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琴
2016年伊始,通辽市奈曼旗的部分学校参加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项目,如今实验已经两年。两年来,试验区的语文教师深入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我在老师们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梳理较完善的方面,并结合通辽市“教改大课堂、三级建模”的要求,总结我们小学试验区“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主体模式——“‘语文要素为线,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模式(简称“四型五环”教学模式),与同仁们分享,期望与有兴趣的同行切磋。
一、“‘语文要素为线,单元整体推进”模式基本描述
“‘语文要素为线,单元整体推进”,指的是以教科书里一单元课文突出的语文要素点为训练点,以此训练点为主线,串起整个单元的课文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进行单元整体整合的教学活动。
“语文要素”指的是语文素养的各种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
一个单元主抓一个语文要素点,围绕这个点进行教科书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整合,选择恰当的课型进行单元整体推进教学。
即,每个单元在原有的课堂时间里,除了学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外,还要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若干篇文章或其他整本书。实现课内大量阅读。
二、“‘语文要素为线,单元整体推进”模式内容解读
“‘语文要素为线,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模式,简称“四型五环”教学模式。“四型五环”教学模式中“四型”指的是四课型,“五环”指的是每一个课型有五个环节流程。
具体每一课型的环节流程操作如下:
1.主题预习课(单元整体预习)
第一环节: 阅读导语,提炼目标
(1)自主阅读单元导语,勾画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
第二环节:自主读文,标注识记
(1)自主朗读本单元课文,圈点批注:标段序、圈画生字词、好词句等。
(2)查工具书或请教老师,也可与同伴交流,自主学习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夯实基础
(1)同伴互学,小组学习,识字写字练习,夯实基础。
(2)班上展示识字写字成果,评价,指导写字等。
第四环节:朗读感悟,概括内容
(1)同伴或小组内朗读课文或文章的重点段。
(2)班上展示朗读文或重点段,教师指导朗读。
(3)概括课文内容:自主批注、同伴交流、班上交流。
第五环节:检测反馈,评价总结
(1)对应目标,出示检测题,学生做。
(2)评价反馈。
(3)总结本课。
注:一个主题单元的预习,可用两课时到三课时,可分自主预习和达标预习两种课型。教师可给学生预习提示任务、方法等。
2.主题教读课(1+x)或(1+y)
第一环节:检测巩固,明确目标(3~5分钟)
(1)听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并评价(10个左右,以词串的形式听写):听写、评价的方式要富于变化。
(2)呈现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默读,自读、指名读、教师读等,总之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什么)。
第二环节:问题引领,自学感悟(3~5分钟)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教科书中教读文一篇,批注感悟(自学提示的设计非常关键,要直奔目标而去,为下面环节提炼语文要素点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提炼总结(5~8分钟)
(1)同伴交流、小组交流。
(2)班上展示交流(适时进行朗读训练指导),教师点拨精讲,提炼总结本课的突出语文要素点。
第四环节:拓展阅读,延伸强化(10~15分钟)
(1)再阅读教科书的一至二篇(或丛书一至二篇)相对应的自读文章,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自读提示设计要紧扣上环节提炼的语文要素点)。
(2)交流自學成果,评价,回应上环节提炼的语文要素点。
第五环节:检测反馈,总结收获(5~8分钟)
(1)对应目标,写话、写片段或写短文等练笔。
(2)学生写,评价反馈。
(3)总结本课收获。
3.主题自读课(nx+ny)
第一环节:检测巩固,明确目标(3~5分钟)
(1)听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并评价(10个左右,以词串的形式听写):听写、评价的方式要富于变化。
(2)呈现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默读,自读、指名读、教师读等,总之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什么)。
第二环节:问题引领,自学感悟(3~5分钟)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的设计非常关键,要直奔目标而去,为下面环节提炼语文要素点做好铺垫),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一篇或两篇自读文,批注感悟。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提炼总结(3~5分钟)
(1)同伴交流、小组交流。
(2)班上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提炼总结本课的突出语文要素点。
第四环节:链接阅读,延伸感悟(15~20分钟)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自读提示设计要紧扣上环节提炼的语文要素点),学生阅读丛书的三至五篇相对应的文章,自学批注(浏览、跳读等方式为主)。
(2)同伴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稍作点拨,回应上环节提炼的语文要素点。
第五环节:总结收获,推荐阅读(3~5分钟)
(1)师生总结本课收获,回应目标,突出本课语文要素的训练点。
(2)师生推荐阅读篇目。
4.主题综合课(读书汇报、实践活动等)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明确目标(1~3分钟)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题。
(2)呈现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默读,自读、指名读、教师读等,总之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什么)。
第二环节:提示要求,总结实践(3~5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汇报的内容及方法提示。
(2)学生回顾自己学习实践收获,根据提示要求,进行总结提炼。
第三环节:交流分享,体验感悟(20~24分钟)
(1)同伴或小组内交流。
(2)班上展示交流。学生根据要求,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展示汇报。
第四环节:积累方法,评价引导(3~5分钟)
(1)学生畅谈本课学到的方法,同伴交流、班上交流。
(2)教师评价,点拨、引导。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推荐阅读(1~3分钟)
(1)师生总结本课收获,回应目标。
(2)师生推荐阅读篇目。
三、几点说明
1.为了遵循“统编”教材“双线结构组织单元”的特点,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我们在现在使用的教科书人文主题单元基础上,把每个单元课文的整合角度的出发点,定为语文要素。
2. 语文要素点确定的依据是以课标的年段目标为指南,以教科书的单元导读、课文导语、课文泡泡、课后习题等为目标拟定的具体抓手,由此找到单元内各课文的共同语文要素点,作为单元重点的训练点。
3. 单元语文要素点确定的原则是“一单元一大得,一课一小得”。这指的是每个单元突出一个语文要素点训练,不贪多,要精而透,由此要素点串起教读文、自读文。如果此单元的教读文经典居多,可考虑多训练几个语文要素点,但每一节课集中一个语文要素点训练。
4. (1+x)(1+y) (nx+ny),1是指教科书的教读文,x是指教科书的自读文,y是指语文主题丛书的文章,n是若干的意思。
5.此课型适合小学中、高段。
四、模式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1.此课型通过对教科书、语文主题丛书、整本书的整合阅读,避免了教师的过度讲析,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时间,实现课内大量阅读,做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體现了课标的要求,遵循了学习语文的规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几种课型都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来。
3.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4.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领学生去阅读,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两年来不断学习、研究、实践、总结,而取得的点滴收获。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钱梦龙说:“你若让学生爱上阅读,你便居功至伟!”我们将在阅读的路上且行且思,探索的脚步跋山涉水也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