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梅, 罗振峰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医院, 1. 儿科; 2. 耳鼻喉科, 陕西 安康, 725200)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脑损伤疾病,主要发生原因是脑组织缺血、缺氧,轻者可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增高,严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患儿的生命质量,增加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临床研究[2]发现,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HIE, 不仅可有效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还可提高HIE患儿的18月龄存活率,而在治疗期间对患儿实施相关精心护理,对于提升亚低温疗法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36例HIE患儿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措施并对照比较,旨在探讨综合护理配合亚低温疗法对于HIE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3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新生儿均经临床确诊为HIE,诊断结果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HIE诊断标准[3-5]; ② 出生≤24 h的足月儿; ③ 未合并其他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将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6 h, 平均(3.88±1.23) h, 体质量(3 263.52±202.36) g, 胎龄(274.52±6.89) d, 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3.61±0.94)分。对照组中,男9例,女9例,年龄3~6 h, 平均(3.76±1.32) h, 体质量(3 198.54±199.65) g,胎龄(275.69±7.01) d, 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3.58±0.96)分。2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2组患儿均进行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法: 将降温帽置于新生儿头部,保持直肠温度在34.5~35.0 ℃, 每15 min记录1次体温,直至达到目标温度后延长至2 h记录1次体温。同时采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项目包括心率、心律、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胆红素、经皮测血糖等指标,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肌张力等。常规治疗72 h后,停止亚低温治疗,采取辐射床加温方法逐步复温。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一般护理,保持室温24~26 ℃, 湿度控制在55%~65%, 定时通风。一般护理内容包括皮肤护理、合理喂养、给氧、监测血气等。
1.3.2 观察组: 采用综合护理。① 皮肤护理: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每4 h检查皮肤1次,每2 h为新生儿翻身1次,以预防新生儿出现红臀、冻伤等皮肤问题。② 生命体征护理: 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患儿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每1 h记录血压值1次,对比新生儿生命体征24 h出入量,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应及时反馈。③ 体位护理: 抬高新生儿头部15~30°, 使用冰毯包裹患儿头部,包裹至“鸟巢状”,将新生儿双手置于嘴边,收紧上肢于胸前,双下肢屈曲于腹侧。④ 疼痛护理: 给予新生儿5%葡萄糖水于舌尖滴入,再进行检测末梢血糖、置管、拔针、撕胶布等操作,葡萄糖水剂量为1 mL,每天<8次。⑤ 睡眠护理: 拉好室内窗帘,除用于治疗的温箱出口外,其余温箱部位均使用布罩全部盖住。
① 比较2组临床疗效情况。临床疗效评估标准[6-9]: 显效,患儿出生后3 d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顺利度过危险期; 有效,5 d内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消失,顺利度过危险期; 无效,患儿5 d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 比较2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③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如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88.88%, 显著高于对照组55.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组患儿均以低体温、硬肿症、心动过缓、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压为主要并发症,但2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n(%)]
围产期是指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具体时间是怀孕28周至产后1周,在该时间段内,母体发病率及胎儿的病死率较高。围产期窒息是围产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类型包括宫内缺氧、出生时窒息及出生后缺氧,主要表现为大脑缺血缺氧,甚至可引发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其中HIE是围产期窒息最主要的并发症。文献[10-12]报道,新生儿出现HIE的临床致病因素主要为异常产科病史及母体疾病史,异常产科病史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母体疾病史包括严重妊高征或产程延长等。新生儿HIE部分病例在治疗不完全的情况下,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这也是引起儿童期脑瘫的主要原因。根据患儿病情, HIE可分为轻度HIE、中度HIE及重度HIE, 而中、重度HIE是引起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病因,基于该原因,早期进行科学治疗至关重要[13-16]。
近年来,诸多动物模型试验已证实亚低温治疗对窒息后的脑损伤存在保护作用,而目前在临床中也开始使用亚低温治疗。Rossouw G等[7]在整理动物实验后认为,当人体体温每降低1 ℃, 其脑部耗氧减少率将上升至5%, 故降低人体温度对于控制脑部的耗氧率具有重要作用。亚低温疗法应用在新生HIE中,主要治疗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但考虑到HIE的治疗时间窗较短,患儿脑组织缺氧缺血后的迟发性脑损伤始于出生后6 h左右,因此出生后6 h内是治疗黄金时间[17-19]。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出生时间均短于6 h, 在对其实施HIE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结果发现,综合护理配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显著,表明综合护理配合亚低温疗法可有效及时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存在积极作用。本研究中,综合护理包括皮肤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及睡眠护理,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疾病特点,全方面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使患儿顺利进行亚低温治疗,以降低机体反应,减弱损害程度,提高治愈度,从而促进后期恢复和身心发育[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除上述优势外,综合护理配合亚低温疗法还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配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疗效佳,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孙晓华, 谢颖, 闫慧娟, 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 河北医学, 2016, 22(6): 1031-1033.
[2] 曹长青, 李宇宁, 杨学梅, 等.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2): 122-127.
[3] 孙妍, 李居龙, 王竹颖.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 26(11): 99-101.
[4] 陈少波, 杨春晖, 彭嘉恒, 等.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出生6~12 h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35(18): 62-65.
[5] 曾立军, 符茵, 陈泳涛, 等.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内环境的变化[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3): 5056-5058.
[6] 欧明明, 任太亮, 张燕, 等. 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 2015, 36(12): 1558-1561.
[7] Rossouw G, Irlam J, Horn A R.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hypoxic ischaemic encephalopathy using low-technology 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cta Paediatrica, 2016, 104(12): 1217-1228.
[8] 林碧云, 顾秋芳, 张鹏, 等.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观察[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5, 10(2): 85-89.
[9] 郭清皓, 陈阵, 杨世疆, 等. 动脉弹性系数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误诊误治, 2015, 30(9): 44-47.
[10] 马艳, 彭端亮, 罗家, 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5): 55-56.
[11] 余艳. 急性脑出血临床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6): 59-62.
[12] 徐朗. 亚低温疗法在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24): 116-118.
[13] 金伟敏, 黄雨茅, 郑戈, 等.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 浙江医学, 2017, 39(16): 1337-1340.
[14] 张自发, 陈来照, 仝海波, 等. 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22): 3381-3385.
[15] 汪爱斌.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J]. 医药前沿, 2017, 7(35): 172-173.
[16] 杨积. 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作用[J]. 保健文汇, 2017, 6(12): 42-44.
[17] 赵娜. 新生儿窒息患者治疗中选择性亚低温疗法的早期应用及护理[J]. 医药前沿, 2017, 7(28): 241-243.
[18] 李鸿炜, 张玮豪. 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3(2): 200-205.
[19] 叶正蔚.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MMP-9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9(4): 58-60.
[20] 杨文. 妊高征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0): 91-93.
[21] 麦泳瑶, 刘毅, 程国华, 等.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评价[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3): 310-315, 319.
[22] 沈阳.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6(2): 878-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