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方亚丽
18年来,天柱县林业技师袁昌选,专心致力于油茶研究,足迹遍布贵州省各地,累计培训农村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培养近500名专业嫁接能手。
通过实施油茶品种改良、技术创新,逐渐盘活天柱县18万亩油茶林,扛起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天柱县6万人的油茶产业致富梦。
目前,天柱县油茶已发展至30万亩,茶油产量5500吨、茶籽20600吨,产值4.5亿元,油茶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
“苗在哪儿?”
“还要几天才能长出来。”
“从沙子里长出来?”
“对,这叫做沙藏育苗,油茶育苗的一种,用洗净的沙子铺成十公分厚的沙床,把种子放到里面。”5月17日,记者跟着袁昌选来到天柱县白市镇的油茶育苗基地,袁昌选扒开一处沙堆,一株株嫩芽露了出来。
这批油茶苗是2002年袁昌选带领技术人员在全县18万亩茶园中选出的6株优良品种。
在天柱县,油茶对于当地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70年代初,天柱县号召发展“两油”(油茶、油桐)产业,人工点播造林,几年过后天柱县油茶林达到18万亩,按照计划将带动6万人受益。
年复一年,18万亩油茶林成为天柱人生活的一部分。夏天在屋后山坡上的油茶林“摘茶苞、吸茶蜜”,秋天看着老人用茶籽榨油好奇不已……这是袁昌选这辈人的童年记忆,也是埋在袁昌选心中的油茶事业的种子。
三天一次,无论刮风下雨,油茶林里都有袁昌选采集数据的身影。(受访者供图)
油茶林的亩产值能够稳定在3000元以上,是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油茶基地建设前期投入较大,周期较长,使得本想借油茶发展产业的天柱县,却因嫁接技术未突破、资金欠缺等因素,导致13个乡镇2001年以前的油茶品种老化,亩产茶籽仅5公斤。
为让老油茶林实现生产,袁昌选率领同样对油茶充满憧憬的团队成员,坐班车、租客船,翻山越岭,行走于清水江畔,穿梭在天柱县18万亩老油茶林中观测选种……
几年后,通过嫁接改良,最终确定3株稳定性好的油茶作为种源。同时,袁昌选又从省外引进153个油茶良种。
目前,嫁接4年的油茶亩产已达19公斤,是原来的4倍。
在稳定油茶产业后,如何提高培育优良品种,成为袁昌选努力的方向。
2014年,在袁昌选的带动下,天柱县选种100多株进行试验观测。“从春稍到秋稍,无论刮风下雨,凝冻还是高温,三天一次,采集数据。”袁昌选说,那一年多的时间用妻子的话说是“着了魔”,遇上节假日工作人员休息的时间,他便拉上妻子来做数据记录。
正因为袁昌选这样执着的精神,他所独创的精准施肥,获得国家专利,在油茶科研上取得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