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018-07-27 10:06曹礼勇
魅力中国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性小学数学

曹礼勇

摘要:教学设计环节的进行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它对于课堂的规划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教师需要建立起正确的数学设计观念,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以及学情把控等方面出发,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教学设计,即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个人经验,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中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计划、制订系统的施教方案的过程。它包括制订完整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项目、过程设计等诸多要素,对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关于有效教学设计的探索,也是对相关教师教学理念和技能的一种考验。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理念以及方法这两个层面出发,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索。

一、建立科学的教学设计观念

以往的备课环节,多以教案撰写为主,注重具体的教学教法编写,而教学设计,除了教学过程及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外,更注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整体数学教学体系的建构,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經不再适用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然而,部分教师依旧习惯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和技能化教学,并未意识到教学观念推陈出新的必要性。

这便要求教师对学生本位理念加以认同,对适应学生心理、提升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教学模式加以主动探索。比如:教师应该对新课改教材的编写意图加以理解,就教材中的情境图、例题以及活动模式加以充分利用;此外,相关先进的教学理念诸如整体优化、目标导向、知识分类等等,教师皆可以加以积极的了解和采用。

(二)整体优化意识

整体优化意识,即指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一方面,同其他学科一样,小学数学学科前后往往有着极大的衔接性,不同版块间的知识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数学教学也不能与其他各项因素剥离开来,诸如教师对儿童心理学的了解,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学生的操作、绘图能力等等,皆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以系统化的眼光来看待数学学科,将各项因素综合起来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时,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前后知识的融合,对学生的读数能力加以利用,同时对加减法的实践运用、混合运算进行铺垫;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加以了解,尝试“手指算”、“拨珠算”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此类知识点加以掌握。

(三)传递学科精神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全方位发展为中心的设计。因此,相关教师不仅仅应该将视角放在技能层面的指导上,还应当关注学生学科精神的培养,包括对学生推理运算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等等。

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重视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或者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探究与质疑;还有为学生讲述相关数学人物的故事,诸如高斯、华罗庚以及祖冲之等数学家的故事等等,皆能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起学生持之以恒、探究质疑的数学精神。

二、科学的教学设计步骤

在建立起良好数学教学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相关教师应该对科学化的教学设计步骤加以探索。教学设计所涉及的要素,以“教材”和“学生”为主,因此,相关教师需要围绕此类要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一)创造性地分析教材

对教材的分析和掌握,是教师进行教材设计的基础。因此,相关教师应该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以及结构等要素进行充分地了解并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教材结构加以掌握,包括单元知识版块的划分、各版块的比重、各单元的前后联系等等,进而在整体优化意识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数学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从科学性、趣味性等角度出发,开展能被学生所广泛接受的教学内容安排。

比如,在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章节进行教学设计时,从结构上看,此章节与以往的各类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特征识别、与其后的圆的面积计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内容上看,这一知识点的开展离不开相关例题的操作和实践,也离不开教师形象化的演示。因此,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引进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规划。

(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学况学情,同样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前提。相关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加以了解。

一方面,教师应该把握好处于相关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等,进而探索出能为学生广泛接受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把握好班级学生既有的学习水平和情况,通过问卷、访谈以及观察等形式,进而施以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深度。

比如,在讲述“折线统计”知识前,教师可以通过适量的基础习题布置和问答,来对了解班级学生的统计学基础和识图能力,进而开展科学的教学设计活动。

(三)教学目标的清晰表达

在对教材进行深度把握和对班级学情进行相应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起对教学目标的清晰表达。一直以来,我国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表达上还存在相应问题,比如,目标制定比较含糊笼统,仅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领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制定出全方位的清晰的目标。

一方面,目标表述应该要包含具体的主体和行为动词,要有可量化的指标,诸如“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班级学生运算正确率达到95%”等等;另一方面,目标应该涉及人文情感,比如“增强学生的算术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意识”等等。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一项基于技能层面的教学活动,然而从深层上来讲,这实则是对教师教学理念以及专业素养的一种考验。它要求教师从观念上建立起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具备全局观、时代观等科学观念;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在前者的基础上,熟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科学步骤,以学生和教材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备案,如此,以提升小学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