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获得感的调查与分析

2018-07-30 12:02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满意度高职

马 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广州 510507)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获得感虽是一种主观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获得感”与“参与感”密切相关[2]。高职学生获得感是指,在物质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接受教育获得的实在利益及带来的成长变化,如专业知识、技能、学分、评奖评先、优惠补贴、就业推荐、毕业证等,这些是显性的“实在获得感”;在精神层面,学生有梦想、有追求,能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获得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愉悦、他人的认可,最后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是隐性的“意义获得感”。高职教育改革的含金量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更高的获得感。高职学生获得感的高低直接显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对高职学生获得感现状进行调查,对影响学生获得感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广东A高职院校在校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 911份,收回有效问卷3 8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57%。所选取的调查对象统筹考虑了年级、性别、家庭背景、文体特长等因素。其中,一年级学生占41.61%,二年级学生占40.91%,三年级学生占17.48%;男生占29.29%,女生占70.71%;学生干部占33.49%,非学生干部占66.51%;学习成绩专业排名前三名的占6.87%,4~10名的占20.21%,11~20名的占32.06%,21~50名的占30.48%,50名以后的占10.38%;具有文体特长的占34.37%,无文体特长的占65.63%;家庭经济富裕的占1.43%,小康水平的占28.12%,温饱的占53.51%,贫困的占16.94%。

2.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参考并借鉴相关学术文献,结合教学工作和现实中发现的问题,自编调查问卷,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的形式不记名调查。调查分层随机抽样,样本选取兼顾各系别、年级学生。问卷内容涉及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高职学生对专业设置、教师教学、辅导员工作、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2)访谈法。为更深入了解高职学生获得感现状,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年级学生、学生干部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对学校的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统计法。为确保调查的有效性、样本抽样的科学性,样本收集并进行有效性筛选后,采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分析

据调查,选读本校和本专业的首要原因选项中,“学生对专业感兴趣”的占32.11%,“学校知名度”的仅占8.59%,“随便选择”的占26.82%,说明学生并不了解学校、专业和自己的发展需求。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都比较务实,希望通过在校学习获得“好的就业机会”的占69.78%,“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66.59%,“个人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占62.78%,“学历文凭”的占61.04%,“让自己变得自立、自强、自信”的占49.03%(见表1)。另据调查,学生进大学最想提升的素养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自我管理与社会适应”(60.99%),“实践应用和创新思维”(45.5%),“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36.94%),“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35.41%),“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30.82%)。由此可看出,学生读大学最想收获的是就业机会、学历文凭、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对个人实际发展有利的显性获得,最想提升的是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素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认识度还比较低,党性修养和党性觉悟不够高,对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比较低。再据调查,学生“非常想”“比较想”获得企业实习和实践机会的占87.76%,“非常想”“比较想”获得海外实习和实践机会的占69.81%,说明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实习方面的需求比较高。

表1 高职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各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所侧重。据调查,一年级学生的在校获得需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多认识人,扩展社交圈”(66.23%),“学好专业知识,扎实基础”(62.18%),“进社团锻炼自己”(47.26%);二年级学生的在校获得需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深入学习专业知识”(76.37%),“获得等级证书和资格证书”(67.24%),“成为优秀学生骨干,进一步提升能力”(34.81%);三年级学生的在校获得需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好的就业机会”(85.73%),“就业知识和技能”(79.25%),“优秀毕业生荣誉”(36.29%)。

2.学生获得感

(1)学生获得感现状。学生总体上对自己在校的获得感评价一般,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30.69%,“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占14.97%,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一般”(见表2)。不同学生群体的获得感存在差异,学生干部、学业成绩优异、家庭经济条件好、有文体特长等类型的学生获得感较高。这部分学生属于学校的“优势群体”,他们往往自我发展意识强,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有更多条件和机会去实现自我发展目标。据调查,从不同年级学生看,三年级学生获得感均高于一、二年级,二年级学生获得感最低。究其原因,由于高职院校提供的“实在激励”不能满足学生物质上的获得需求,加上精神获得的缺失,导致学生获得感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待自我,表现出自我懈怠、自我放任,对周围的事不关心,缺乏责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迟到、旷课”“人际关系差,宿舍矛盾重重”“对班集体和社团活动不热心”“课余时间待在宿舍,睡觉、煲剧、打游戏”“课堂不认真听讲,吃东西、玩手机、看电影”(见表3)。二是对待他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差,宿舍矛盾重重,不尊重教师,不善待同学。三是对待学校,不了解学校文化,缺乏归属感,不认同学校制度和管理,甚至对抗学校。四是对待学业,上课迟到、旷课,课堂纪律差,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五是对待活动,对班集体和社团活动不热心,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表2 高职学生获得感评价

(2)影响学生获得感的因素。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获得感不足。一是自我认识不清,定位不准。部分学生自我定位低、评价低,缺乏信心,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不积极;自我认知模糊,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或者盲目遵从父母意愿,对未来没有合理规划,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职业定位不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时间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欠缺,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善于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据调查,学生自评“没有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的占35.62%,“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占35.18%。二是教育者角色引导不足。常规的大班教学易导致专业课教师无法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加上大部分学校采用多校区管理体制,教师课后与学生交流时间太少,难以做到给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专业指导;部分教师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知识更新过慢,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吸引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分工程度低,常忙于事务性工作,与学生交流谈心机会少,使学生工作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难以让学生爱学习、爱专业、爱钻研,学生获得的知识陈旧,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理论课程过多,实践机会太少,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不足。四是激励机制吸引力不足。目前,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学分和毕业,但学分和毕业的获得必须经过三年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对学生而言,这个学习过程按部就班,缺乏惊喜感和愉悦感,而评奖评先、优惠补贴、就业推荐等激励手段只能吸引少部分有条件或有能力的学生,这就导致大部分处于“金字塔”中下层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五是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参与度主要是参与的广度、宽度和深度不够,使学生参与的范围小、机会少。校园文化活动对内多,向外拓展不足;缺乏系统性,导向性不明;文化层次、档次低,高雅性和意义性不足。投入度主要是学生情感投入度不高。部分学生骨干忙于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和情感体验欠缺;其他学生往往被动参与,情感投入度几乎为零,还常常产生抵触情绪。学生个体虽然参与了校园文化活动,但并没有实现个体发展目标。

表3 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3.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满意度,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客观原因。据调查,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一般。

(1)对教学的满意度。学生对课堂教学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仅占57.43%,不同年级和不同学习成绩排名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稍有差异。其中,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高于二年级,而学习成绩与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度成正相关性。学生希望从任课教师那里学习或者获得“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65.24%,“实践能力”的占41.82%,“思维模式”的占40.23%,“做人做事准则”的占32.81%,“就业相关内容”的占30.17%。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53.7%),“课后与学生交流时间太少,缺乏个性化的专业指导”(50.64%),“照本宣科或者念PPT,内容空虚,缺乏深度和广度”(31.6%)。

(2)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61.09%。其中,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高于二年级,学生干部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略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68.4%,非学生干部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57.98%。学生希望从辅导员那里学习或者获得“就业指导和机会”的占53.36%,“学习和工作指导”的占48.77%,“为人处世方法”的占34.94%,“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的占31.23%,“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占30.25%。学生认为,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与学生谈心交流次数较少”(50.32%),“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缺乏了解”(45.55%),“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23.84%)。

(3)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学生对课程设置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42.23%,满意度较低。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存在的最严重问题依次为“理论太多,实践不足”“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选修课太少,并且没有意义”。学生表示“非常想”“比较想”增加选择课程自由度的占77.77%,说明课程设置灵活性和自由度不足,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此外,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比较低,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仅占34.91%。

(4)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总体满意度比较低。对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有文体特长和无文体特长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别。学生干部和有文体特长的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高于非学生干部和无文体特长的学生。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意愿一般,表示“非常想”“比较想”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占56.47%。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锻炼胆识,增强自信”(57.02%),“结识朋友,扩大人际圈”(52.79%),“丰富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48.53%),“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32.04%),“文化熏陶和精神愉悦”(26.82%)。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活动缺乏吸引力,参与度不高”(50.32%),“为活动而活动,缺乏计划性和导向性”(40.96%),“校内活动多,校外社会活动少”(39.9%)。这直接导致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意愿不高。

(5)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不高,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占43.04%,“一般”的占42.31%。学生认为,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许多基础设施太过破旧”(45.63%),“住宿条件差”(41.04%),“校园标志性景观太少”(36.34%),“教学设备残旧”(34.06%),“图书馆缺乏读书氛围”(20.8%)。

三、建议与措施

高职院校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学生为本,改革教育理念、教学机制、激励机制、校园文化和软硬件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化的教育、引导和服务,满足学生思想、心理、学业、职业、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自我认知的提升和对自我意义的建构,综合提升学生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获得感。

1.转变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学和学生工作两个方面为重点。一是专业教师要做到“教”与“育”相结合,以“教”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教的过程中,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采用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辅导员要实现由“管”向“导”的转变,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情感引导、生活帮扶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2.改革教学机制

一是在制度上落实学分制改革。“完全学分制下的教育是满足学生需求多样化的教育,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3]要改变传统的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的选择权[4],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二是在专业建设上优胜劣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链需求设置应用性专业,建立有效的过剩专业退出机制。三是在课程教学上更新换代。对应行业企业就业目标,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确定课程内容[5],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合作教学;实施“走出去”教学战略,引进著名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拓展海外实习和学习研修途径。四是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微创业”一体化孵化模式,为学生搭建创业和就业平台,提供创业条件和优惠政策,聘请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创业投资人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为学生进行创业辅导。

3.革新激励机制

一是构建通识拓展活动课程体系。充分运用学分激励机制、社团载体和网络平台,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打通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积分和教学学分的置换通道,实现校内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施以积分换学分的激励机制。二是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置换不同积分(选修课积分和必修课积分)。三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划分不同层级的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置换相应积分。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为学生创造更加充实、高效、阳光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4.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是学生德性养成的根基,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驱动力[6],因而必须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一是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系统性。高职院校要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年度和月度活动主题和重点,避免活动的临时性、分散性。二是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向性。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关系着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为热闹而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要以办学宗旨和教育目标为导向,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三是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性。要设计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避免活动的庸俗化和低俗化,如开展爱国教育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高雅艺术活动和科技学术活动等。四是重点建设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增强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彰显高职院校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精品项目,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优化校园环境

一是完善学校硬件条件,增强显性实力。加大资金投入,美化校园环境,全面改善学生的住宿、用餐、学习和活动等显性方面的硬件条件,提升校园环境的舒适度;重点加快校园智能化平台建设,打造智慧校园,为学生生活、学习、休闲娱乐提供便捷,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高效的技术保障。二是改善学校软环境,增强人文关怀。高职院校行政服务部门要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关心学生需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方面的难题,提升学生的愉悦度。三是加强自我法治建设,保障学生利益。实施参与式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了解管理流程和制度,增强法治意识。如成立学生自我服务中心、学生综合治理委员会、学生诉求委员会等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机构,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

高职学生获得感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高职学生在校获得感越多,就越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只有采取符合高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机制和手段,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才能给予高职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内在影响,从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满意度高职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