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华,刘武华,黄艳
(江西康宁医院,江西 南昌 331211)
便秘为临床经常发生复杂症状,以排便次数减少及粪便干结等为主要表现症状,其中,器质性和功能性是引起便秘两种比较常见原因。一般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1],便秘是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常见一类并发症[2]。本院的患者大部分为长期,封闭式的管理,患者户外活动少。所以合理有效护理干预的使用,能减少便秘,分析精神分裂症便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效果情况,护理干预的实施目的在于缓解患者便秘状况,延长改善时间,逐步提升其住院生活质量。现结合本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170例精神分裂症便秘患者行护理干预情况,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经不同方式护理170例精神分裂症便秘患者,全部患者口服各种抗精神病药物超过2 d,均表现为腹胀及排便困难,超过3 d未排便。排除其他致便秘原因。以纯随机抽样划分全部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8.7±7.1)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15.5±6.5)年;抗精神病药物服用状况:氯氮平40例,氯丙嗪20例,利培酮20例,其他5例。观察组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7.6±6.2)岁;病程2个月~19年,平均(16.4±5.4)年;抗精神病药物服用状况:氯氮平38例,氯丙嗪18例,利培酮18例,其他1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抗精神病药物服用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照医嘱,每晚服用果导片(陕西享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78)0.1 g,0.1×100片,实施常规护理,开展集体教育,为患者做适时的宣教等。
1.2.2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采用护理干预。①预防便秘的方法指导。强化与膳食科联系,合理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引导患者多食用芹菜及韭菜等高纤维素饮食,在一起就餐看护过程中保障足够蔬菜摄入量[3]。对无糖尿病患者,尽量做到每天食用两个香蕉,有条件的早晨起来空腹饮用蜂蜜水500 ml。每天饮水量超过2 000 ml,同时引导患者使用杯子量化。每天早上督促患者入厕,形成良好定时排便习惯。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实施腹部环形按摩,需手掌温热,按摩从近心端开始至远心端结束,2次/d,5 min/次。强化全身运动,组织患者开展广播体操训练,多参加户外活动,2次/d。②开展预防便秘知识教育。交由责任护士及当班护理及时做出评估,同时开展相应便秘知识宣传教育,2次/d,15 min/次。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认真细致开展疏导,消除患者抵触心理;协助患者认识到便秘有关因素,让患者认识到便秘对身体构成的危害,继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结合精神患者实际,多次疏导患者,使用不同方法。许多患者文化程度低,护理人员使用简单语言,一次内容不要多,而需反复多次。③心理支持。许多患者没有自知力,护理人员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需采用支持性语言及行为,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沟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后便秘改善情况,①显效,2 d内排便,②有效,4 d内排便,③无效,超过4 d排便或依然需借助药物来排便;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大便时间情况,安排相关实验人员记录、收集及统计全部患者护理前后排便时间间隔,同时制成表格[4]。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后便秘改善情况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两组护理后便秘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便秘改善情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of constipation after nursing in two groups(n)
2.2 两组护理前后大便时间情况 两组护理前大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大便间隔时间(48.1±5.4)h明显短于对照组(70.7±6.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大便时间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ecal tim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大便时间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ecal tim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P值0.208 0.000时间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85)89.4±5.7 70.7±6.1观察组(n=85)90.1±5.5 48.1±5.4 t值0.815 25.576
便秘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胆碱功能,减弱肠蠕动,使得分泌变少,从而出现便秘[5]。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自身疾病因素影响缺乏自知力,一些患者生活懒散,更加重了便秘情况[6]。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留心观察患者排便状况,当未排便或腹胀明显等超过72 h,需要马上做出处置。
护理干预为一个循序渐进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巧妙使用沟通技巧,和患者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在取得患者信任基础上,顺利开展护理工作,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流程,缩短恢复周期,节省医疗成本,明显提升疾病伤痛体验[7]。于干预中,定期评估患者便秘状况,针对患者各便秘影响因素,调整干预措施,着重突出针对性护理。消除患者精神分类症便秘状况,这是护理干预需要实现的一项目标,让患者认识到自身就是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心态,从而在出院后有所受益。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为一种高回报工作方式,而常规健康教育并未重视及普及便秘预防知识,在开展护理干预过程中,患者多不愿合作,护理人员需强化与患者沟通力度,把握患者便秘状况,鼓励患者切实表达自身感受,开展合适知识教育,针对性开展宣教,多次实施,让患者掌握良好的便秘预防手段,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认知特点,循循善诱、组织其开展有关工作。此外,在护理干预中,强化患者心理干预,不能歧视患者,注重和患者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调动其积极性,主动配合护理工作。通过上述护理干预措施,较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大便间隔时间,降低便秘发生率。因此,护理干预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状况,减少并发症,提升住院生活质量。
Ceccarelli G,Cimino G[8]证实,年龄小于20岁、大于60岁患者初次实施住院与封闭式管理,易出现便秘,这点与本次研究大体一致。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大便间隔时间明显较短(p<0.05)。说明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中,临床效果明显,缩短患者便秘时间。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便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便秘状况,值得推广于临床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