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徐言民
(1. 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 上海, 201100;2.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700)
慢性病大多病情延绵、久治不愈,且大部分慢性病尚无临床治愈方法,临床治疗与保健的目标主要是改善机体功能、缓解病情发展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有报道[1]称,中国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不仅影响患者自身疾病的治疗,还可引发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务人员近年来越发重视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调查,意在寻找药物保健之外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2]。本研究探讨了上海市某社区慢性病患者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风险关系,旨在为改善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上海市某社区300例慢性病患者以及年龄、性别配对的300例健康人群,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44~86岁,平均(70.11±5.33)岁; 病程2~24年,平均(7.33±3.22)年; 患单种慢性病者184例,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者116例。对照组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45~88岁,平均(71.14±5.12)岁。纳入标准: 观察组患者符合《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3]中关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种类以及相关诊断标准; 认知能力正常,能独立完成量表调查; 对照组为年龄、性别配对的300例健康人群。排除标准: 原发性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者; 文盲、认知能力低下者。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7年1—6月,采用门诊调查或登门调查两种形式,在调查人员陪同下完成量表填写。① 采用修订版生活事件量表(LES)[4]调查2组生活事件应激水平,本次调查根据上海地区具体情况对LES进行适当调整,包括家庭生活、社交、工作/学习3个方面,经检测Cronbach's α为0.84, 各维度信度系均≥0.7, 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其中家庭生活共28项,社交13项,工作/学习7项,根据对自己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影响分别评价0、1、2、3、4分,生活事件总得分为各项之和,分值越高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越高。②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评价2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情况,共包括抑郁、躯体化、恐怖、强迫、焦虑、精神病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敌对9项,各项问题均为4分制,参照Likert 5级评分法,根据无、轻、中、重、极重评价0、1、2、3、4分,分值越高提示相应心理症状越严重。调查完成后,调查人员封存问卷并统一保管。
本调查问卷均通过课题小组内部研讨并交由上级部门批准后投入使用; 调查人员经相关知识培训,并且考核达标后参与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采用统一语气讲解问卷填写注意事项; 受调查人员有疑问时可寻求调查人员解释; 筛出残损、内容具有较强规律性的问卷。
LES量表中,观察组家庭生活、社交、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事件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SCL-90量表中,观察组抑郁、躯体化、恐怖、强迫、焦虑、精神病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偏执、人际关系、敌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生活事件应激水平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表2 2组心理健康情况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家庭生活、社交、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事件总得分与抑郁、躯体化、恐怖、强迫、焦虑、精神病症状均呈正相关(P<0.01), 与偏执、人际关系、敌对无相关性(P>0.05), 见表3。
中国在2010年进行了第6次全国性人口普查,调查结果称中国≥60岁人口比例高达13.26%,而≥65岁人口比例为8.87%, 与第5次人口普查相比明显上升,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快[6]。随着医疗卫生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国预期人口寿命增加,老龄化社会到来,高慢性病患病率已成为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7]。由于慢性病患者多为60岁以上,病情持续数年,久治不愈,加上担心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人照顾、拖累子女等,日常生活中较为敏感,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较高[8]。同时有研究[9]称,在老年人群中,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心理健康强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精神基础。因此,研究生活事件应激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对于探寻影响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原因并采取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3 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
20世纪30年代H.Selye首先提出应激这一概念,作为心理社会应激源,生活事件对人群的心身健康影响便受到广泛关注,LES量表可定性和定量分析精神刺激程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ES量表中家庭生活、社交、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事件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涵盖了各家庭成员关系、居家环境家庭责任、职业工作变迁、福利保障等众多领域,慢性病患者因长期患病,应对这些生活事件表现出力不从心,极易因此影响情绪[11]。目前国内外对慢性病患者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报道较少,但有研究[12-13]指出,该地区乡镇居民LES量表与SCL-90量表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也为慢性病患者生活事件应激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观察组SCL-90量表中抑郁、躯体化、恐怖、强迫、焦虑、精神病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偏执、人际关系、敌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相关研究[14]结果一致。患病后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坚持在工作岗位,不仅需要应付工作、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冲突,还需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产生的副作用,较正常人群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精神症状[1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偏执、人际关系、敌对外, LES量表与SCL-90量表各项目均表现出正相关,表明慢性病患者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综上所述,上海市某社区慢性病患者生活事件应激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事件应激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1] 贾君杰, 郭继志, 李敏, 等. 山东老/年人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与心理健康风险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8): 1199-1202.
[2] 唐艳, 魏少青. 团体护理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 中医学报, 2013(B12): 290-291.
[3] 李云, 龚慧青, 鲍勇. 社区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4, 20(3): 160-163.
[4] 龚慧青, 李云. 分度式预警因素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31): 3752-3757.
[5] 张代江, 谭小林, 程雪, 等. 重庆市990名农村老年人精神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 43(7): 775-778.
[6] 孙红宇, 冀仙桃, 李芳. 重大生活事件在颞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s1): 21-22.
[7] 夏春梅, 李辉, 魏宇昕, 等.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11): 1255-1257.
[8] 田苗苗, 陈长香, 李淑杏, 等. 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家庭、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2): 156-159.
[9] 雷慧, 段莉, 郭奕嫱, 等. 乡镇社区居民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13): 1570-1573.
[10] 吴瑞, 李建桥, 刘琴, 等. 留守中学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卫生研究, 2014, 43(4): 586-590.
[11] 李丹, 徐鑫锫, 刘俊升, 等. 孕期生活事件与妊娠压力: 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和丈夫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 2013(4): 876-883.
[12] 张涵, 郭继志, 王瑞梅, 等.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 20(7): 659-662.
[13] 王素琇.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维护[J]. 江苏医药, 2016, 42(5): 620-620.
[14] 周玉刚, 王爽, 张陆, 等. 沈阳市长白社区慢性病共病患病情况及老年患者积极度与健康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4): 465-471.
[15] 李敏, 郭继志, 贾君杰, 等. 山东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 32(10): 88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