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思考

2018-07-26 09:29杨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提问

杨庆

摘 要 本文通过收集资料及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谈教师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策略及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运运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同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廖廖无几,造成课堂教学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数师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

关键词 提问的思考 有效提问 等待提问 精选提问 共同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第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完成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预设与生成,有效提问

真实的课常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学会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出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时间与空间,等待提问

现实的课堂中,数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非常希望学生能够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回答,但没等学生回答,细心的教师就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很少能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中本能反应,或是杂乱的语言表达。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

(1)学生回答问题时增强了信心;

(2)学生增加了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

(3)学生的回答更完整;

(4)学生学会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对自已回答的语言进行改进;

(5)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

然而,大量的课堂反映,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学会思考,因为感觉上的“冷场”会促使教师重新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同时他们也担心,延长回答问题的时间,数学任务会完成不了。

3重点与难点,精选提问

以扣紧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问题,可以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艺术与实效,共同提问

4.1巧设認知冲突,引领互动交流

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学生间的争辨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间的提间与争辩。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就爷爷今年80岁,但只过了20个生日的问题作为对闰年知识理解的切入点,果然,答案各不相同。教师为此组织学生开展争辩赛,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反复理解思考,结合各自的学习、生活经验据理力争,思维不断碰撞,最终在互动交流中正确理解闰年的有关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互动中高质量地完成。

4.2引入开放问题,组织互动交流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维。没有数学思维,也就难以谈“创新”,这一目的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提问总是与思维相伴,提问是思维的起因,就像“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样,数学思维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问题提出要自然,问题背景要清晰,问题进行要有梯度,思考问题要有时间。

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问题过浅,提问所含信息量少,就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找规律”一课,教师出示题:2、4、6、()、()、()…要求学生在后面加上一些数,使这些数有规律,学生会毫无困难地回答“8、10、12”。这显然信息量过小,没有深度,如果改为:“12、4、()、()、()…”一开始学生可能想到一种方法,但经过小组互动讨论后,想到了多种不同方法。有的答案是:7、11、16……理由是前后两个数的差依次为1、2、3、4、5……,有的答案是:8、16、32……理由是前一个数的2倍为后一个数,还有的填1、2、4……理由是重复也是一种规律。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没有深度,信息量小,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信息量也处于适当的程度,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但是课堂的深度过大,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过多,超过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度,就不恰当了。因此,课堂提问要适当,提问所含的信息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只有当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能解决,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时,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感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其实教师如何设计踝堂提问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方式上多下功夫,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所进步和提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带着问题来又会带着问题去了。

所以说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治等。总之,教师的提问要遵循提问形式的科学合理,更要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时刻把握住一个“度”字。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很好地结合,提问的方法灵活多样,对学生回答的说评价客观而委婉,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