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芬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目标偏差、主旨不明、教评分离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目标—教学—评价”一体设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践行“目标-教学-评价”一体设计的意义
“目标—教学—评价”设计特别强调“一体”。“目标”是“教学”和“评价”的前提,自始至终渗透于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教学”离开“目标”和“评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评价”有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直接指向“目标”,教学过程就是评价过程。三者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课堂教学有机体系。
文本内容丰富多彩,价值取向多元多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取舍。“目标—教学—评价”一体设计讲究精讲多练、当堂达标,最终实现连点成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课一得”追求课课有得,简约不简单,它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整合;遴选不随意,它是教学流程的精湛设计。于永正老师的很多课例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感受语言及精神内涵”,在此主线引领下,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品质、激发情感等学习活动浑然一体。
二、践行“目标—教学—评价”一体设计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做到“三结合”
1.结合新课标制订教学目标
新课标是定位语文教学最有效的参照依据,能解决课堂教学仅在内容和情感里游走徘徊的问题。例如,阅读教学不仅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感情的喜怒哀乐,更要关注选词用语和谋篇布局。
2.结合教材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制订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大家比较重视教参,但忽视了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最有利凭借,所以一定要发挥其助教、助学功能,发挥其为教学定好位、把好脉的功能。
3.结合学情制订教学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共性,但是个体之间、地域之间、班级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依据学情定位教学目标是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体现。高年级的语文课,基于学生的拼音基础差的现状,依然可以确定目标:读准多音字、分清音节类型、区分声母相近或韵母相近字的读音。
(二)设计“教学过程”注意“四个关键”
关键一:导入新课
“导课”属于上课的“前奏”,精彩的“导课”,往往预示了课堂成功。以“激发兴趣”为主的“导课”,要注意关联语文本体教学内容。如学习《拍手歌》,入课先做“拍手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感受语言的活泼有趣。以“复习巩固”为主的“导课”,要注意关联重点学习项目。比如学习“音序查字典”,可以通过游戏,复习音节、音序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导课教学要避免“入不敷出”的情况,即组织了学习活动,不能没有达到或者仅达到了一部分预期目标。“导课”要努力做到“最低的耗时,最多的收益”。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样设计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回忆一下,并简单说说。
(学生回顾本单元已学过的课文)
师:我们阅读了先贤圣人、神话故事、古代建筑,这节课来认识一幅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它会让你更深地领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默读新课文)
这段教学很简练,但是紧扣单元主题,既对前面的学习进行了梳理,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调,省时高效。
“导课”的种类有很多:开门见山式(也叫直言导入)、谈话式、故事式、谜语式……不一而足。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背景下,导课的形式和内容都变得更加多样、更加精彩,如看一段动画、听一支歌曲或者展示一段微课等。
关键二:教学问题的设计
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进程,问题也是课堂学习的导向。
1.从课后练习中提炼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需要认真研究领会,从中确定提领全篇的问题。《雾在哪里》课后有三个学习提示:①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②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都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③课文说雾“是个又淘气又调皮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围绕“读出語气”“照样子说一说”“理解句子的意思”来设计教学问题,基本就能统领课文的教学过程。
2.把文中“泡泡语”变成问题
文中的“泡泡语”形式很灵活,有些可以直接拿来做“课堂问题”,如: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些什么?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些可以变化为问题,如:我还能说这样的词语。虫字旁的字大多和虫子有关。我把容易混淆的字作了比较。联系下文,我知道了“泛滥”的意思。我一分钟能走( )步,我一分钟还能……
关键三:语文德育的渗透与融入
语文教学具有无可替代的德育价值,独具学科优势。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在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中华传统美德、审美鉴赏与创造、负责任地表达以及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等方面,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
语文德育重在渗透和融入,而不是生硬地说教,更不是灌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如果直接把德育目标拿出来讨论,结果一定很尴尬。学习语文,没有熏陶渐染,没有潜移默化,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德育。对于这一课来讲,教学的重点仍然要确定为“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体会父母之爱”,仍然要以“语用”为主线贯穿学习。“语用”就像学习的骨干,“德育”则是学习的血肉。
关键四:注重教学的拓展,立足课堂,放眼生活
用好教材还要拓展教材。一般有两种形式:教材内的拓展和教材外的拓展。
教材内拓展包括三种:“寻找教材的生发点”,即教材中的文意空白。读出这些没有写出的内容,将使教学变得很有趣味。“教材背景”的拓展,对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背景的拓展更显得至关重要。“作者背景”的拓展在古诗文教学和名家篇目的学习中很有意义。
教材外拓展也包括三种:“向课外阅读拓展”就是由教材延展出去,阅读更多题材相关、体裁相关、写法相关的文章;“向整本书拓展”是阅读教学的更高指向也是必然指向,从阅读整本书开始慢慢爱上阅读;“向生活拓展”是阅读教学的终极性跨越,所谓读万卷书,读经、读典、读书、读宇宙人生。
(三)处理好“评价”在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1.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
研究教学离开了评价就没有研究意义了;而评价脱离了教学,也就变得空洞无物。
2.评价与目标对接的紧密程度标志着评价效度的高低
如“学习用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那么在阅读与练笔的过程中,不管是问题设计还是阅读领悟,学生的一切学习行动都依据这个目标去观察、促进。
3.评价促进目标落实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或障碍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提示性的语言,采用由抽象到具体的方式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当学生理解和表达出现偏差或者不全面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用评价引导,树立学生信心。
4.评价检验目标达成
这主要是用来反馈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感悟能力、价值体验等项目体现在学习语文的全过程,纸笔和非纸笔检测、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都很重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评价更有价值。
总之,“‘目标—教学—评价一体设计”是一项长期坚持而没有终结的研究行动,其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其本质和规律不变——有的放矢,教评一致,始终指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始终指向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教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 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