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高山畜牧兽医中心站,山西大同 037000)
南郊区是大同市的四个市辖区之一。位于大同盆地北部,是大同市的近郊区,东西与大同县、左云县接壤,南北与城区、矿区、新荣区、朔州怀仁县毗邻。气候:属半干旱区暖湿带气候,春季风大少雨,冬季寒冷少雪,最低气温-29℃(一月份),最高气温37.7℃(七月份),全年平均气温6.4℃,年平均降水量395mm,无霜期125d。地貌:境内地貌以平川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为山地、黄土丘陵地,占全区总面积55.52%;南部、东南部为平川区,占总面积44.48%。土地种类:耕地3.95万hm2,牧坡9万hm2,现已利用6.33万hm2。
掌握全区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现状,评估疫病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不断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为科学研判全区布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根据市、区制定的《201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做好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承担实验室监测任务,划分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和净化区;撰写基线调查报告。
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根据《南郊区201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乡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组织实施本辖区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工作,完成调查问卷和采样工作。
2001年7 月,南郊区水泊寺乡寺儿村发生羊间布病,当时扑杀病羊201只,由于处置得当未造成人员感染。
2013年6月20日肥村有3例确诊为布氏杆菌病阳性,立即对病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同进对发现阳性羊群进行全群血清学检查,未发现阳性病例。并于2013年6月27日在该村举办了“2013年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对牛羊疾病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赠送了养殖户消毒液与常用药品。
南郊区布病发病记录从2001年起发生第一例开始,到2017年6月底,累计报告布病患者664例。
根据南郊区疾控中心数据:近丙年来,人间布病各乡镇均有发生病例,2015年发生的97例中,西韩岭乡太善村有8例,西韩岭4例,西韩岭乡发病率占到全区发病12.3%;2016年全区共发病63例,西韩岭乡太善村发病3例,占到全区发病4.7%,寺儿村发病7例,占到全区发病11.1%。由此数据可得出,西韩岭乡、水泊寺乡较其他乡镇人间发病率高,为重点监测区。人间布病治疗及防治:目前采取治疗方法就是口服利福平、多西环素、肝太乐、加维生素等药物治疗,21d为一个疗程,持续口服治疗三个疗程,滴度达到1:25视为康复。
2012年以来,南郊区疫控中心每年对全区10个乡镇、50个养殖重点村进行疫病调查与采血工作,累计采集牛、羊血清共计2750份,涉及规模养殖户125户,散养户2700户。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所有血清进行了布鲁氏杆菌的阴(阳)性监测。
羊布病免疫以来,共计免疫羊布鲁氏菌疫苗75.25万头份,免疫覆盖全区10个乡镇,1800多户养殖场户,从监测数据来看,布病免疫对于防控布病流行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近年来,布病防控宣传工作一直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来抓,先后共计举办4期布病防控工作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400人次,累计发放布病宣传资料2000余份,覆盖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场技术人员、重点养殖村负责人及基层站所工作人员。
在调查工作中,流调人员在工作压力大、高温酷暑的不利条件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等方式,突出重点、科学选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布病流行情况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布病的流行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探讨了防治方法,明确了工作思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各级重视不够。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布病防治力度加强,但重视程度与布病防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
(2)防疫宣传力度不足。近年来,南郊区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虽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一些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但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宣传到千家万户,仍有部分养殖户对布病危害和防控知识不很了解。
(3)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各级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一些有效防控措施不能落实,大量检出阳性病畜没有进行扑杀和淘汰处理,传染源大量存在。
(4)技术力量薄弱。近年来,受机构改革的影响,基层站老员老化严重,专业能力强的站员越来越少,防控能力不足。
(5)部分养殖场户没有场内净化意识,布病、结核自检制度形同虚设,主动报检意识不强,畜牲调动随意,造成疫情传播隐患。同时,部分奶牛养殖场在没有和畜牧部门备案报告的情况下,自购布病疫苗进行免疫,给正常防控造成困难。
南郊区2005年至2017年人感染布病发病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