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新变化

2018-07-29 13:56叶依薇
教师·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属于我国教材中纲领性的文件,同时也是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2003年,我国开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新修订完成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要求所有的学校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2

作者简介:叶依薇(1990—),女,福建厦门人,二级教师,本科。

一、新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新课程标准是我国课程中的纲领性的文件,同时也是国家针对基础教育过程提出的基本规范。2003年,我国开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过全国大量的专家共同努力,所有课程都制定了教育标准和规范,这意味着我国正在对基础教育不断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零起点”问题

目前高一所有的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都上过信息技术课,只有极少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不是很熟悉,而有些学生借助自学等手段获得了一些更高层级的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与小学、初中有一大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没有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衔接与提升。

2.教学资源的建设问题

信息技术教材要紧密地联系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学习要求,以及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很多现行教材只是针对一些软件工具如何利用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并没有采用信息工具处理学生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没有考虑把实际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所以,这类信息技术教材和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不但不吻合,同时也导致信息技术变得乏味,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全面的释放。

3.学业评价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是通过计算机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由单纯技能的训练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和评价也需要通过从理念到方法的全面转型。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指导纲要对相关的模块和方法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也未能对教学设计一些具体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能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探索。更多的教学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讲评、练习和测试等多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进行。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新修订完成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套方案和课标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也就是说,2018级高中生即将适用新课标。新一轮的课改以立德树人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素养为中心,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落实核心素养。

二、国际信息技术课程新动向

信息技术指的是关于信息的存放、加工、提取和表达的总和,要在计算机等技术的作用下,以互联网为中心,最后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采用上述流程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重塑人类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加快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

随着有线网络带宽的激增和无线网络的应用,网络的使用越来越方便快捷。信息设备日益多样化,智能手机等相关的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普及,而且使用的人数在不断地提升。智能操作技术在当前的环境下取得了較大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电子化产品能够帮助人们进行交流,信息交流的渠道更加的多样化,同时也能够实现达到促进人们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极大降低了人们的利用难度,推进了新技术的普及。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模式,催生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全新社会,而且已经超出了以往工具的含义,并赋予社会全新的价值和思想理念。信息社会公民的信息素养,关乎个体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对个人生存和社会变革的意义十分重大。

对于中国而言,“互联网+”也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当时大会的主题就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和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博览会以互联网和产品创新为其主要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的产品,如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工厂等。这些都是对人类发展前景的展示。

知名学者于丹教授感慨道,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处处都有互联网的痕迹,人人都懂一点互联网,80岁的爷爷奶奶在路边玩微信;买一块3块钱的糕点都可以扫二维码、用支付宝。全景区覆盖无线信号、智能的自行车租赁系统、便利的智慧信息亭、全国首家挂牌成立的互联网医院等等,互联网的科技无处不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互联网创新,已经是我国进行改革和创新发展、保证民生得到更大发展、完善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美国来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Comput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项目,重点扶持中小学开设计算机科学课程。而且提出在2015年前,培训10000名计算机教师在10000所高中开始教授计算机科学。计算思维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该国提出的先进教育标准,被国家教育部认同。他们认为,计算思维是每个人的基本技能,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在阅读、写作和算术(Reading,Writing,and Arithmetic——英文简称3R)之外,应当将计算思维加到每个学生的解析能力之中。

三、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新课程标准的发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从教学目标来看,由了解 “信息常识”转变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教学内容来看,由掌握“工具技能操作”转变到“学科对个体发展的支持”;从教学方式来看,由掌握“技能操作练习”转变到“项目活动学习”;从价值取向来看,由“应用行为”转变到“学科思维”。接下来从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素养两个方面来阐述。

1.学科大概念

学科大概念是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础、最基本的概念,统领了整个课程的知识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同样也需要保持良好的逻辑结构和课程体系。

2.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且把文化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作为教育的重点,具体又可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环节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需要具有能够进行终身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普通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关注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变化

1.信息意识

意识指的是个体关于外界的感觉或者知觉,以及自身思想、记忆等各个要素组成的集合。信息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实现形式,是个体参与信息等相关活动的感觉和知觉,并在感、知觉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对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

社会信息总量的持续增长能够为人们“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准备较多的条件,但是也能够对学生们取得信息产生阻碍。为了能够在信息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所有的社会成员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对感知的信息做出判断。其内涵能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现:①社会成员是否能够意识到信息的存在和导致社会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保持信息敏感。②能不能对信息提供的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也就是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并对信息价值进行分析。

2.计算思维

思维是个人内在的心理认知历程。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个体将心理上认知事件的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并通过对事件的性质进行推断,以便能够取得新的知识。

在当前的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下,以“数据抽象和自动化处理”为代表的计算方式正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也改变了人们的心理认知历程,计算思维逐步成为人们对信息问题进行处理的手段之一。从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问题进行解决的历程进行分析,計算思维具体能够体现在:①依据计算机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法把所有的问题形式化,并通过主动思考,抽象出问题的基本特点,建立模型,最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组织。②形成利用数字化工具自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案,通过迭代的方式对相关的工作进行优化;使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加系统化,以便能够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了解和分析多种数字化工具之后,能够有效地对资源进行管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问题,实现思维创新。具体有:①数字化创新,即利用数字化工具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养成数字化创造的习惯。②数字化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就是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和系统解决相关的问题。③数字化学习,即能够识别数字化环境下的优势和不足,并适应当前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要将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土著”培养成为信息社会合格的数字公民,并发展他们信息化学习的能力。

信息社会合格的数字公民能够顺利适应信息化的学习、生活、生产、交易、交流等生存方式,获得在信息社会生存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成为能够在信息社会中立足的公民。现在的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且具有利用网络技术、借助图形进行学习的能力。当然,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数字土著”在现实世界中也存在着“网络欺诈”等问题。可见,“数字土著”和合格的数字公民不完全吻合,他们还应该具有信息化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新时代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可能,实现了在传统学习中不可实现的做法,为学生拓展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既创造了信息化的学习内容,也创造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更创造了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信息社会培养人才、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社会价值之中,也体现在保障个人终身学习的个体价值之中。

4.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是通过创造、分配和针对信息的利用和整合等手段,形成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形态。其中的社会成员在取得了信息技术便利的同时,也需要从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多个方面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具体可以体现在:①遵守信息社会的基本规则,安全地利用信息,并维护好个体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维护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安全;②能按信息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进行信息活动,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③理解信息社会的多元化,具有参与信息社会建设的积极心态,并学会对多元化的社会进行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石 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1):9-11.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