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鹏 刘 永
牛黄解毒片(丸)是我国经典的清热解毒中药制剂,其因疗效显著、价格便宜,已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牛黄解毒片(丸)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组成[2],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及目赤肿痛等。牛黄解毒片(丸)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药品说明书中并未明确描述其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报道,牛黄解毒片(丸)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全身性损伤、神经和精神系统损伤等,其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3]。为了解牛黄解毒片(丸)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规律,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国内中文医学期刊有关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对牛黄解毒片(丸)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以“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休克”“过敏反应”等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4月30日。纳入标准:①国内公开发表的个案报道;②完整记录患者信息的个案报道。排除标准:①综述性文献和重复文献;②病历记载不完整的文献。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4篇[4-17],共15例患者。仔细阅读文献全文,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给药剂量、用药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间,以及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
2.1 年龄、性别及过敏史情况1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男12例(80.0%),女3例(20.0%);年龄1.5~53岁,平均(31.3±1.5)岁,其中≤18岁2例,19~30岁6例,31~53岁7例。无药物过敏史者6例,未提及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者9例。
2.2 原患疾病1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原患疾病:牙龈肿痛4例,咽喉肿痛4例,大便干燥1例,感冒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脂肪瘤切除1例,3例未记载原患疾病。
2.3 药物用法用量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法、用量为[2]:成人口服丸剂,1丸/次,2~3次/d;牛黄解毒片,0.9~1.2 g(0.3 g/片×3片,0.6 g/片×2片)/次,2~3次/d。15例患者中7例用法用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符,其中每次4片给药5例,每次6片给药2例。
2.4 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间15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时间为用药0~1 h。其中,≤10 min患者3例,11~30 min患者6例,31~60 min患者6例。
2.5 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循环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肌肉系统损伤为主。见表1。
2.6 抢救措施及预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后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异丙嗪、葡萄糖酸钙、多巴胺等药物抗休克治疗,其中 1例因伴喉水肿予以气管切开治疗。1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1例病死。其中1 h内恢复正常者7例(最快5 min),2~72 h内恢复正常者4例,3例恢复时间不详。
3.1 过敏性休克影响因素分析
3.1.1 患者自身因素在牛黄解毒片(丸)致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部分患者年龄为20~50岁,可能与用牛黄解毒片(丸)的适应证有关。1例1岁半患儿使用牛黄解毒片后发生过敏性休克而病死,由于牛黄解毒片(丸)儿童用药缺乏用药标准,同时其肝肾等代谢功能尚未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9例患者未提及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者,建议用药前了解患者过敏史,以减少用药风险。
3.1.2 牛黄解毒片(丸)用法用量牛黄解毒片(丸)属中药制剂,应重视辨病用药和辩证用药。15例患者中,8例辨病用药,而大便干燥、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脂肪瘤切除等均不在用药范围内;仅1例辨证用药,其他牙龈肿痛及咽喉肿痛患者,未进行虚、实、寒、热辨证而直接用药,可增加用药风险。
15例患者中,7例超剂量使用,建议应按照规定标准执行用药剂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5例(33.3%)患者自行用药而发生过敏性休克。依据西班牙药物相关问题 Granada-Ⅱ分类法[18],患者自行用药是引发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建议患者在购药时,应仔细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后再使用。
3.1.3 药物相关因素由于牛黄解毒片(丸)包括8味中药,成分较为复杂。有学者认为过敏性休克可能与雄黄有关[4]。雄黄若炮制、制备或储存不当,可导致雄黄中的砷作用于蛋白质而引起过敏,进而发生休克。另外,药品质量、辅料种类及制备工艺也是影响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表1 牛黄解毒片(丸)致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
3.2 建议
3.2.1 加强合理用药重视辨证及辨病用药,在用药前应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勿自行用药,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或相应减少用药剂量,超量用药也是临床使用中存在的比较典型的问题。另外,牛黄解毒片(丸)不宜与强心苷类、阿司匹林类、酸盐类药物、中枢抑制剂、酶制剂、抗酸药、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噻嗪类利尿药等,以及其他含砷中药制剂联用[19],要关注临床应用中的不合理用药配伍。
3.2.2 完善药物说明书目前,牛黄解毒片(丸)的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及“注意事项”仅描述“尚不明确”,“禁忌项”仅说明了孕妇禁用。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益重视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药物说明书的全面修改工作,如在2016年及2017年对感冒清制剂及生脉注射液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包括增加警示语,修订不良反应、禁忌及注意事项等[20-21]。建议不断收集分析大量临床证据,对上市的中成药说明书定期进行修订,完善药物说明书,为医护工作者及患者提供了解药品的途径。
3.2.3 加强基础研究及改进制备工艺牛黄解毒片(丸)中的雄黄是影响牛黄解毒片(丸)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19]。有学者开展了去雄黄牛黄解毒片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其抗炎镇痛、抗流感病毒、抗菌及解热作用与等剂量的牛黄解毒片的作用相当[22]。但也有学者认为,不宜轻易将雄黄从牛黄解毒片(丸)中去除[23],建议加强基础研究而决定其取舍。辅料种类及制备工艺均是影响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要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牛黄解毒片(丸)制备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