面子值钱。
不说“自己的瓜苦”,并不是坚守自信,也不是坚定品格,而是无理取闹,是固守错讹知错不改。这样,对自我品格的完善、自我专业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也对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了制约瓶颈。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明智而有作为的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瓜苦”。
教师敢于承认“自己的瓜苦”,是自我觉醒的基本前提。
一个人的自我觉醒说到底是精神的觉醒,没有精神的觉醒,永远只是昏迷不省,处于混沌状态。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改过迁善的能力,才能算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一个完整意识上精神健全的人;反过来说,一个精神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自我调节的人。圣人是由不惮改过而成长的观点,可以说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同样地,一个教师的觉醒也是一种精神的觉醒。教师精神觉醒的重要前提应该是不护短,敢于承认“自己的瓜苦”。“闻过则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的教师都是读过几年书的“文人”,多多少少犯有“文人相轻”的毛病。“文人相轻”的实质就在于不承认“自己的瓜苦”,相互蔑视对方,提高自我,似乎都患有“自我完美症”,谈论起他人这也不是,那也不好,似乎谁也没有自己修养高,能力强,方法对。我们的教师往往是,教育起学生来头头是道,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行,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其实自己呢?不见得就是“甜瓜”,甚至还“苦”得很,修正别人,却忘记了正自己。人间最大的智慧,在于洞悉本身的弱点。
基础教育是面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要求教师既要谨小慎微,又要方法灵活,处理问题不能以一而贯之。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尝试而行;很多时候会有失误,甚至错讹,教师要善于在失败中寻找经验,在错讹中汲取教训,不断磨砺自己,完善自我,以期日臻完善,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看到很多青年教师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虚心好学,善于请教,敢于承认“自己的瓜苦。”集体备课时,他们经常让老教师指点教案得失;经常把优质教师请到课堂上听课,给自己指缺点,找不足;经常让优秀教师传授经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教师切不可总是检点别人的“瓜苦”,而要善于承认“自己的瓜苦”,并且要深究自己“瓜苦”的因由,探求“苦瓜”变“甜瓜”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个胸襟坦荡,气度轩昂,锐意进取,德才兼备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