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婷
摘 要 传统翻译把“忠实”视为翻译的唯一标准,因而忽视了对变译的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变译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和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以《萧乾作品精选》为例,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变译规律。
关键词 变译 文学翻译 萧乾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把“忠实”视为翻译的唯一标准,因而忽视了对变译的研究。近年来,各种外国翻译理论和域外新观点不断引进,对中国传统的翻译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我们由各种新观点可以看到,翻译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译者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政治文化形势等的需要,主动、大胆地对原文进行改写。
1功能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综述
1.1应用翻译研究
将功能派理论运用于应用翻译研究是国内功能派研究中分量较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研究涉及的文体类型比较广,有法律翻译、旅游翻译、畅销书翻译、新闻翻译等(何庆机, 2007: 19)。
1.2文学翻译应用研究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批评者指出功能派理论只适合应用翻译,而不适合文学翻译;诺德曾对此做出了反驳(Nord, 2001: 126)。我国国内也有学者撰文,认为功能派也适用于文学翻译。
陈刚和胡维佳从功能派的视角,比较《红楼梦》中咏蟹诗的霍译和杨译两个版本(2004:43-45),认为杨译虽然流畅不从功能的角度是更成功的翻译。
2功能翻译理论和接受美学
2.1功能翻译理论
莱斯、费米尔和诺德等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而且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是一项须要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目的性交际行为。
2.2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它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读者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因素 (王秀娟, 2008: 81) 。
3萧乾翻译作品中的变译
萧乾作品中变譯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删减,增译和改译。
3.1删减
(ST):记得头一堂是陈老师的党义,把听党义同欣赏这小生物算算,索性不去了。——《蚕》
(TT):She … agreed to play truant for the day.
外国读者对中国学校开什么课,特别是党义这类具有政治意义的课可能不感兴趣。而且这一细节无关原文宏旨。试想,要是照原文翻译,恐怕要加注,还要用不少篇幅,介绍这是哪一个党派的党义,接着免不了又要捎带讲一讲这个党的历史。
3.2增译
(ST): “东厢房呵,西厢房呵,可叹奴家住车房呵。”
——《雨夕》
(TT):In the eastern chamber sleeps the master,
In the western chamber the “newfangled” lady,
But the shed is the place for me …
译文补充了原文歌词中省略的部分,照顾到了西方读者在这部分可能存在的理解障碍。
3.3改译
(ST):一个四十多岁的长工正叼着一杆旱烟袋,坐在石磨盘沿上出力地吸。
——《雨夕》
(TT):A peasant … was sitting there, puffing at a slender pipe about three feet long.
中国的“旱烟袋”与西方的“pipe”有所不同,因此作者在译文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旱烟袋的外形,以避免西方读者在此处由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的理解失误。
4萧乾翻译思想分析
萧乾的译文给其他的文学作品的译者开了另一扇窗,意思到文学翻译还有其他译法的存在。萧乾用温度来区别翻译。“最冷的莫如契约性质的文字,那本身就是死板而机械,容不得半点灵活。文学翻译则是热的,这里的‘热指的当然是情感。文学翻译倘若限于字面,那就非砸锅不可。我认为衡量文学翻译的标准首先是看对原作在感情(而不是在字面)上忠不忠实,能不能把字里行间的(例如语气)译出来(萧乾, 1994: 87-88)。”这种说法也更形象地表达了萧乾的文学翻译思想。
参考文献
[1] 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 陈刚,胡维佳.功能翻译理论适合文学翻译吗?——兼析《红楼梦》咏蟹诗译文及语言学派批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2).
[3] 何庆机.国内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翻译,2007(04).
[4] 王秀娟.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南昌高专学报,2008(04).
[5] 萧乾.文学翻译琐议[J].读书,1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