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慧,张 恋,蒋 安,钟白玉,杨希川,翟志芳
患者,女,62岁。因右侧乳头及周围暗红斑伴瘙痒2个月余,于2016年11月9日就诊。2个月前,患者右侧乳头部位出现绿豆大小红褐色结痂,基底部呈暗红色,皮损缓慢增大,渐延及乳头及周围,表面结痂增厚,伴轻微瘙痒。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及特殊接触史。否认特殊系统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及周围表面可见红褐色结痂,基底部暗红色,界限较清楚(图1);双侧颈部及腋窝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取乳头部位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部分颗粒层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可见散在噬色素细胞(图2)。诊断:扁平苔藓(乳头部位)。治疗: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早1次及0.03%他克莫司软膏每晚1次治疗。2个月后复诊,结痂脱落,基底部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后患者失访。
图1 乳头部位扁平苔藓患者皮损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为常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发生于皮肤、黏膜、毛囊和指(趾)甲。经典的扁平苔藓临床以好发于四肢的瘙痒性紫红色丘疹为特征,有时能看到细小白线组成的网状“Wickham纹”,组织病理表现为致密带状淋巴细胞浸润,伴上方表皮颗粒层增厚、细胞凋亡和基底层破坏。皮肤扁平苔藓的发生率约为0.22%~1%[1],最常发病于50~6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LP能累及体表任何部位,但四肢多于躯干,30%~70%的患者可累及黏膜,其中以口腔黏膜最多见,也可见于生殖器部位。此外,肛周、眼结膜、鼻黏膜及鼓膜,甚至食管、胃、直肠、尿道及膀胱等处的黏膜偶尔也会受到侵犯[2]。本例患者皮损发生于乳头部位,以乳头黏膜部位受累为主极为少见。笔者经文献检索,仅见Palleschi 等[3]报道1例发生于乳头部位的LP。L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部分发生于口腔黏膜的LP认为与牙汞合金充填剂或者口腔矫形修复材料及其刺激有关。本例患者发生于乳头部位,是否与摩擦刺激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尽管LP临床表现各异,但均有相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本例患者因其发生部位特殊,临床上应与乳房湿疹、乳房Paget病以及乳头糜烂性腺瘤病等进行鉴别。此外,本例皮损为单发损害应该和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相鉴别。扁平苔藓样角化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面部和四肢等暴露部位,常为单发的0.5~1.5 cm直径大小的暗紫褐色肥厚性丘疹或小斑块,不侵犯黏膜。组织病理上,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颗粒层可增厚或变薄,但一般不呈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带状浸润的细胞除淋巴细胞外,可有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4]。该例患者组织病理上未见角化不全灶,颗粒层楔形增厚,真皮浅层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呈带状浸润,因此诊断为扁平苔藓。
虽然扁平苔藓为良性炎症性疾病,但有报道在扁平苔藓基础上继发鳞状细胞癌[5]。治疗可予以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钙神经素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严重患者可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或维A酸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