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基于自身发展以及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属性而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帮助高校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与短板,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文章分析了经管类专业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建立完善的经管类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培养模式;经管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2
课题项目:河套学院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新建地方院校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HTXYJZ14002)。
作者简介:田瑞霞(1979—),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及区域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当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的层次类型改革逐渐成为新的重点。而且,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为主流趋势,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帮助其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个高校实践的重点。本文就笔者所任职的河套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中经管类专业如何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转变教育理念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大众教育的关键手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多地是向着实践型人才的趋势发展,因此,应用型大学将成为日后各大高校重点发展方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由于其学科属性与社会的发展紧紧契合,因此如何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下,发展出属于自己学科属性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经管类专业能否适應社会需求的关键。
另外,经管类专业作为社会需求量较大的热门学科,其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就更加具有实践意义。与国内几所一流大学相比,地方类高校把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更加契合社会需求的现状,也更加贴近其高校的发展轨迹。同时,地方类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般都是以当地高校为主要的人才招聘地,所以地方高校转变教育模式,把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企业的客观需求,有利于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从客观的社会环境以及学校的自身发展状况来看,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高校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注重将基础知识转换成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社会一般岗位并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及核心技能的培养。近年来,我校经管类专业开展了多项实习活动,比如顶岗实习、深入企业参观学习、毕业前工作实习与论文结合、邀请企业的技术人才开展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将专业基础理论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概念与教育培养模式上来看,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高校的研究性人才来说的。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管理一线。因此,地方高校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定位,应该结合院校客观环境,培养通识型、综合型、研究型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确立,即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教学发展的关键。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阐述,当前理论界和实践领域都认为包括外部评价体系和内容评价体系。外部评价体系的本质是从客观的社会需求来评价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来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缩小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内部评价体系的本质在于,学校设定一定的评价标准,对经管专业的教学质量、教学任务等进行评价,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应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评价体系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评价体系
外部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不同,包括客观的社会需求,如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于高校经管专业培养的人才进行一定的客观评价,经管专业学生或家长对于学校培养模式的一种主观感受等多个评价主体。部分学校会主观地选择多个评价主体对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因为不同的评价主体所代表的利益不一。每个主体都站在自身需求的角度,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用人单位在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更多地关注人才对于基础技能、核心技能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符合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另外还会格外关注人才的道德品质,以此判断其职业道德素养;经管专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对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及发展前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去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在社会上立足。家长主要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的满意度比如企业待遇等;社会对于高校的客观评价相对单一,一般以学校的知名度、声誉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所以,单一的评价主体不能达到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评价的目的,在评价内容、评价角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且,如今高校一般都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向评价主体征求评价,方法太过单一,且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或者硬性要求,所以会出现评价主体应付了事、随便填写调查问卷或者不填写的情况,从而影响评价的质量,甚至很多评价问卷都收不回,这就使得调查问卷流于形式,不能达到评价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目的。
2.内部评价体系
内部评价体系中,主要是学校对于经管专业教学质量、教学任务等的评价,一般通过教学中的课程成绩、教学督导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首先,课程成绩是最直观的对教学效果的反映,它客观反映了学生对于经管专业各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实习训课报告可以从客观上反映学生在实习课上对于实践课程的掌握。综合来说,它能够客观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但是对于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够进行综合反映。但是,这些方面的能力,又恰恰是企事业单位考察人才的关键。另外,教学督导的评价,是教学督导在听取经管专业教师课程之后,对课程教师的评价,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偶然性,教学督导一般会随机选取课程旁听,只通过几节课程就做出评价,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更是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不能客观反映教师的课程情况。
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评价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设施与软件设备的评价两个方面。硬件设施相对简单,即有关经管专业进行实习训练等方面的设施,包括实训室、资料室等。软件方面相对复杂,比如对教师队伍的评价、对学校教学模式的评价等,软件评价虽然涉及方面广泛,但学校一般都量化到教师的职称、学历、科研成果上,缺乏对于教学团队或实训团队中团队合作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师资结构等方面的评价。这就使得整个评价体系比较局限,不能客观反映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就不能找到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三、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的质量,是衡量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效果的手段,是判定一个高校是否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客观标准,构建教学評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评价主体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管专业教学实践的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包括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评价、社会评价、学生及家长的评价、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等。作为不同的评价主体,其由于评价的出发角度不同,做出的评价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比如,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评价可以帮助高校经管类专业能够认识到社会的客观需求,对照自己的专业课程等发现不足,并进行重点弥补与发展,重点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核心技术掌握、职业道德修养等进行培养;学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教育系统对于其课程设置、办学理念、专业定位等方面的评价进行自我审视,并判断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否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而社会评价是来自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接受与认可程度,受到学校知名度、荣誉等的影响。
2.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应用型人才的指标体系,它是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评价的关键,并且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重点内容,但是没有形成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各个高校经管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院校定位、学科属性对于评价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等。
3.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法模式单一且效果不好。因此,评价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评价的结果,所以学校要合理选择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第一,可以采取院校自我评价与教育部专家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整体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评价,实现学校内外质量一致,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制约机制。第二,采取资料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听取学生或教职工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汇报,参观学校的实训室、网络中心等方式,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第三,采取全面考察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既整体考察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第四,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客观评价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都要求地方高校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完善的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是帮助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善提高的必要手段。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包括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帮助高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 艳,王振国.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海南大学经管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1):68-70.
[2]白凤娇.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454,456.
[3]杨 弘,刘宇会,于善波.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4):105.
[4]张 鑫,吴 方.应用型高校转型下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2):151-154.
[5]赵丽初,康夕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5(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