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博佳 黄 滔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是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体现(刘卫东,2015),与以往经济全球化理念完全不同。这一模式的提出,引发了各学科的研究热潮。截止到2017年9月3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45716篇。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成为了“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生力军。
CiteSpace V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是一款在科学文献中识别可视化新动态与新趋势的Java应用程序,是信息分析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孙挺 徐长林,2015)。本文以“一带一路”并含CiteSpace或“一带一路”并含可视化分析为主题词,在CNKI进行高级检索,选取2014年至2017年7月期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共得到有效论文173篇。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在该方面的相关研究,绘制出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图谱,旨在总结、评价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现状、重点及此类研究为国家政策服务的潜力。
本部分回顾了“一带一路”重要文件及该项国策所要求、指明的主要研究方向,并综述了可视化分析的概念、用途、分类以及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的研究现状。
为大力推进国家“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来,国家分别从行政/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出台了若干相关的政策文件。由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且本文主要关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一带一路”的研究现状,因此主要对文化类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外[2016]46号,要求中国与沿线各国家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及共建思路合作机制;同年12月,文化部发布《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文件指出“重点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共作协深化改革方案》,要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学交流;同年9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综上所述,文化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研究将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人才培养这三个方面,如崔莉萍(2014)和隗斌贤(2016)都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进行了初步探讨;李星云(2016)和周艳(2016)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刘志民等(201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与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杨云升(2015)和文秋芳(2016)分析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语言人才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黄行(2015)全面列举和对比了“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中亚四国和东南亚四国与我国共有语言及其语言身份、语言地位和文字系统的构成状况。
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原主任、前驻外大使陈明明说:“‘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要语言先行”,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中,语言服务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语言文学学科中针对“一带一路”方面的研究就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检索,有关外国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仅占研究总量的0.86%。因此,本文会重点探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可视化就是把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可视的表示形式的过程(洪文学 王金甲,2010)。侯海燕等(2006)认为可视化分析是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旨在研究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如学科领域的发展与演进、科学知识的扩散与传播、载文作者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目前,可视化的主要分支共包括四类:数据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本文所运用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运用词频统计方法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统计。关键词代表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关键词在某一领域的多份文献中反复出现,就可以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介中心度也是科学知识图谱中反应关键词重要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作为“媒介”的能力。一个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度越高,意味着它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越多(张继光,2016)。共词聚类利用“物以类聚”的思想,将联系紧密的关键词形成类团,每个类团代表不同的研究主题。类团的组成、演化代表着研究主题的发展变化(杨爱青,2012)。
国内较早开始应用CiteSpace的侯剑华和胡志刚于2013年分析了收录在WoS和CNKI中应用CiteSpace的论文的学科分布和使用功能(陈悦等,2015),随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科学计量学、情报学、经济学、教育学等。然而,将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运用到“一带一路”方面的研究确是少之又少。在CNKI进行高级搜索,输入主题为“一带一路”并含CiteSpace或输入主题为“一带一路”并含“可视化分析”,共得到4篇相关文献,其中,孙挺、徐长林(2015)、刘光阳等(2017)及陈东军等(2017)均综述了“一带一路”的研究现状;潘静、范云欢(2017)则着重对海关研究学科下的“一带一路”进行梳理。而本文是将可视化工具运用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一带一路”论文研究中,旨在通过分析相关知识图谱,得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一带一路”研究热点、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从原理上讲,CiteSpace类似一架照相机,其拍摄的对象是科学文献网络 (陈超美,2010)。该软件可进行包括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等一系列共引网络分析,从而得出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机构及作者分布情况、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最新动态等。
图1 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
本文研究范围选取2014—2017年7月期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关于“一带一路”与“外国语言文学”的相关文献,以“一带一路”或“丝绸之路经济带”或“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检索主题,得到检索主题词下为外国语言文学的文献共431篇,经过关键词及摘要的筛选,剔除无效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173篇。经过统计,本文检索到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内关于“一带一路”的有效173篇研究文献来源包括:期刊(139篇)、硕士论文(25篇)、中国会议(6篇)、报纸(2篇)、国际会议(1篇)。其中,刊文量 5 篇 (包含 5 篇) 以上的来源刊物有《中国俄语教学》(共10篇,刊文量最多)、《海外英语》(6篇)及《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5篇)。从来源刊物特点来看,主要为外语类刊物。
在本研究中,首先以Refwork格式将选取的173篇有效文献从CNKI中导出,然后导入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 CiteSpace V。以一年为一个时间分区,提取每一时间分区内出现频次前30的关键词,采用寻径算法,对单个时间切片和复合时间切片进行裁剪,分别生成当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一带一路”相关研究中研究机构、关键词及其聚类的可视化知识图谱。
选择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生成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见图1),其中字体大小与该机构发文量成正比。
图谱中可见,频次在 3 次以上的发文机构有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安翻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其中,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发文量最高,共有8篇。
在发文量靠前的院校中,有三所学校值得特别关注。首先是河池学院。河池学院位于广西宜州区,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河池学院积极拥护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5年12月发表的桂发改西部函2869号文件—关于公开征集2016年广西“一带一路”研究课题的函,文件要求“结合广西实际,围绕广西如何建设‘一带一路’,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2016年广西‘一带一路’重点研究课题。”第二所值得关注的学校是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徐州与连云港两市是江苏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战略先导区,是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具有江苏特色、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目的的区域共同体——徐连同城化,是江苏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江苏对接“一带一路”的必然要求(薛继坤 张斓,2015)。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还开展了“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体验传统汉文化特色教学项目,于2016年秋迎来首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7个国家,共计2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言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努力。最后一所值得关注的学校是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朱晓萍,2016)。内蒙古财经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多次举办论坛与讲座:第七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第三届内蒙古投资发展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和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及风险规避”学术报告等。通过对上述三所学校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学校的积极响应,非重点高校在“一带一路”研究中位于前列。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如位于沿海各城市的高校,可加大对“一带一路”城市外交政策的研究;同时,各个高校都应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号召,主动投身到“一带一路”研究中。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图1中网络密度为0.0019,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较分散,因而,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未能在图中体现出来(潘静 范云欢,2017)。“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级顶层战略,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重点圈定了18个省,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西北6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西南3省区),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市,内陆地区则是重庆(详见新华网新闻:“一带一路”规划出台圈定18省市)。因此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各地区、部门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研究的主力军,尤其要加强各高校间跨地域、跨院校间的合作。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详见百度百科:一带一路)于2015年5月22日成立。截止到2016年4月,已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先后加入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不仅可以利用各个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而且通过高校间的彼此合作,深化学术交流,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最终带动“一带一路”政策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选择节点类型为Keyword,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2),共生成218个节点,378条连线。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与其所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有关,频次越高,节点越大。每个节点由多个年轮构成,每个年轮(时间分区)对应该关键词的出现时间,由内到外,年轮对应的时间由远及近。节点间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关联性,线条越粗关联性越高(张继光,2016)。如图2,“一带一路”为最大节点,图中较大的节点,即出现频次较多关键词依次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翻译”、“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表1汇总了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4的高频关键词。
表1 高频关键词
此外,通过图2还可观察到“一带一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等关键词节点具有明显的突显外环,说明这些节点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表2汇总了中介中心度大于或等于0.1的16个关键词。
表2 中介中心度大于或等于0.1的关键词
通过观察表1和表2,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热点主要还是集中在较为传统的研究领域中,如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教学、高职英语、外宣翻译、翻译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而教育部2016年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详见中国一带一路网),明确指出“沿线各国积极行动起来,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追求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除了继续关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之外,还应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教育互通与合作,如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政策的异同、政策接轨;大力推进沿线国家间非通用语的研究,即除英语以外其他小语种的研究、与小语种国家的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研究;充分了解沿线国家文化及语言文字的特征,加强沿线国家文化产业方面的研究,如中国在对象国的国家形象构建及文字实施、主题记录片的文字解说、城市及旅游宣传片的文字策略、商业文字的撰写和谈判的语言技巧、广告文字创意及报刊、网络对“一带一路”中国事件的相关报道等;推动语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201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以下简称《设想》(详见中国一带一路网),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的中国方案,然而,通过表1和表2 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本次研究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应加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相关研究,跟上国家政策需求,启动并推进涉海政策、法律的文字制定及涉海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如海洋教育与文化交流(详见思维导图之《“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思想》)。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聚类标签设置为LLR,共得到25个聚类标签。本次聚类的Modularity Q值为0.8632,平均Silhouette值为0.9879。一般认为,Modularity Q值和Silhouette值大于0.4,即可认为聚类效果比较理想。其中,主要聚类项10个(如图4),即每个聚类含有十个以上成员。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与外国语言文学领域研究的核心主要包括:一带一路(0#)、人才培养(1#)、对策(2#)、教学改革(3#)、欧亚经济联盟(4#)、发展战略(5#)、培养模式(6#)、英语教学(8#)、英语专业(9#)、翻译策略(19#),其中,尤以2016年最为活跃,共得到7个主要聚类,约占总主要聚类项70%。然后对10个主要聚类项进行分类,第一类包括教学改革(3#)、英语教学(8#)、英语专业(9#);第二类为翻译策略(3#);第三类包括人才培养(1#)、培养模式(6#);第四类包括发展战略(5#)及对策(2#);最后一类为欧亚经济联盟(4#)。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现如今研究趋势主要还是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研究领域,如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翻译策略等,与国家颁布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要求结合不够密切,尤其是在提供社会服务和咨政服务方面尚未体现出良好的前瞻性。曹国永(2017)认为:服务“一带一路”,高校必须以“一带一路”需求为导向,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因此,语言文学学科应该深入了解政策需求,突破现有的研究领域,在人才培养、对象国研究、咨政服务等方面为“一带一路”提供语言、文化方面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比如,各高校可与沿线国家开展留学合作项目,利用语言优势展开对象国的历史文化研究、与其他学科合作进行对象国经济、商业、政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联合培养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建设孔子学院,促进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大力培养专门用途英语人才,如商业英语、科技英语、工程英语等,加强英语教学的专业性与职业性等。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研究工具,对2014至2017年7月期间中国知网173篇外国语言学学科下“一带一路”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外国语言文学视角下的“一带一路”研究相对较少,且大多仍然集中于传统领域,与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出台的政策要求结合不够紧密。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政策服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应该将语言优势更好地运用于“一带一路”研究,如沿线各国家的国别研究及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注重对象国语言文化的研究,并利用语言优势,实现跨学科合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及专门用途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